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四念住:身念住:四、云何為念住,二、第二義(4)

《瑜伽師地論》四念住:身念住:四、云何為念住,二、第二義(4)

身念住

四、云何為念住

二、第二義

為於境無染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三:

輸入標題

「若於其眼所識色中、應策眼根,及於其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應策意根;即便於彼作意策發,如是策發、令不雜染。由是因緣於此雜染防護眼根,廣說乃至防護意根,如是名為防護眼根、廣說乃至防護意根。若於其眼所識色中、不應策發所有眼根,及於其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不應策發所有意根,即便於彼遍一切種而不策發。不策發故令不雜染。」

修行人若遇見所接觸的色聲香味觸法能幫助心清凈,就應該主動的警覺心,發動你眼耳鼻舌身意去觀察這色聲香味觸法的。這樣的發動心的其中一個原則就是,不是染污的事情、令你心清凈,就應該這樣做。

就由於能夠策發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原因,就能防止雜染的境界的染污心,能保護眼根的清凈,乃至防護意根的清凈,這叫做防護。

若是境界令心染污,只要是令心不清凈,就不要發動眼耳鼻舌身意去觀察那個境界,同它接觸。眼耳鼻舌身意不接觸雜染的境界,就不會染污。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四:

帶帶我的

「復於已往或正往時、觀見眾色,於此眾色、一分應觀或有一分所不應觀。於不應觀所有眾色、當攝其眼善護諸根,於所應觀所有眾色、應善住念而正觀察」。修行人看見了種種色相。「於此眾色」一部分應該可以觀察,「或有一分」不應該去觀察。不應該看的事情,要把的眼睛收攝回來。「善護諸根」,保護眼根的清凈。「於所應觀所有的眾色、應善住念」,安住在正念這裡,「而正觀察」。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三:

帶帶我的

「由是因緣,於此雜染修根律儀。如是名為能正修行眼根律儀、廣說乃至能正修行意根律儀。」

由於控制眼耳鼻舌身意了,所以對雜染法就防止住了,使令你這個心、使令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合乎律儀。「如是名為能正修行眼根的律儀,廣說乃至能正修行意根的律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三:

帶帶我的

「此略義者:謂若能防護、若所防護、若從防護、若如防護、若正防護,如是一切總略為一,名根律儀。今於此中誰能防護?謂防守正念,及所修習常委正念,是能防護。何所防護?謂防護眼根,防護耳鼻舌身意根,是所防護。從何防護?謂從可愛不可愛色,廣說乃至從其可愛不可愛法,而正防護。如何防護?謂不取相不取隨好。若依是處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即於此處修行律儀。防守根故名修律儀,如是防護。何者正防護?謂由正念防護於意,行平等位,是名正防護。」

「若能防護、若所防護、若從防護、若如防護、若正防護」,如是五樣「一切總略為一」,名字叫做「根律儀」,這就是它的要義。

「今於此中誰能防護?謂防守正念,及所修習常委正念,是能防護」。從聞思修得來的「正念」,「所修習」的「常委正念」,這是能防護的。

「何所防護?謂防護眼根,防護耳鼻舌身意根,是所防護」。六根是「正念」、「常委正念」所保護的。

「從何防護?謂從可愛不可愛色,廣說乃至從其可愛不可愛法,而正防護」。凡夫的分別心的習慣,就是在色聲、香、味、觸、法上分別是可愛的、不可愛的,心裡這樣動念分別的時候,要從這個地方開始防護。要依據佛陀所說的法語,「正念」、「常委正念」去防護它,把這些可愛不可愛的這個虛妄分別要停下來。

「如何防護?謂不取相不取隨好。若依是處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即於此處修行律儀。防守根故名修律儀,如是防護」。「謂不取相不取隨好」,就是這樣防護;不要執著那個相,不要做種種虛妄分別,就是這樣防護。「若依是處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即於此處修行律儀。防守根故名修律儀,如是防護」。「若依是處」,若是我們這一念心遇見這樣的境界的時候,就是「依是處」,「發生種種惡不善法」各式各樣的有過失的、有罪過的分別心,不要說有什麼行動,你心在動的時候就不對了、就不應該了。就是時時的要注意自己的一念心,這個心遇見這個境界,我的心的分別是對?是不對?立刻的要認識。

如果這個染污心起來了,我這個瞋心動了,自己還不知道是不對,隨這個瞋心去活動了,那就是太懈怠了。所有的貪瞋痴這些虛妄分別都是「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這個貪瞋痴這些都是心所法,心所法一動、你這個無記的識也隨著它就動,動亂,心王隨著心所就動亂,叫做「流漏」。「即於此處修行律儀」,你修行律儀在什麼地方修行?就在自己這心若一動,就在這兒開始要修行的時候,在這裡開始修行。「防守根故」、就保護,「防」者、是停止一切虛妄分別,守護自己的六根的清凈,故「名修律儀」,這就叫做「修律儀」,這就是這樣意思。「如是防護」,怎麼樣防護?就是這樣防護,保護自己。

「何者正防護?謂由正念防護於意,行平等位,是名正防護」。「謂由正念防護於意,行平等位」。「謂」,就是說你這個修行人時時地不忘掉了你的正念,用正念來保護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當然前五根是聽你的意根的招呼的,意根為主,所以「正念防護」你的意根。「行平等位」,就在這個平等位的境界上活動,不要在那個不平等的境界上活動,是這樣意思。「是名正防護」,這叫做正防護。

參考:《瑜伽論記》卷第六:

帶帶我的

「一、能防護,謂前所辨防守正念常委正念及三慧。二、所防護,即是眼等六根防護此根令不生過。三、從防護,即防過緣所謂防過六塵。四、如防護,即防過相謂於色等不取相及隨好。五、正防護,即防過時謂彼六識行平等位。」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三:

帶帶我的

「又略義者:謂若防護方便、若所防護事、若正防護,如是一切總略為一,名根律儀。此中云何防護方便?謂防守正念常委正念,眼見色已不取其相、不取隨好,廣說乃至意知法已不取其相、不取隨好。若依是處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即於是處修行律儀。防守根故,名修律儀。如是名為防護方便。云何名為所防護事?所謂眼色、乃至意法。如是名為所防護事。此中云何名正防護?謂如說言:由其正念防護於意、行平等位。名正防護」。

《瑜伽論記》卷第六:

帶帶我的

「第二番中有三:一、防護方便,即攝能防護及防過相;二、所防事,即六根六塵;三、正防護,即是六識行平等位心住舍中。」

「此中云何防護方便?謂防守正念常委正念,眼見色已不取其相、不取隨好,廣說乃至意知法已不取其相、不取隨好。若依是處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即於是處修行律儀。防守根故,名修律儀。如是名為防護方便。」用「正念」、「常委正念」來保護心清凈。方法就是:「眼見色已不取其相、不取隨好,廣說乃至意知法已不取其相、不取隨好」。「不取其相」就是不執著。心的活動的次第,先是執著這件事是真實的,然後在真實上分別是好的、是不好的、是可愛的、是不可愛的、是對我們有利益的、是有損害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分別。現在用正念來保護自己的時候,就是一開始不要執著、認為都是真的。「不取隨好」,不要執著各式各樣的分別去分別去。「若依是處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就在這裡立刻的用正念,把所有的虛妄分別都停下來,「修行律儀」。「防守根故,名修律儀」。防護的方法就是這樣子。

「云何名為所防護事?所謂眼色、乃至意法。如是名為所防護事。」這就是所防護的事。「此中云何名正防護?謂如說言:由其正念防護於意、行平等位。名正防護。」這叫做「正防護」。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三:

帶帶我的

「又根律儀略有二種。一者、思擇力所攝,二者、修習力所攝。思擇力所攝根律儀者:謂於境界深見過患,不能於此所有過患除遣斷滅。修習力所攝根律儀者:謂於境界深見過患,亦能於此所有過患除遣斷滅。

「思擇力」是聞思的智慧,聞所成慧、思所成慧的力量。靜坐的時候、或者徑行的時候,心裏面先有正念,思維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眼識乃至意識,觀察有漏法都是有過患的。思擇力的這個能力只限於此,只是能夠思惟這境界有很多的過患,但是沒有能力把這些過患消滅排遣出去,把它斷滅。

在定裡邊去思惟觀察,這叫做「修習力」,所以「修習力」比「思擇力」的力量大。修習力的智慧,對於一切有漏法的境界,深深的知道都是有過患的。修習力還有進一步的作用,就是有力量於此所有的「過患」能「除遣」、能「斷滅」它,叫它永久的也不活動了。

參考:《瑜伽論記》卷第六:

帶帶我的

「第三番中,初總標二力,謂思擇力及修習力,即前所說能防念慧。一、是思慧相應念慧為根律儀,是其伏道;二、是修慧相應念慧為根律儀,是其斷道。次別釋二力有二複次:初複次中,直明思擇力境界不能過斷滅,若修習力見過能斷」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三:

帶帶我的

「又由思擇力所攝根律儀故,於所緣境令煩惱纏不復生起、不復現前;而於依附所依隨眠,不能斷除、不能永拔。

修行人努力的學習佛法,成就聞所成慧,之後又能思惟,這個時候,眼耳鼻舌身意接觸色聲香味觸法的時候,就有力量使令煩惱的活動不現起。「不復現前」,可以有兩種情況:一、不到色聲香味觸的境界裡面去,到清凈的地方,這些雜染也不現前。二、不靜坐、不入定的時候,眼耳鼻舌身意麵對色聲香味觸的時候,煩惱不活動,叫做「不復生起」。

這位修行人,思擇力的程度只能夠調伏煩惱、煩惱暫時的不動,但是還不能夠滅掉隨眠(煩惱的種子),還不能永拔,不能夠永久的使令煩惱不動,因為還沒有斷種子,種子有的時候還會動,煩惱還會現行的。

「由修習力所攝根律儀故,於所緣境煩惱隨眠不復生起、不復現前。一切時分依附所依所有隨眠,亦能斷除、亦能永拔。」有了「修習力」,就是有了禪定的力量,這個時候成就「根律儀」,心就是不入定了,眼、耳、鼻、舌、身、意識緣色、聲、香、味、觸的境界的時候,不但是煩惱不動、煩惱的隨眠也不復能生起,不會再活動了;不是暫時的,而永久的不動了。

《瑜伽論記》卷第六:

帶帶我的

「第二複次即言思擇力伏纏不發隨眠,若修習力即伏現行復撥隨眠下。」

「如是思擇力所攝根律儀、修習力所攝根律儀,有此差別、有此意趣、有此殊異。當知此中思擇力所攝根律儀是資糧道所攝,修習力所攝根律儀當知墮在離欲地攝。」「思擇力所攝的根律儀」,只是認識了煩惱的過患、深見過患,調伏煩惱的現行。「修習力所攝的根律儀」,不但是調伏煩惱而且能斷煩惱種子,有這樣的差別。

修行的次第,一定要經過思擇力然後進步到修習力的。

「資糧道」是外凡位,「當知此中思擇力所攝根律儀是資糧道所攝」。到了色界定了那才是「離欲地」。得到了禪定了,在「離欲地」裡邊修毘缽舍那,這叫「修習力所攝根律儀」。

文章 | 觀諸法如

圖片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玉泉Monastery

微信:dy-yuquanchansi

天台祖庭 智者道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法華玄義|(012)五章開合
法華玄義|一、法華私記緣起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