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腦的發育過程,你了解多少

大腦的發育過程,你了解多少

有人曾經問物理學家邁克爾·法拉第:「電有何用?」他答道:「新生嬰兒有何用?」法拉第的觀點很容易理解:嬰兒好像特別沒用。我們需要約16年的時間才能認識作為一個成年人的潛能,而妊娠期約為26天的大鼠只要兩個月左右就完全發育成熟。大象在子宮中度過的時間是人類的2倍多,約20到22個月,但11年內就發育成熟了。那麼和其他動物相比,人類為何要經歷這麼長的學習期呢?

1883年,哲學家和歷史學家約翰·菲斯克(John Fiske)在美國普及進化論,他曾問道:「嬰兒期的意義何在?人類出世時比其他生物更無用,並比其他生物需要長得多的撫育期、多得多的長輩悉心照顧和明智引導,其意義何在?」我們將通過觀察腦的發育來剖析這個問題,並確定使我們成為個體的那些因素。

生命始於卵子的受精,其時,來自父親的單個精子鑽入母親的卵子。這個動作誘發了化學變化,由於這些化學變化,擁集在該卵子周圍的眾多其他精子再無法進入。但是,從一個直徑只有約0.1毫米的卵子發育成大腦是一個漫長的歷程。建立一個大腦(實際上還有身體的其他部分)的第一步,是由卵子和精子形成單個細胞:合子。一天多(約30個小時)之後,合子分裂成兩個細胞,並一再地重複這個過程,以至在三天內,就已形成了一個形如桑葚的細胞球,因而名為桑葚體(morula,桑葚的拉丁語)。

受精後5天,桑葚體內的細胞分裂為兩群。一群細胞形成外壁,產生一個中空的球體,而其餘的細胞在球體內部一端聚集成一個緊密的內細胞群。桑葚體即成了胚泡,形成其外壁的細胞將為發育中的胚胎提供營養,胚胎則由內細胞群生成。然而,這只是在妊娠後16天。胚泡下一個重要階段是植入子宮內膜,在那裡新生命將會得到以後約39周所需的所有營養。

植入後約1天,聚集在胚泡內部的內細胞球已與外壁分離,與子宮合為一體。混雜的細胞群開始平貼在胚盤上,那是一個兩層細胞厚的橢圓盤。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小薄盤竟是組成人體的各類細胞的本源,而這些早期的細胞前體,儘管相當原始,但已經開始變得多種多樣。

約12天時,胚盤上層的某些細胞開始移向中部,好像踩著某種綵排過的技巧精湛的舞步。在胚盤中部,這些可動的細胞即嵌入到原來的上層和下層之間,沿胚盤盤繞,這樣產生了第三層細胞。這時胚盤有三層厚了。正是在這個階段,我們第一次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未來的腦上。中層細胞好像發送化學信號到上層細胞,後者因而再次分化,成為神經元。胚胎學家把前體神經元的上層稱為神經板。

到了18至20天,神經板中部開始發生變化,其中心內凹,而邊緣部分向上、向外移動。三周之後,邊緣部分開始隆起,生成神經溝。然後神經溝邊緣內褶並癒合,從而形成一種柱狀結構,即神經管。到達子宮後一個月,一個初始的腦已經形成。事實上,正好在神經管成形之前,年輕的大腦就開始顯示自己的存在,甚至在神經板階段,某些區段就已經註定要形成特異的腦區。

在子宮內15周時,可以在胚胎前端辨認出兩個隆起,那是我們高度發達的大腦半球的原基,也可以辨認出皮層下的某些腦區,如基底神經節,正如我們在第二章所述,基底神經節在運動中起重要作用。包容所有這些紛亂的萌芽狀活動的是頭顱。發育中的頭顱有膜質區,使其能擴展,為這種充分的生長提供了可能;只是在生命晚得多的時候,腦的大小不再增加,頭骨最終融合在一起。

未來的神經元中的每一個都要分裂幾次,以至細胞數目有巨大的增加,在速度最高時,每分鐘細胞分裂將產生250000個新的神經元。初始腦繼續發育,神經管項部增厚形成三個突起。在第二個月開始時,在適當位置上可識別若干腦區。因為部分腦生長得比其他部分更快,神經管的前段開始彎向兩個位置,正與發育中的脊髓以直角相對。正前端膨大成為兩個半球,約11周時,後端外伸,形成易於辨認的小腦。

神經管的關閉導致了腦內的空腔——腦室的形成。這些腦室組成相互交錯的迷路,最終開口向著脊髓。通過這些迷路的小孔,無色液體可以循環,並將終生浸浴整個腦和脊髓。正是這種腦脊液,許多世紀前哲學家蓋倫(見第一章)認為那是「心靈之氣」和靈魂的棲居地,而現在則在常規的腰椎穿刺診斷過程時從中採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遁者起名閣 的精彩文章:

3分鐘了解牛頓的絕對時空概念
100句值得深思的愛情名言,愛是傻傻的奉獻

TAG:靈遁者起名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