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和趙光義因遷都出現嚴重分歧,半年後趙匡胤暴崩
公元976年對於趙匡胤來說,是充滿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一年。正月,南唐國主李煜以階下囚的身份來朝,二月生日時吳越王錢俶親自來慶賀長春節。
自晚唐以來,天下長達五十餘年分崩離析,到了趙匡胤手裡,才算基本實現了國家統一。這是五代時期十幾位皇帝都未曾達到的成就,他有理由感到驕傲。
然而,讓趙匡胤想不到的是,這一年竟也是自己的最後一年。他才不過五十歲,太原尚未收復,遼國佔據的幽雲十六州更是遙遙無期,臨死之時,他的心中也必定寫滿遺憾。
趙匡胤出生於洛陽的夾馬營,並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的青蔥歲月。建立宋朝後,他繼續以後周都城開封作為首都,但在內心深處,他一直對洛陽念念不忘。
公元975年十月,趙匡胤派人修繕西京洛陽的宮城,經過半年的施工,為之煥然一新,比開封更加壯麗。趙匡胤很高興,將主持修繕的焦繼勛提拔為彰德軍節度使。
公元976年四月,趙匡胤在洛陽南郊舉行祭天儀式,又親臨五鳳樓,大赦天下。洛陽父老為之振奮不已,白首老人相對而泣道:「我輩少經離亂,沒想到今天又能見到太平天子。」
既然來了,趙匡胤就不想走。他早有遷都之議,出發之前起居郎李符還為此陳述八難,力證不宜遷都,他不聽。所以,當他賴在洛陽不走時,群臣一時無人敢勸。
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李懷忠趁著他心情大好時進言道:「東京有汴渠漕運,每年能從江淮地區運米數百萬斛,京師數十萬人全都仰仗於此。陛下若住在這裡,將如何供應呢?況且府庫重兵,都在大梁,根本確立已久,不能輕易動搖。」趙匡胤依然不聽。
這時,晉王趙光義也出來說話了,從容說及遷都的不方便之處。對於弟弟,趙匡胤不再隱瞞,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遷到河南不是我的最終選擇,以後應當遷往長安。」
趙光義跪在地上叩頭不已,請求哥哥放棄遷都之議。趙匡胤解釋道:「我想西遷,不是因為別的原因,是想藉助山河之險裁汰冗兵,依照周朝、漢朝的做法以安定天下。」
趙光義依然跪在地上不起來,說道:「治國之道在德不在險。」趙匡胤沉默不語。趙光義起身出去後,趙匡胤看著他的背影對左右道:「晉王之言固然有道理。然而,不出百年之後,天下民力也將耗盡。」
得不到群臣和弟弟的支持,趙匡新無奈只得放棄遷都之舉。當月,他就回到了東京開封。
是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夜召趙光義共飲,並留宿宮中。二十日凌晨,趙匡胤暴崩。二十一日,趙光義登基為帝,是為宋太宗,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疑案。
※唐朝老賴遭遇史上最狠討債,連皇帝求情都不行
※如何處理為父報仇的殺人犯?唐朝的韓愈給出了完美解釋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