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學習《戰國策》八大頂級智慧,遠離人生八大陷阱!(深度好文)

學習《戰國策》八大頂級智慧,遠離人生八大陷阱!(深度好文)


學習《戰國策》八大頂級智慧,遠離人生八大陷阱!(深度好文)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鬥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即策士)遊說之辭的彙編,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於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戰國策》里都講了哪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呢?簡單來說,就是讓我們在人生路上,要警惕並遠離八大陷阱。

學習《戰國策》八大頂級智慧,遠離人生八大陷阱!(深度好文)


陷阱一:忘恩負義


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

釋義:別人對自己有恩德,不可忘記;自己對別人有恩惠,不可不忘。

這兩句話雖然淺近平易,卻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應該如何對待別人給的恩德和自己給人的好處。古人推崇與人交往的原則是,當別人幫助了自己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當我們去幫助身邊的人的時候,我們應該不求回報的去幫助別人。

人生在世,不是受恩於人,就是有恩於人。受恩於人不可忘,要常存於心、說出於口、回報於行,這才是真正對施恩者的感激。如果別人給予的恩德,都無動於衷,那就只能說明這個人有的只是一顆冷酷而絕情的心,缺乏一般人的感情。而那些忘恩負義或恩將仇報的行為,也會遭到人們廣泛地鄙棄,這個道理想必大家都了熟於心。

反之,若有恩於人,心常念之,嘴上常說,這代表了自己有恩望報之心,不但讓自己的施恩變成有動機的作為,而不是施恩不忘報的單純善行。如果傳到受恩者耳中,這無異「討人情」,而接受恩惠的人欠了人情,卻不知回報,還落得別人來討,顯然是個不懂人情義理之人。

一旦這樣,兩人的關係一定變質,不但人情不是人情,還會產生不必要的爭議。有恩於人,只能埋藏在心靈深處,不可說之於口,若受恩者有感謝之意,也要不居功、謙虛以對,若遇回報,更要委婉拒絕,這才是正確的立身之道。

記住這兩句名言,做一個常存感恩之心的人,做一個樂於助人的高尚的人!

學習《戰國策》八大頂級智慧,遠離人生八大陷阱!(深度好文)


陷阱二:為人勢利


以財交者,財盡而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

釋義:用錢財交朋友,錢財用完了交情就會斷絕;貪美色相結合,到年老色衰時愛情就會消失。

如果友情、愛情要靠金錢、靠美色來維繫,就不是真正的友情和愛情,而是成了一種交易。每一次交易似乎是情誼的加深,實質上是危險的加劇。

我們交朋友,不是為了朋友「有用」,更多的是因為他或她「有愛、有趣、有品」。有愛,所以在一起哪怕相對無言,也可以「此時無聲勝有聲」;有趣,所以不管在一起呆多久,都可以「相看兩不厭」;有品,所以可以「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哪怕爭得面紅耳赤,也樂在其中。

交朋友,不是為了被愛,而是愛。因為「這個人,讓你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精神默契感」。

真正的交友,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要拿太多的顏料把它搞渾了。而真朋友不必「有用」,也不用太多,一杯清茶,三兩知己,足矣。

學習《戰國策》八大頂級智慧,遠離人生八大陷阱!(深度好文)


陷阱三:不懂反思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

釋義:前面的事情不能忘記,它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史記》中有言:「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人應該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以前人為借鑒,避免重蹈覆轍,才能避免敗亡。作為一個國家如此,作為個體更應該如此。

很多的時候,人生需要經常反思自己的過去。反思,是一種生活的智慧。人生需要沉澱,就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完美更加優秀。只有常常反思自己,才能在品味得失和苦甜中將人生升華。

反思,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更多的人會抱怨老天的不公,會慨嘆命運的不濟,會怨恨領導缺少慧眼,會遺憾朋友無由背叛。數落別人的缺點來可以如數家珍,反省自我的不足時就搜腸刮肚。

還有些人陷入以往的得失而不能自拔,有些人炫耀如今的成績起來津津樂道。但如果整日沉浸在追悔與誇耀之中,而不去總結經驗與得失的話,那對自己的人生是極其危險的。

因此必須總結以往的成功經驗,吸取曾經的失敗教訓,防止將來再度發生錯誤,不再重蹈以往的覆轍,那才是有益之舉。

學習《戰國策》八大頂級智慧,遠離人生八大陷阱!(深度好文)


陷阱四:半途而廢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釋義:走一百里的路程,有一半人在九十里就放棄了。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這句話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應翻譯成: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開始一半而已。但不管如何去理解,都是告訴人們,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越到最後越需要堅持。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某一天,因為外界因素的刺激,讓你決定從此開始,堅持每天做一件提升自己生命品質的事。比如,每天運動、每天閱讀、每天早睡早起等等。可總是在剛開始的幾天熱情高漲,沒幾天便不了了之了。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事情似乎在你的生命中反覆上演。你一次次努力改變,一次次努力嘗試,卻一次次不了了之,這讓你無比氣餒。

事實上,任何一個行為要持續,都必須得有一個持續的支持力量,否則,便會因失去動力而停止。其實,我們每個人性格中都有很多好逸惡勞的成分,貪圖享樂也是人之常情。那些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人為什麼要比大多數人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們能一直堅持,直到成功。

有時堅持會讓人取得成功,有時堅持也會讓人一敗再敗。這不是堅持本身所致的,而是在於堅持的原由與內容是否發乎於合於情理,堅持的東西是否合乎時勢。只有在堅持不懈追求的同時,時時修正錯誤,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還是那句老話,堅持不一定能成功,但半途而廢註定失敗。

學習《戰國策》八大頂級智慧,遠離人生八大陷阱!(深度好文)


陷阱五:自以為是


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釋義:能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上奏章直言勸諱我的,受中等獎賞,能在公共場所議論我的過失使我聽到的,受下等獎賞。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不足與過錯,但是,只要能虛懷若谷,從善如流,就儘可能地不犯錯誤或少出錯誤,就能不斷地提高個人的素質修養。

但是,大部分人只願聽對自己的褒揚,而聽不進去善意的批評。那麼,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讓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與不足,聽不進去對自己的批評,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當有人直言不諱地指出自己的過錯時,則會如鯁在喉,甚至於勃然大怒呢?

實際上歸納起來,不外乎是一個「私」字在作祟。心存私念,處處以我為中心,事事凡吾皆對,如此「私」字當頭,當然對於不同的意見就聽不進去,對於善意的批評就會置若罔聞。

摒棄自己的私心,不要凡事都自以為是,多聽聽身邊良師益友的意見,這樣人生的道路才能少走彎路。

學習《戰國策》八大頂級智慧,遠離人生八大陷阱!(深度好文)


陷阱六:因小失大


效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

釋義:注重小節的人不能成就大的威名,不忍受小的恥辱的人不能建立美名。

「細節決定成敗」的口號喊了很多年,這也使一些人的看法出現了偏差,認為只要關注細節,就能走向成功。請不要忘了,還有一句話叫:「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不是說細節不重要,世間的任何事情過了頭都不好。只關注細節,或過於關注細節,就會讓一個人難以把握事物整體發展趨勢。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欲成大事,必須將精力集中於該領域,若拘於小節,將精力和時間過度的投放在非原則的瑣事之上,必然對大局觀的形成產生阻礙作用。

細微之處的確需要注重,但細節是為整體服務的。在關注細節的同時,我們需要時不時地跳出來,總攬全局,然後再做下一步決定。既能注重細節,又能不讓自己陷入其中、因小失大,這便是許多成功者的過人之處,是一種大智慧。

縱觀古往今來成大事者,可以發現他們身上共性的特徵:具有長遠的眼光,對事物發展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預見力。

這就使得他們能夠認清「小」的地位作用,不會在這些無關原則的瑣事上投入過度的精力,才不會失掉「大」的方向。

學習《戰國策》八大頂級智慧,遠離人生八大陷阱!(深度好文)


陷阱七:屢教不改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釋義:見到兔子再去招呼狗,不算是晚了;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也不算太遲。

知錯就改,永遠是不晚的。但是如何發現自己做錯事情了呢?一是自己主動認識到的,更多時候我們還是要靠別人的「忠言」。可俗話說,「忠言逆耳利於行」,這種善意的提醒明知道對自己有幫助,但很多人還是不願意去真正的傾心聆聽。

古今成大事者,大都是能夠接納善言,願聽逆耳之語的。《孟子》中云:「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面對錯誤,暫且不說改正,首先要有一個認錯態度,做到「聞過則喜」。「聞過則喜」不是目的,目的是做到聞過則喜、則改。如果對待別人的批評,只停留在虛心聽取上,而不採取有則改之的態度,聞過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義。

其次,面對錯誤怎麼改?當然是及時改,知道錯誤後馬上進行修正,將各項損失降到最低。還要對錯誤舉一反三,認真總結經驗,避免將來重蹈覆轍,這才是這句話要告訴我們的意義。

如果身邊有在同樣的錯誤上一犯再犯,屢教不改的朋友,也一定要趁早遠離。

學習《戰國策》八大頂級智慧,遠離人生八大陷阱!(深度好文)


陷阱八:生搬硬套


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學,不足以制今。

釋義:遵循古法成就的功業,不完全高於今世;一味效法古人的學問,也無法制定今天的制度。

相信不少人身邊會有這樣的人:看別人開飯店賺錢,他便也開一個;看別人開始健身,他也欲去;看別人投資股票收益不錯,他也跟風而上。生搬硬套別人成功的經驗,天真地認為自己也能像別人一樣取得成功,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模仿是人的本能,這話不錯。超越總是從模仿開始的。但一味去生搬硬套的模仿,是不會有前途的。在模仿中學習、積累,再通過融會貫通所得來的經驗,進而在模仿的基礎上根據客觀情況加以創新,這才能真正的產生價值。

我們學習國學,學習古人的智慧,同樣不能教條地學習,古人的智慧同樣要經過「轉化」才能適用於當下,一定要懂得辯證變通的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文化雜談 的精彩文章:

清院十二月令圖軸鑒賞(全套)
明末畫家陳明自作品欣賞

TAG:天下文化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