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全國首家老弱病殘罪犯監獄:5分鐘送到醫院,但要明白這裡不是療養院

全國首家老弱病殘罪犯監獄:5分鐘送到醫院,但要明白這裡不是療養院

上海市南匯監獄是專門用來關押老病殘罪犯、和上海市監獄總醫院合併建設的一座監獄,這也是全國首家老弱病殘罪犯監獄。

上海市南匯監獄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南匯監獄的監區距離監獄總醫院步行時間不過一兩分鐘。一旦犯人遇到突發情況危急生命,監獄可以啟動應急措施,最短3分鐘便可以將犯人送往醫院挽救生命。

「在南匯監獄,70%以上的罪犯都屬於老病殘,其餘一部分身體健康、配合改造的從事護理其他老病殘罪犯崗位的罪犯,被稱為「護理犯」,他們都是要考護工資格證的。」南匯監獄衛生所所長周建國告訴紅星新聞。

但監獄不是療養院,「監獄只是刑罰執行機關,保證的是老病殘最基本的醫療,挽救生命是出於人道。」周建國說,「我們的目的是把高牆內的人改造好,讓高牆外的人生活好。」

南匯監獄救治生病的犯人 南匯監獄供圖

「如果我在家,很可能死了」

高迪(化名)今年64歲。2007年因為合同詐騙和非法經營,涉案金額達1600萬被判無期徒刑。2010年,高迪從女子監獄轉移到南匯監獄。剛到南匯監獄時,她發現監區的樓梯都有扶手,三層的樓也配有電梯。這是在女子監獄不曾見到的。

南匯監獄成立於2007年,為了方便管理病犯,上海市監獄管理局有了集中收押老病殘罪犯的想法,遂讓監獄和醫院建在一起。目前,南匯監獄有1500多名罪犯。

「剛來時我其實改造很消極,認為沒什麼希望了。」高迪說。

高迪(化名)南匯監獄供圖

正值夏天,獄友將熱水不小心倒在她的胳膊上,腫了一片。她沒吭聲。第二天隊長把她叫去,遞給她一管燙傷葯,說「這是我爸用的,效果很好,你也可以試試。」回想此事,高迪眼圈泛紅,「進來之後我從未被這樣對待,從此之後我開始積極主動。」

高迪說,周圍犯人身體情況都很特殊,「很多老人、行動不便的病人不慎跌倒,沒有被照顧好的時候,護理犯心裡都會感覺很愧疚。」

監獄民警與犯人交流南匯監獄供圖

在男監,86歲的陳起(化名)總講他被醫生從死亡線拉回來的事情。

陳起(化名)南匯監獄供圖

陳起有冠心病,他的監房配有護理犯方便照看他。2013年凌晨兩點,他感覺胸悶,「張口上不來氣」。護理犯看到後趕忙摁鈴,值班民警啟動緊急措施,將陳起推到醫院,主治大夫已經等在急診室。

護理犯照顧老年犯人南匯監獄供圖

一線民警倪淇耀已經習慣了搶救犯人,「這是常事。我們還要學習心肺復甦,如何搶救,每個值班民警都是通過了正規考核的。」

「我們經常看到民警進行這方面的演習。如果我在家,遇到這種情況,很可能因為反應不及時死了。」陳起一直強調。

當他拄著拐棍起身要回監房時,一名護理犯很自覺地跑到他旁邊,自然地攙扶陳起的胳膊慢慢走過中封門,走回監房。

護理犯照顧老年犯人南匯監獄供圖

「要明白這裡是監獄不是療養院」

衛生所所長周建國說:「南匯監獄只是刑罰執行機關,犯人依然需要限制自由,遵守監區各項規定。南匯監獄的特殊性決定我們的工作,犯人在遇到生命危險時要出於人道考慮。」

類似陳起的突發疾病,周建國估計每月都會有,比較頻繁。周建國描述了監獄的救援流程:「我們有一套完整的應對措施。我們會把年老和突發病的犯人集中在一個監房,配一兩個護理犯,每天晚上監房外的走廊有兩三個執勤犯人。中封門外,有民警在分控中心值班。每個監區至少有6個民警。

「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執勤犯會立即彙報值班民警,值班民警立即叫醒其他民警並報告指揮中心。我們有一個規定,就是其他民警要以』白天一分鐘,夜晚三分鐘』的速度進入現場。指揮中心的人會告訴監區其他民警就位,安排好電梯門和把一道道監區門的打開,並通知監獄總醫院,讓醫生準備就緒。在監區內民警會立即把犯人抬上推車,下電梯,衝到醫院。我們要確保在五分鐘內將犯人送到醫院以便搶救。

南匯監獄有一整套救援流程南匯監獄供圖

「我們在監獄設計之初就考慮到這方面,電梯是可以裝下推車的,而且每一層都有防撞擊欄杆,門口有斜坡方便推車進出。」

除此之外,對於慢性病犯人,南匯監獄會定期帶他們去監獄總醫院檢查、就醫。據周建國統計,心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犯人十分普遍。「1500多名犯人,有七八百人都是需要每天服藥的。」周建國說。每天飯前,民警都會將葯送到監房,監督犯人服藥。

肺結核傳染性極強,但藥物副作用很大,對肝功能有損害,「如果不監督他們,他們會偷偷吐葯。我們也會採取舉措,比如給他們多一個雞蛋,或者把葯分兩次服用。」

「但監獄不是療養院,監獄只能給犯人進行基本醫療。這些醫療是低於社會平均的水平的。」周建國告訴紅星新聞。

「如果監獄總醫院沒有能力進行手術治療的,只能建議外出就診,通知家屬,進入社會醫院後,這筆超出基本醫療的費用由家屬來出。」周建國說。

建設監獄之初,周建國便來此工作。普通監獄衛生所更偏重給犯人看病,當這部分職能被監獄總醫院承擔之後,衛生所將重心轉移在如何管理老病殘犯人。「雖然我們監獄不是很大,但做得十分精細。」

犯人就診南匯監獄供圖

對於患疑難雜症的危重病犯,南匯監獄更是下了功夫。周建國提到「二八」理論:「對於最困難的那20%,我們會花費80%的精力。這一小部分可能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

疑難個案似乎向監獄提供了複雜人性的案例。周建國記得有個犯人有蠟油樣骨病,整日疼痛,十分消極。像應對所有罕見病犯人一樣,南匯監獄會建立疑難個案會診機制,衛生所、教育改造科、獄政管理科的人都會坐在一起商量,每周單獨對他進行心理輔導,培養興趣。後來犯人出獄,「此後再沒有見過」。

「一定要清楚,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犯人能夠將精力放在改造上。在改造和遵守監區規定方面,他們必須不打折扣地遵守,這是所有監獄的屬性。但是對於老病殘犯人,我們希望更人道一些,不是用強硬的方式而是用更人道的方式去感化犯人,讓他們由衷相信改造,以及改造的效果。」周建國說。

「教育是為了新生」

獄政管理科科長杜尚華告訴紅星新聞:「在南匯監獄,老病殘犯人居多,犯人最常見的是病情引發犯人情緒的變化和犯人訴求的複雜,他們會因為自己是病人提出違紀請求,比如要求單獨行動。」

「不起眼的事會被放大。比如打飯的時候,後面一個人會因為飯量比前一個人少爭吵甚至動手。」杜尚華說,「這需要我們監獄在教育犯人方面更需要用心。」

「一切教育是希望他們遵守規則。」杜尚華說。

高迪提及,去年開始,不管是文盲還是非文盲,都需要閱讀書籍。每周民警將書架放在活動區,每個人都要拿本書,如果不認字,就可以簡單看一些畫冊。

「看書和不看書的影響十分大,後來書架沒放出來的時候,還會有人問,為什麼書還沒有出來呢,因為她要換書看。以前不識字的人給家裡寄去信,家人都十分吃驚。」高迪說。

讀書是南匯監獄開展的「生命教育」中的一部分,「生命教育」還包括看電影、聽音樂、培養愛好、養植物等。

一位老年犯人在寫書法南匯監獄供圖

教育改造科科長魯海明說:「老病殘犯人面臨很多生活中的難題,他們對生活的希望度很低,可能餘生都得在監獄度過,病痛和年齡讓他們的心態十分消極,對生命沒什麼敬畏。我們開展』生命』教育,就是為了能夠拓寬犯人生命的寬度,讓他們從對自身的關注轉移到其他地方,更加積極地面對改造。」

對於有就業需求的犯人,南匯監獄會有手工、護工、茶藝、點心等培訓,必要時會要求犯人考證,證書用於社會就業,「希望他們出去之後能在社會上立足。」

杜尚華說,老病殘犯人中,有輕生、走極端念頭的又佔了一定比例,「我們的做法就是正確對待犯人的訴求、權利和實際問題。」

「我曾經遇到一個犯人有小兒麻痹,因詐騙6次入獄,第6次他的家人要和他斷絕關係。後來他病重,我們說服他的親人前來看望他,他認為不可能的事我們幫他實現,很感動,交出來準備用於自殺的安眠藥,出獄後再沒有進來。」

這符合杜尚華工作的目標:「犯人應該自覺自愿認同監獄改造,從而減少重複犯罪率。」

紅星新聞記者丨葉雯 發自上海

編輯丨平靜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如果您發現本新聞有虛假不實等問題

歡迎向我們後台留言舉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都自稱全球頂尖名校?多所英國大學涉嫌宣傳虛假信息招生
滴滴的道歉「公關術」到底有多少誠意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