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把最值得尊敬的人印在錢上

把最值得尊敬的人印在錢上

今年的諾貝爾獎又出現了一位日本人:

免疫學家本庶佑。

自本世紀以來,

日本已有18人獲得了

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項

(含日裔美籍科學家)。

平均每年一人。

日本何以能夠屢獲諾獎?

其實,從日元上面就能知道。

拒絕政治家的日元

目前市面通用的日元,

是2004年發行的版本。

其中,紙幣有三種面值。

福澤諭吉(1835—1901)

最高面額10000日元,

票面正面印的是

思想家、教育家福澤諭吉的肖像。

樋口一葉(1872—1896)

5000日元正面印的是

女作家樋口一葉

她是日本近代文學的開拓者之一,

留下諸多反映明治時期

下層人民悲慘生活的作品,

被稱為「明治紫式部」。

野口英世(1876—1928)

1000日元印的是

科學家野口英世。

他是細菌學家、生物學家,

成功地培養了梅毒螺旋體;

還研究過脊髓灰質炎、沙眼以及

黃熱病疫苗和抗血清。

在晚年到非洲考察「黃熱病」時,

不幸感染去世。

野口英世和母親。野口英世的傳記故事,在日本孩子中很流行,也影響到今年的諾獎得主本庶佑。動畫片《哆啦A夢》中,大雄父親就曾要買野口的傳記給大雄看。

2004年之前流通的日元,

是1984年發行的,

紙幣也分三種面值:

夏目漱石(1867—1916)

1000日元上,

印的是中國人相對熟悉的

小說家夏目漱石。

他被稱為「國民大作家」,

代表作品有《我是貓》、《心》等。

夏目簌石在家中

夏目簌石對東西方文化都很精通,

曾寫《中學改良策》,提出

「教育只為受教育者實施」,

他曾拒絕政府授予的博士稱號,

認為那是國家權力干涉學術。

新渡戶稻造(1862—1933)

5000日元上,印的是

日本教育家新渡戶稻造;

他是農學家,創立了東京女子大學。

還著有社會學名作《武士道》等。

當時,大藏省本想選用女性肖像,

候選人有紫式部、清少納言、

與謝野晶子、樋口一葉。

但意見未能統一,

最後選擇了這位女性教育的先驅作為代表。

新渡戶稻造和孫女在玩鬧

10000日元上面是誰呢?

還是:

福澤諭吉

由於連續兩代都用福澤諭吉肖像,

所以日本民間也將一萬元稱為「諭吉」。

福澤諭吉何以尊貴?

福澤諭吉何以能夠享受如此殊榮?

而且,要知道:

舊款10000日元上本來印著的

是有「日本的釋迦牟尼」之稱、

備受民間尊崇的聖德太子

聖德太子(574—622)

1950年版的1000元,

和1957年版的5000元,

正面肖像也都是聖德太子

可見其尊貴:

日本為何要以福澤諭吉替代聖德太子?

那就先來了解一下福澤諭吉是誰?

福澤諭吉出生於幕府統治末期,

一個卑微的下級武士家庭。

他1歲半喪父,厭倦讀書,不敬神佛,

直到十四五歲時才發奮學習。

一生中沒做過高官顯貴,沒成為富豪大賈,

「靠三寸不爛之舌和

一介文人之筆來推動社會啟蒙。」

1860年,福澤諭吉在舊金山和攝影師的女兒合影

在明治維新前後的激變時期,

福澤諭吉並非了不得的原創思想家,

他的價值在於比較早睜眼看世界之後,

認準了日本應該向西方學習。

以翻譯為主,他極力介紹西方國家的狀況,

鼓勵日本人學習科學,興辦企業。

將經濟學、近代保險等引入日本。

福澤諭吉編纂的西學書籍

福澤諭吉著書立說,辦學辦報,

提倡平等、自由等現代價值觀。

「一個國家所以能夠獨立,

那是由於國民具有獨立之心。」

他自己死後的戒名就叫做:

「大觀院獨立自尊居士」。

福澤諭吉所書:獨立自尊

福澤諭吉有兩本代表作,是當時的暢銷書:

一本是《文明論概略》,

回答 「日本向何處去」的命題,

極力主張日本擺脫佛儒的束縛,

向西洋文明學習;

另一本是《勸學篇》,寫給年輕學子,

主要是提倡自由獨立的人格,

而這種人格要通過教育才能求得。

福澤諭吉的故居

相比於中國同時代的啟蒙思想家,

福澤諭吉更看重「勸學」:

倡議普及學校教育,

要將新的文明和價值觀帶給普羅大眾,

並賦予他們自己去學習、去探索的能力。

日元上的福澤諭吉肖像以此張照片為藍本

他認為教師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識,

也無法將它們全部傳授給學生。

所以,學生應該發展學習能力

而不是被動地接收知識……

福澤諭吉還效仿西歐私立學校的規則,

建立家塾——慶應義塾大學的前身。

慶應義塾大學圖書館舊館

因此,福澤諭吉也被稱為

「日本近代教育之父」。

紙幣的背後是價值觀

當然,日元上並非一開始印的

就是思想家、科學家、作家。

自1871年日元誕生起,

紙幣也曾被政治人物肖像盤踞。

比如明治時期的政治家岩倉具視,

和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高橋是清等。

1963年發行的紙幣上印有伊藤博文肖像

直到1984年,

日本政府決定改革日元。

改用文化、教育、科學界的傑出人物,

不再以政治家為中心。

通過紙幣這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媒介,

傳遞注重教育和人文修養的價值信息。

在這種態度背後,

還有長期的、系統性的投入。

2000年來的這批諾獎得主,

其獲獎成果大多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完成的,

這自然是得益於當時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

尤其是製造工業的強大。

1975年橫濱港口等待出口的汽車

但要看到:

1960年,

日本尚未完全從戰後復甦時,就提出:

力爭將國民收入的2%用於科研;

1971年提出:

將國民收入的3%用於科研。

雖然實際數字沒有達到。

即使在泡沫經濟崩潰後,

日本政府依然沒有吝嗇於科研投入。

目前,全社會的科研經費仍然在3%以上。

主要國家研發費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的推移。圖表來源於網路

發達國家一般都會重視科研投入,

為何日本在成果上如此突出呢?

這就又要說回教育,

又要說回尚未完全復甦的

1960年。

當年,日本展開「改善大學教育」的全面研究,

三年後提出一系列措施……

1960年,還在復甦中的日本。photo by Jack Davis

1960年至1970年間,

日本高等教育機構總數增加了75%,

大學教育進入了「大眾化」階段。

教育經費佔國民收入的比例

在1977年就達到了8.02%。

有媒體機構總結

日本這些諾獎得主的教育背景,

發現他們大多都畢業於地方公立高中。

某種程度上是得益於教育資源的均衡。

除了經費,教育改革賦予學者更多研究自由,

擴大學生參與科研的機會。

像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

當年被名古屋大學邀請加入時,

還籍籍無名,

論文也是發表在影響力很小的刊物上。

2008年得主下村修專科畢業,

在名古屋大學只進修了兩年,

就被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博士論文只有6頁……

而談到走上科研之路的理由,下村修說:

「我只是想弄明白水母為什麼會發光。」

下村修

「享受探索的快樂」

也有一些學者經歷坎坷,

像2016年得主大隅良典,

博士讀得磕磕巴巴,

43歲才有了一個3個人的小實驗,

因為喜歡找新課題來做,

所以很少能發表論文,

51歲那年才當上教授。

2014年得主中村修二,

畢業於一個小地方的大學,

畢業後在「鄉鎮企業」工作了很多年,

經常要自己動手搭建和改造實驗設備,

而他的科研成果也與設備的配置息息相關。

其實,重視教育和人文的結果之一,

就是科學家們享受探索的快樂,

對世界保持好奇心,

而非追逐官職、經費、名利。

這也是日本從對孩子的教育就很在意的。

適合沉思的禪宗花園,圖片:Angeles Marin Cabello

比如1949年獲得日本第一個諾貝爾獎的,

物理學家湯川秀樹。

湯川秀樹和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

湯川秀樹回憶自己小時候

「對文學興趣濃厚」,

讀夏目簌石,讀屠格涅夫和托爾斯泰,

「沒有表現出將成為物理學家的任何跡象」。

「喜歡孤獨……想像力在封閉世界自由翱翔。」

「我是一個孤獨的散步者,但是,我的新的構想卻是從散步中產生出來的。」

京都的「哲學之道」。圖片:4travel.jp

湯川秀樹對後世的日本學者影響很大,

「我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在山坡頂上的一家小茶館裡歇腳的旅人。這時我並不去考慮前面是否還有更多的山山水水。」

2016年得主大隅良典說他:

「小時候熱衷於做飛機模型和半導體收音機,

夏天喜歡在小河裡撈魚、捕捉螢火蟲,

拿著網兜在野外一走就是一天。

……感受自然中的四季變遷。」

大隅良典還是日本小學科學教材的編撰者

他認為,讓孩子對世界抱有好奇,

是一切的起點……

在東京工業大學大隅研究室的個人簡歷頁面,大隅良典沒有放個人照片,代以這張圖。

1981年的得主福井謙一說,

他小時候最喜歡去鄉下的外祖母家,

熱衷於在山裡玩耍,采野菜,蘑菇,

喜歡看法布爾的著作:

《昆蟲記》、《阿維尼翁的動物》、

《橄欖樹上的傘菌》.……

「在腦細胞還很嬌嫩的童年期就能獲得這些財富,已使我終生感激不盡。」他後來說。

《小森林·夏秋篇》劇照

在日本,

差不多所有小學

都有一個室外操場,

75%學校有戶外游泳池。

安藤忠雄設計的幼兒園

孩子們會為自己

擁有一個興趣愛好感到驕傲。

1973年的物理獎獲得者

江崎玲於奈曾總結說:

「一個人在幼年時通過接觸大自然,

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興趣和慾望,

這是非常重要的啟蒙教育。」

《小森林·夏秋篇》劇照

2002年的物理獎得主

小柴昌俊也曾說:

小時候在學校後山

與同學追逐賽跑、

拔農家蔬菜的經歷,

是他人生最難忘的時光。

他上學期間一直是一個「差生」,

就連大學也是勉強才及格畢業。

「我一直相信:

成績單並不能保證你的人生!」

他後來說。

《菊次郎的夏天》劇照

就像福澤諭吉曾說的:

「鐘鼎山林各有天性,

每人均可自由選擇其前途。

認為唯有進政府機關才有前途,

這是漢學的弊病,

亦即所謂的青雲之志,

這是我們祖先流傳下來的一種迷思。」

1900年,

福澤諭吉去世前一年,

他將皇室賜給他的獎金

全部捐給了慶應義塾。

圖片:melanoma-net

今年獲得諾獎的本庶佑,

也已經決定把他獲得的獎金,

贈送給母校京都大學,

以支援年輕研究者的工作。

本庶佑在獲獎後和妻子出席新聞發布會。他幼時喜歡觀察星星,想做天文學家,大學時也考慮過做外交官或律師,但最終選擇了醫學,這也是小時候看野口英世的傳記書埋下的種子。

當本庶佑被問及

在研究中需要珍視什麼時,

他回答:

「好奇心。另外一個,

不要簡單地相信……

要用自己的眼睛,干到確信為止。」

編輯整理:羅米Zdd

圖片來自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視覺014:總想逃跑,卻還在這裡》

已全線上市!掃碼直接買

奧黛麗·塔圖專訪 | 埃里克·索斯專題報道 | 2025,34億

名人的「失神時刻」 | 雅庫特往事 | 人偶愛好者 | 德尼羅

京東 噹噹 亞馬遜 天貓及各地實體書店均可購買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ens 的精彩文章:

你在北京住一輩子,恐怕也不認識這些地方
我不是那種善於啁啾的鳥兒

TAG:Le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