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沁園春·雪》里為什麼不提劉邦和朱元璋?
原標題:毛主席在《沁園春·雪》里為什麼不提劉邦和朱元璋?
我對毛主席寫的《沁園春·雪》》非常有興趣。對詞中提到的「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更有興趣,常常思考。總在想,主席為什麼只提到這5個人?而且都是略帶批評的意思。
我們再來看一下原文: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秦始皇
其實,能配在這首詞里的歷史人物並不少。我分析,夠格在這首詞里出現的人物,應該是封建社會統一王朝的開創之君,或雖不是開創之君,但有其他特別重要貢獻的皇帝,我梳理了一下有:嬴政、劉邦、劉徹、劉秀、楊堅、李淵、李世民、趙匡胤、鐵木真、忽必烈、朱元璋、朱棣、福臨、玄燁,共14人。
這14人中,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5位已經被主席提到。
14減去5,還剩下9人可以拿出來說:
其中漢光武帝劉秀、元世祖忽必烈、明成祖朱棣、清世祖福臨、清聖祖玄燁,這5位都不是開創之君,有漢武帝和唐太宗做代表應該沒有問題。
9減去5,還剩下4人可以拿出來說:
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
楊堅建立的是短命隋王朝;李淵雖是唐朝開國之君,但他是世襲勛貴,而且被兒子提前逼下台,不提也罷。
最後剩下2位:
劉邦
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漢高祖劉邦是漢朝的開國之君,在秦朝末年,作為一個小小的亭長,能拉起隊伍,培養幹部,與項羽合力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在和項羽的對抗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經過4年的努力就消滅了強大的項羽,讓項羽烏江自刎,讓虞姬獨留青冢向黃昏。劉邦建立了讓子孫享國400餘年的大漢王朝,他的國號定格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名稱。(夜燈唯許月華侵)
本來,把漢高祖劉邦寫在這所詞里開個玩笑,不是更有氣魄?
明太祖朱元璋是白手起家,白紙繪圖,要飯的和尚出身。他不但會用人,還會培養人;既能運籌帷幄之中,又能親自上陣指揮,從參加革命到建立大明朝只花了16年時間,清朝康熙皇帝到明孝陵祭拜了好幾次,並題詞:治隆唐宋。
朱元璋
而且朱元璋推翻的是少數民族統治,他的「復漢官之威儀」不知道激勵了多少漢人精忠報國;他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直到540餘年後還被孫中山等人用過。他的根據地建設思想、民族團結思想、優待俘虜思想、鐵的紀律思想、穩紮穩打思想等,對我黨我軍建設產生了一定積極作用。
如果把明太祖朱元璋寫在這所詞里調侃一下,不是更霸氣?
但是主席為什麼不把劉邦和朱元璋寫在詞裡面呢?僅僅是為了押韻嗎?
「惜秦皇漢高,略輸文采;唐宗明祖,稍遜風騷」這樣行不行?如果這樣覺得不押韻,那寫成「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明祖,稍遜風騷」行不行?
主席到底是出於什麼考慮,其實我真不知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我只是談一點自己的想法。
※李世民問唐朝什麼時候被滅,袁天罡回答說:豬能上樹
※清朝明明有12位皇帝,為何在故宮只找到11個牌位?因為他沒資格
TAG:南北兩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