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劉秀為什麼能創下兩萬人擊敗四十萬的奇蹟?
文章底部有驚喜,
走過路過別錯過!
▼
任何計謀的成功實施,都是有條件的。不管三十六計有多厲害,如果使用的人是個渣渣,也照樣無計可用。說了那麼多期的成功戰例,
看鑒君今天就圍繞「圍魏救趙」之計,帶你換個角度解讀古人的智慧!
(欲看文章,先看視頻)
視頻不過癮
精彩向上滑
圍魏救趙之計,靈魂在於調動敵方兵力,在決戰之前利用距離損耗敵人的力量。計謀用好用不好,全看對這一原則的理解,也
並不是所有的圍魏救趙之計都能奏效
。
西漢末年爆發的昆陽、宛城戰役就是一個經典反例。
更始元年(公元23年)三月,剛剛建號稱帝的更始帝劉玄,率綠林軍北上,開始了武裝推翻新莽政權的戰鬥。綠林軍兵分兩路,一路由更始帝和劉縯率領,圍攻宛城。另一路由劉秀率領,北上進攻昆陽(今河南葉縣)一帶。
王莽聞訊後驚恐不已,他派出最精銳的部隊迎擊綠林軍,企圖畢其功於一役。
莽軍由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將軍嚴尤、陳茂等率領,共有甲士四十二萬,號稱百萬
,《後漢書》評論說「自秦漢出師之盛,未嘗有也」。
軍容雖盛,但莽軍在政治上並不主動,而且南陽重鎮宛城陷入綠林軍包圍之中
,莽軍要打好這一仗並不是件易事。如果棄昆陽一帶的劉秀於不顧,直接南下打宛城,長途行軍,強敵在背,說不定會有危險。如果先打昆陽,暫不管宛城,那麼自己何時能拿下昆陽,宛城守軍又能堅持多久?都不好說。
兩難之際,王尋、王邑想起了圍魏救趙之計,他們發兵包圍昆陽,企圖逼迫綠林軍分兵來救昆陽,然後將之擊敗,宛城之圍也將不解而散。反觀綠林軍,圍攻宛城,其實也構成對昆陽莽軍的圍魏救趙之勢。王莽不想讓宛城這個重鎮丟失,以免造成大的政治影響。如果王尋等人急於解圍,他們數百里機動,同樣也可損耗其戰鬥力。也就是說,
兩方的圍魏救趙之計成了對賭的局面,就看誰更有膽子扔下被圍的城池不管,放膽調動對方。這就要看誰的實力更雄厚、誰的計謀更靈活了。
嚴尤吃過綠林軍的苦頭,也更明白其虛實。他建議說,昆陽城小而堅,與其屯兵堅城之下浪費時間,不如直撲宛城,將更始帝劉玄和劉縯等一干賊首直接擊敗。當時昆陽城中有九千綠林軍,
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王邑自信絕對能控制住局面
,他拒不接納嚴尤之策,指揮大軍強攻昆陽。劉秀其實也有些害怕,這點兵力怎麼是莽軍的對手。於是率十三騎勇士殺出重圍,到定陵一帶搬取救兵。
劉秀走後,昆陽守將王鳳嚇破了膽,企圖向莽軍投降。誰知王邑打紅了眼拒不受降,而繼續強攻。形勢於是慢慢發生了變化。
宛城莽軍苦等援兵不到,終於崩潰,綠林軍攻入宛城。對賭的一方終於輸了一個。
劉秀率援軍數千人打回昆陽,他一邊散布宛城莽軍兵敗的消息,一邊以數千精兵勇敢地進攻莽軍。莽軍將士聽說宛城陷落無不沮喪,兩軍一合,氣衰者自然敵不過氣盛者,劉秀擊敗城外莽軍。
城內守軍也迅速開城出擊,裡應外合擊潰莽軍,當場斬殺王尋,創造了兩萬人擊敗四十萬的神話。
莽軍之敗,其實敗在僵化的戰役思維上。
圍魏救趙的核心固然是圍城調動敵軍,但並不代表著死打一地。
相反劉秀的戰術卻十分靈活,危難之際他先以自保為主,不惜遠道搬兵來固守昆陽。然後反用圍魏不成而趙亡的形勢,果然擊垮了敵人的意志。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勝利終歸是屬於智者的。
看鑒問答
INTERACTION
﹀
﹀
﹀
你還知道哪些計謀用失敗的案例?
滑至下方評論區留言
看鑒君已迫不及待聽你發言了呢
歡迎參與本周的有獎活動
本周的獎品是精美書籍【孫子兵法】
獎品總共有30本,送完即止
越早參與,越有機會獲得獎品
活動天天有
驚喜不容錯過
活動規則:
1.拉30位以上的好友關注看鑒,
2.公眾號顯示「30位朋友關注」,
截圖發回後台
3.留下您的姓名、電話、收貨地址
(在前一次贈書活動中中獎的讀者,
如果還想獲得看鑒君的禮物,
需要在40位關注好友的基礎上累加,
才能再次參與活動喲~)
活動結束後,
我們會根據您的地址發出獎品
感謝您對看鑒的關注和支持!
(ps.盜用他人圖片或偽造截圖,
則視為參與無效)
福利+1
有娃的朋友看這裡,
歡迎參與下方活動,
還有厚禮相贈哦~
※前線危機,作為將領的王羲之和謝安為何卻在飲酒作樂?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身姿挺拔1米9,為何卻被稱作「劉羅鍋」?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