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年完成AR HUD量產,這家公司能否打破30年的行業魔咒?

兩年完成AR HUD量產,這家公司能否打破30年的行業魔咒?

開車過程中,駕駛員可以不低頭看儀錶嗎?在HUD出現之前,答案是否定的。

儀錶上有車輛行駛速度、油耗,車門提示、手剎提示、安全帶提示、發動機自檢、潤滑油情況檢查、ABS系統檢查、安全氣囊檢查、蓄電池,遠近燈光前後霧燈、換擋提醒標識、變速箱的SNOW雪地模式、駕駛模式選擇、車身穩定系統、牽引力控制系統和胎壓檢測、鑰匙匹配提示標識等信息,而隨著自動駕駛的發展,更多ADAS信息也會進入顯示範圍,如FCW、LDW、AEB、車道線識別、行人識別等等。

如此多的信息,都關乎汽車安全行駛,因此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對儀錶盤的注意力勢必會增加。

而人的視覺系統,同攝像頭一樣,只能聚焦一個方向,用餘光觀察周遭,因此當駕駛員投入注意力到儀錶信息上的時候,必然會疏視道路前方路況。這不僅會產生安全隱患,同時駕駛員低頭的動作會造成頸部壓力過大,長時間駕駛容易疲勞。

如果能有一種顯示系統,將信息顯示到駕駛員視野的前方,這些問題便會消失。但,如果跟現實之間的距離,可不止一點點。

車載HUD在1988年就已經出現,但30年後的2018年,HUD在大眾腦海里還是個不可知物。箇中原因,只耐人尋味四個字是不能概括的。

技術、產業因素並重

疆程科技林榮春表示,AR HUD相比常見的C、W型HUD,有著顯示清晰、科技感強、同車融合度高的優勢。但在進入大眾視野的過程中,有著技術和產業鏈方面的多個問題需要克服。

9月28日,疆程技術林榮春在高工智能汽車開發者

大會智能座艙專場論壇發表演講

技術方面,AR HUD的眼盒大小、重影、畸變、包絡體積、視場角、成像距離等因素,是限制條件,產業鏈方面,高效的顯示器、高功率高效率的背光源LED、自由曲面的光學大鏡片廠商缺乏,都造成了AR HUD的難產。

加之新的供應商需要在OEM、Tier1之間閃轉騰挪,自身缺乏話語權,導致AR HUD的落地商業化推進一直困難重重。

新車設計一般是基於現有平台,儘可能復用原有零部件。而HUD的安裝需要較大空間,並且對安裝固定方位都有要求。如果體積過大,多數車型平台是很難接受的。比如有客戶希望AR HUD虛像在20米遠,那麼所需要的產品包絡是9升。

經過樣機和實車對比,發現只要虛像距離在8米以上時,就能實現大多數功能和效果。疆程科技能把體積降低到7升。

同時,在強烈光照的情況下,AR HUD不會因為外界陽光太亮而看不清HUD顯示的內容,也沒有發生上面提到的畸變。

合適的距離

AR HUD的成像原理,是通過光源發射光,經過折射,最後投影到擋風玻璃,形成一個虛像。如果只是顯示一些車速、提示信息,則不需要過多關心投影距離的問題。而如果涉及到導航、ADAS信息,則會涉及到投射距離。

理論上,AR HUD投射出的導航車道線,以及相關的警示信息,與實際道路貼合度越高越好,最好沒有誤差。

但由於諸多技術以及現實道路情況,實際根據車輛行駛中的導航需求,AR-HUD的成像距離達到5-7.5米,使得虛像能夠與20米以外的物體或路面實景發生疊加,形成增強現實的效果,讓駕駛員可以觀察現實環境的同時獲取到提示信息,不再有視覺盲區的存在。

疆程科技的AR HUD在測試中的虛像距離可達8米遠,實際感受是貼合到了20米遠的1個車道,並且在60米遠的3個車道,都在HUD覆蓋的範圍。

理論上,其設計可以覆蓋20米以上,但實際上覆蓋更遠的距離並沒有太大實際意義。

2年完成AR HUD量產

一個完整的汽車零部件,大體分為4大環節,從產品預研,然後到設計驗證(DV), 再到產品驗證(PV),最後到量產。

目前疆程已經踏過了第一階段,產品的技術研究已經完成,我們正在做產品的設計驗證,就是常說的DV,包括軟體測試,電性能/EMC測試,環境/氣候測試等,並對測試中發現的問題持續整改。

現在在優化產品,完全按照汽車行業的要求去進行設計和驗證。

下一步,公司將努力向產品驗證,就是常說的PV階段邁進。現在已經和很多國內主機廠建立聯繫,並簽訂了前期的合作協議。「AR HUD的量產應用,對疆程來說,就是這兩年的事情。」林榮春自信的說道。

據評估2020年HUD市場規模將達到18億美元,全球出貨量800萬部,是汽車電子領域增長最迅速的產品。AR HUD市場規模會飛速成長,預計將覆蓋22家主機廠、49個汽車品牌。

未來的市場機會挺大,而AR HUD的供應商數量卻屈指可數,機遇與挑戰並存,就看誰能抓住機會第一個衝出水面。

活動預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工智能 的精彩文章:

三目視覺感知、五顆固態激光雷達,寶馬740Li頂配的自動駕駛

TAG:高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