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小妖有來有去的生死謎局
作者:茅十七
轉載自:一本神經
有來有去的性格和一般妖怪不一樣,名字也沒有遵循慣例。在西遊記里,和孫悟空發生過交集的小妖,很多都是成雙成對出現,比如:
刁鑽古怪,古怪刁鑽;
奔波兒灞、灞波兒奔;
精細鬼、伶俐蟲;
巴山虎、倚海龍;
急如火、快如風;
……
這些小妖的名字都兩兩相對,同時字面意思往往和現實相反,比如刁鑽古怪不刁鑽,精細鬼伶俐蟲是蠢貨,巴山虎倚海龍毫無龍虎之力等等,顯示出非常強的遊戲性。
按照這樣的慣例,有來有去似乎應該有一個「有去有來」、「有來無去」之類的搭檔才合適,但作者並沒有給他安排,其中有什麼原因嗎?
西遊記中還有一個類似的單身小妖,他就是獅駝國的小鑽風。
(斑衣鱖婆、鐵背蒼狼精等等是根據妖怪特徵而來的稱呼,嚴格意義上不算名字,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有來有去和小鑽風的相似之處很明顯,都是在外面跑腿的,都在半路上遇到了孫悟空,還都被孫悟空冒名頂替。而進一步仔細研究的話,不難發現他們身上還有更多的呼應之處。
比如這兩位小妖一開始都被孫悟空誤認為快遞員——鋪兵。
遇到有來有去時,書里這麼寫的:
又看時,只聽得丁丁東東的一個銅鑼聲響,卻道:「我走錯了路也!這裡不是妖精住處。鑼聲似鋪兵之鑼,想是通國的大路,有鋪兵去下文書。且等老孫去問他一問。」
在小鑽風處是這樣的:
只聽得山背後,叮叮噹噹、闢辟剝剝梆鈴之聲。急回頭看處,原來是個小妖兒,掮著一桿「令」字旗,腰間懸著鈴子,手裡敲著梆子,從北向南而走。仔細看他,有一丈二尺的身子。行者暗笑道:「他必是個鋪兵,想是送公文下報帖的。且等我去聽他一聽,看他說些甚話。」
請注意,「鋪兵」正是孫悟空一開始在菩提老祖那裡學藝時,師兄弟給他指定的「職業規劃「。
當時悟空剛學會筋斗雲,大眾聽說,一個個嘻嘻笑道:
「悟空造化!若會這個法兒,與人家當鋪兵,送文書,遞報單,不管那裡都尋了飯吃。」
鋪兵,是古代跑腿送快件的,整天在外行走,在這個意義上說,正是一位「行者」。
由此來看,孫悟空和這兩位小妖見面時的文字就特別耐人尋味了。初見有來有去時,他變作一位道童,書里寫的是:
那妖物就象認得他的一般,住了鑼槌,笑嘻嘻的還禮。
變作小妖找小鑽風時,悟空說的又是:
「好人呀!一家人也不認得!」
有來有去看悟空,就像寶玉第一次見黛玉:「這個妹妹我曾見過。」悟空會小鑽風,宛若找到失散多年的兄弟。文字之間,似乎在暗示著,這三位「快遞員」之間應該有著某種親密的關係。
對於小鑽風,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闡明在獅駝嶺一節,有著諸多「鑽「的意象,比如孫悟空鑽老大青獅精的肚子,用金箍棒鑽老二象精的鼻子,用救命毫毛鑽漏老三大鵬的瓶子……整個故事就是一個花樣鑽法大全,這有可能正是隱喻古代修道的「鑽字訣「、」鑽杳冥」等理論。不信請看第七十五回的標題《心猿鑽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雖然很黃很基很暴力,但一股修真氣息仍然撲面而來。
那麼在有來有去身上,也有類似的內涵么?來看看第七十回的描寫吧:
好大聖,搖身一變,變做個猛蟲兒,輕輕的飛在他書包之上,只聽得那妖精敲著鑼,緒緒聒聒的自念自誦道:「我家大王忒也心毒,三年前到朱紫國強奪了金聖皇后,一向無緣,未得沾身,只苦了要來的宮女頂缸。兩個來弄殺了,四個來也弄殺了。前年要了,去年又要;今年又要;今年還要,卻撞個對頭來了。那個要宮女的先鋒被個什麼孫行者打敗了,不發宮女。我大王因此發怒,要與他國爭持,教我去下什麼戰書。這一去,那國王不戰則可,戰必不利。我大王使煙火飛沙,那國王君臣百姓等,莫想一個得活。那時我等佔了他的城池,大王稱帝,我等稱臣,雖然也有個大小官爵,只是天理難容也!」行者聽了,暗喜道:「妖精也有存心好的,似他後邊這兩句話說天理難容,卻不是個好的?」
我就請問,你看到這段話時對有來有去什麼印象?
善良、慈悲、仁愛對不對?他身為一個妖怪,卻渾身上下閃耀著人性的光芒,不由讓人想起了《大話西遊》中唐僧的著名台詞:
做妖就像做人一樣,要有仁慈的心,有了仁慈的心,就不再是妖,是人妖!
也許正是因為有來有去的形象太正面,86版的西遊記電視劇才讓孫悟空只把它定住,沒有像小說里所寫的,一棒子敲死。
西遊記作者為什麼要寫這麼一個正面形象的小妖,為什麼又要讓孫悟空把他打死呢?
對於這個問題,人們做過諸多解讀,其實只要翻開原著就會發現,這位小妖的來歷早有呼應。
在第十二回《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像化金蟬》,觀音變為老僧來到水陸大會上點化玄奘,當時說的是:
「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有來有去——無來無去,豈不正是一對搭檔的名字?
那麼無來無去有什麼涵義呢?這個詞是佛的特徵。像《金剛經》所說: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所以現在你能理解,書里為什麼要把有來有去寫的這麼仁慈了吧?
所以他沒有妖怪搭檔,他的搭檔應該是佛。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根本不存在這種聯繫,有來有去的名字只是隨便起的。我個人認為,以西遊作者對佛教理論的熟悉,尤其在已經寫過無來無去這一如來特徵後,隨便瞎寫一個有來有去的可能是比較低的。
在發現這一聯繫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那就是有來有去的寓意既然如此正面,為什麼又要被孫悟空打死呢?
對此我參考過一些文獻,也想過一些解釋;
比如說打死有來有去,他才會變成無來無去,登上成佛之路;
比如作為吃著體制罵體制的妖中公知,有來有去作為異類遲早倒霉,必須早死早超生,這樣才能進入輪迴,憑今生的善念在來生轉世成人。
然而在後來再一次翻閱原著朱紫國部分時,我又注意到了六十九回結尾的兩句詩,似乎有點古怪:
安邦先卻君王病,守道須除愛噁心。
第二句的意思應該是,對於修道之人來說,不僅「惡」心要去除,「愛」心也是要拿掉的。
當時孫悟空剛給朱紫國王治好病,恰逢賽太歲的先鋒來要宮女,悟空便上前迎戰,原文如下:
行者笑道:「好獃子!倒也有些論頭!既如此說,你兩個護持在此,等老孫去問他個名號,好與國王救取金聖宮來朝。」八戒道:「你去自去,切莫供出我們來。」行者昂然不答,急縱祥光,跳將上去。咦!正是:安邦先卻君王病,守道須除愛噁心。畢竟不知此去,到於空中,勝敗如何,怎麼擒得妖怪,救得金聖宮,且聽下回分解。
作為回末的詩句,這兩句詩承前啟後的作用很明顯,那就是在治好國王的病後,就要解決愛噁心的問題了。
如果說接下來孫悟空打敗的妖怪先鋒代表」惡「,那麼再下一步遇到的有來有去,應該就是代表「愛」了。
守道須除愛噁心,有來有去這樣的「愛」心也是要去除的。所以孫悟空打死有來有去,也許並不是後人一廂情願想像出的拯救,就是實實在在的清除。
打開清代悟一子陳士斌的《西遊真詮》,我也找到了他對這兩句詩的解釋,頗有道理:
妖王賽太歲的地盤是麒麟山獬豸洞。麒麟,是古代神話中的仁獸,「性惟愛物」;獬豸,是古代神話中的神羊,善於用角頂翻惡人,「智能惡奸」。所以麒麟代表愛,獬豸代表惡,這裡的地名正是對前面「守道須除愛噁心」的呼應。
愛惡之心會引發憂疑,這是修行中的障礙,所以在朱紫國故事結尾,出現了這樣兩句詩:
有緣洗盡憂疑病,絕念無思心自寧。
所以朱紫國的除妖經過,正可以看做對修行的過程的隱喻。
喜怒哀懼愛惡欲,這是修行過程中必須摒除的七情,有來有去雖然惹人喜愛,但這種「愛「的慾望,會動搖人的定力,所以無論如何,有來有去都必須死。
前面提到的那段金剛經,完整的文字其實是這樣的: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如果將「若來若去」理解為「有來去之相」,和小說的關聯就更加明顯了。
來與去,這是佛教思想中非常重要的兩個字。
因為人生最大的問題,就是生從哪裡來,死到哪裡去。
一部西遊記,不外乎「從東土大唐而來,往西天取經而去」。
然而說到底,這來來去去的一切其實都是空。所以靈山上第一次給唐僧的,會是一部無字真經。
所以在小說第一百回,唐僧師徒終於獲得正果後,有詩為證,其中兩句會是這樣的:
五行論色空還寂,百怪虛名總莫論。
由此,不難理解朱紫國故事最後一回開篇的《西江月》:
色即空兮自古,空言是色如然。人能悟徹色空禪,何用丹砂炮煉。
朱紫國故事和有來有去等角色的命運,正是在表達去除愛惡之心,認識色即是空的修行目標。
當然了,淫者見淫智者見智,以上這一切,也都有可能只是我捕風捉影的一派空言吧。
※羅剎女鐵扇公主身份之謎:牛魔王的結髮妻子竟然來自月宮?
※他是西遊記中唯一一個上萬歲的妖精,但卻沒出場就死了
TAG:符號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