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讓家長不累、孩子又有收穫的閱讀,其實沒你想像的那麼複雜!

讓家長不累、孩子又有收穫的閱讀,其實沒你想像的那麼複雜!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一代家長整體文化程度的提高,閱讀在兒童教育中佔據的重要地位、閱讀對孩子智力啟蒙和精神面貌的提升作用,已被廣泛認同。

可以說,現在幾乎沒有不重視兒童閱讀的家長,包括我們這代家長小時候因為「看閑書」而受到阻止和斥責的情況,現在也基本上見不到了。越來越多的家長,能夠以開放的心態,帶領孩子在書的海洋里遨遊。

然而,美好的願望與美好的結果之間,往往還隔著一段距離。重視程度的提高,必須由符合兒童身心發育規律的正確理念和方法來支撐,才能發揮良好的效果。

本文是作者接觸到尹建莉老師有關兒童閱讀的一些新理念之後,對自己和女兒以及身邊其他孩子在閱讀問題上的經驗教訓進行深入反思後,與讀者分享的一篇心得,希望能夠給面臨著孩子閱讀疑難問題的爸媽們一些借鑒,也期待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激發大家更多的思考和討論。

讓家長不累、孩子又有收穫的閱讀,其實沒你想像的那麼複雜!


讓家長不累、孩子又有收穫的閱讀,其實沒你想像的那麼複雜!


讀什麼,以孩子的興趣為主

關於兒童學習,尹老師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從「小」讀到「大」》等書中有非常精闢的論述:「學習是一件需要智力和情緒雙軌並行來發展的事」;「任何一項學習活動,如果不伴有愉快的情緒體驗,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就很難產生好的效果」。

的確,從興趣著手去引導孩子閱讀,會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閱讀喜好,尤其是在幼兒閱讀啟蒙時期,不要隨意對孩子的閱讀選擇加以「好與不好」、「有用沒用」的價值判斷。希望孩子在哪方面有所涉足或加強,可以適當引導,但要做得柔和一些、無痕一些,不要強迫孩子接受。

這裡有三種傾向需要注意避免。

第一種是自己在什麼方面是強項,就希望孩子複製自己。我有個同學,她丈夫小林是同校的理科生,從事科研工作,覺得從小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特別重要,從兒子兩三歲起就天天給他講科普書。但是兒子的興趣點不在這裡,小林又講得過於學術氣,常常弄得兒子興味索然。而對於兒子喜愛的童話故事,他又覺得太幼稚,限制兒子每天看童話書不能超過30分鐘。兒子的閱讀興趣漸漸受到消解,年齡越大反而越不愛看書,也不再好奇地向父母問這問那了。

第二種是自己缺什麼就焦慮什麼,希望孩子補上自己的短板。還是一個理工科爸爸的案例,我母親老同事的兒子小秦,比我低兩屆,是那種高考數學130多分的牛人。由於他對人文學科相對不太擅長,就特別希望女兒能補上自己的短板,從小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各種灌輸。女兒卻不買他的帳,只要小秦一不在場監督,就扔下詩詞歌賦,捧起她最愛的動物繪本了。

第三種是聽說什麼東西有益、重要,提倡給孩子讀,就非要孩子接受不可。比如現在很多家長認識到古詩詞誦讀對增強兒童的語言美感和文化底蘊很有幫助,有意識地加強了這方面的引導,這當然很好。但我們也不能排除有些孩子就是對古詩詞「不感冒」,這種情況下也要尊重孩子,不要因為他不肯讀那些大家提倡的東西,就打壓否定他在其它方面的閱讀喜好,否則極易從整體上傷害兒童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自信,希望加強的方面沒有達到目的,原有的興趣也遭到消解。

半個多世紀前,愛因斯坦就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激發人的創造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慾」。請允許幼兒閱讀從他感興趣的內容開始,只要孩子願意拿起書來讀,家長就做成功了一半。要相信每一門學科、每一類書籍的閱讀都是有價值的,都對孩子的智力、情感、思維、眼界起著增益作用,愛讀童話的孩子往往想像力豐富,愛讀古詩詞的孩子語言表達富有美感,愛讀動植物類讀物的孩子富有愛心、熱愛大自然,愛讀漫畫的孩子直覺思維發達……

至於一些家長擔心的孩子偏好閱讀某方面的書會不會太單一,這種擔心沒有必要。

讓家長不累、孩子又有收穫的閱讀,其實沒你想像的那麼複雜!


一方面,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興趣會發生變化和擴展。

另一方面,孩子在學校接受系統的學科教育之後,將來適應大部分職業所需的基本知識體系都是會建立起來的。如果實在很想幫孩子拓展一下閱讀面,推薦一個值得嘗試的辦法,核心還是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潛移默化地引導。

比如,對喜愛童話的女孩說「寶貝,你想知道你最愛的芭比公主,她脖子上閃閃發光的項鏈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嗎?」趁勢引入一堂淺顯易懂的化學元素啟蒙課,孩子應該是會愉快地接受的。

讓家長不累、孩子又有收穫的閱讀,其實沒你想像的那麼複雜!


「講故事」最好的方法是「讀」而不是「講」

給孩子講故事,是很多學齡前兒童的父母每天必做的功課。「講故事」這件事看起來人人會做,但對兒童閱讀能力發展產生的效果卻是大相徑庭,其中緣由,也許是很多家長不知道,講故事最好的方法其實並不是「講」。

成年人總是憑自己的主觀想像和擔憂,低估兒童的能力。擔心孩子理解不了書面語言,就把故事改編成口語、「兒語」將給孩子聽。實際上,這樣的做法才是最容易延滯孩子閱讀發展的,兒童如果失去了從小接觸豐富辭彙和標準、優美的語言表達的機會,他的認知和表達能力就會長期處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認字也會比較遲。

我認識到這一點實在是有些晚了。

讓家長不累、孩子又有收穫的閱讀,其實沒你想像的那麼複雜!


我本人是個「書蟲」,當然也非常注重女兒閱讀習慣的培養。從她還未滿周歲起,就堅持每天至少30分鐘的親子共讀。我一度想當然地認為,這麼小的孩子怎麼能理解書中的原話,於是經常把我認為深奧的詞句改編一番講給她聽。比如「公園裡綻放著奼紫嫣紅的花朵」,我就改成「公園裡開著很多種顏色的花朵,有紅的、紫的、藍的、黃的……」。有時覺得某個故事情節有點複雜,還會「提煉中心思想」,改成兩三句話的簡縮版。

久而久之我發現,女兒對閱讀雖然一直有興趣,但是自主閱讀的習慣沒有建立起來,不太能記住和複述讀過的內容,語言表達比較單一,也沒有萌發出認字的興趣。直到看到尹建莉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提到的她教女兒圓圓識字的妙法,才恍然大悟,原來「講故事」最好的方法不是「講」而是「讀」!

沒錯,就是那種一字一句照著書上文字念的「讀」。當然,在讀的過程中,需要配合一些與情節相適應的語氣、情緒的起伏變化,可以邊讀邊用手指指點詞句,這樣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語音與文字、情節之間的聯繫,促使孩子早日由讀圖階段進階到讀字階段。

孩子的語言習得能力其實是很強的,「奼紫嫣紅」並不比「很多種顏色」更難理解。即使一時不懂,以後帶她去公園時指著花叢告訴她「這就是奼紫嫣紅的花朵」,她頓時就理解了。給孩子看的書,只要它內容文明健康,文字流暢優美,家長就完全可以一字一句地「讀」給孩子聽,不必改編、縮寫。我作為一名自身閱讀能力很強的媽媽,卻由於對兒童認知發展規律的不了解,曾經做了多麼幼稚的事啊。

我從女兒四歲開始改「講」為「讀」。漸漸地,女兒開始由單純的聽眾變成了小故事員,能把很多聽過的故事完整講述出來,語言表達也變得層次清晰、辭彙豐富了,小嘴裡不時蹦出些成語、「金句」,用得還挺準確。明年就要上小學的她,也陸續認識了幾十個字,雖然數量上比起很多同齡孩子實在沒什麼可拿來「曬」的,但至少她對認字這件事感受到的是有趣、好玩而不是厭煩、枯燥,這是我當下最為看重的事。

讓家長不累、孩子又有收穫的閱讀,其實沒你想像的那麼複雜!


讓家長不累、孩子又有收穫的閱讀,其實沒你想像的那麼複雜!


打破「什麼年齡該讀什麼書」的思維定勢

很多家長會執念於閱讀與年齡段的精確對應,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到處搜尋相應的「推薦書目」,給孩子買書時嚴格參照封面上的「年齡段標識」來買。而當孩子拿起一本超過他年齡段的書,就會表現出不理解和緊張。

記得女兒三歲多的時候,有一次我和朋友逛書城,無意中聊起小時候讀《十萬個為什麼》的美好回憶,我一時興起,買回了全套18冊的最新版《十萬個為什麼》,準備給女兒做科普啟蒙,自己也正好「回爐」一番。一天,正好有位親戚來做客,見女兒捧著其中的「天文」分冊似懂非懂地在翻看,就驚訝地走過去想要拿走女兒手中的書:「寶貝哎,這書你現在看不懂!」這樣做其實真沒有必要。

因為孩子天賦和興趣的差異,加上後天閱讀習慣、閱讀能力培養的差異,每個孩子閱讀程度的差別會非常大。有的小學低年級就可以讀長篇小說、經典名著,有的上了大學還只能讀些小品文。對孩子閱讀的引導,遵循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一般原則是對的,但是,如果孩子表現出超越他年齡段的閱讀願望,家長應給予支持和鼓勵,這對增進孩子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大有裨益,會潛移默化地助推他今後的學業和事業發展。

讓家長不累、孩子又有收穫的閱讀,其實沒你想像的那麼複雜!


這裡請允許我小小得意地來個現身說法。在家庭熏陶和自身興趣的共同作用下,我的閱讀能力從小發展比較快。讀小學時,每到寒暑假就會去外公外婆家住一段時間,外公是一位很有文化、酷愛閱讀的老人,他家那個頂天立地的大書櫃,從來都是對我無條件開放,我愛看什麼書就拿什麼。於是我就在三年級的暑假,讀完了長達200餘萬字的長篇紀實文學《辛亥風雲錄》,這是一部全景式記述辛亥革命歷史背景、發展過程和地位意義的精品之作,對於一個三年級小學生來說應該算是超前。但當時我被書中宏達的史學背景、豐滿立體的人物形象和大氣優美的語言深深吸引,幾乎是廢寢忘食地一口氣讀完。

第一次成功閱讀長篇作品的體驗,讓我一發不可收拾,到小學畢業時,已陸續讀完了20多部中外文學名著、10多部人物傳記,還有不計其數的散文、詩歌。到了初中,當時正值我國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歷史轉折期,意識形態領域的爭論比較激烈,我就開始閱讀《共產黨宣言》、《資本論》、「馬恩列斯毛」文選等經典政治名著。雖然以當時的年齡還不能完全理解書中的論述,但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總體規律的認識卻是牢牢根植於內心了。

長期以來相對超前於年齡段的閱讀,使我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底蘊,成全了我在人文社科類學科上的優勢,我便循著自己的優勢一路向前走,大學讀了中文系,畢業後在國企從事黨建、紀檢、宣傳等工作,由於思考問題的立意較高,視野比較寬廣,因此都感覺得心應手。

回想起來,我在閱讀上表現出的自信,與我外公和父母從來不給我設限「什麼年齡該讀什麼書」、對我有興趣翻開任何一本書都表示肯定,有密切的關係。

一本書,只要孩子喜歡看,就不必糾結他是否能看得懂。他可以先循著興趣入門,然後通過自己的思考,加上查閱資料、求教家長老師等方式,慢慢理解消化,最後把書中的知識和精神內化為自己的文化底蘊,變成「自己的東西」。他也可以暫時讀不懂或讀得一知半解,擱置一邊,等到年齡和心智增長一些,回過頭反覆多次地讀,那時又會有不一樣的感悟和收穫。敢於挑戰高難度的閱讀,是孩子思維和情感發育健康茁壯的表現,家長一定要呵護好這點火苗,加點「油」,促使它形成「燎原之勢」。只要孩子不是被強迫、沒有痛苦感,就不必擔心存在「拔苗助長」的問題。

讓家長不累、孩子又有收穫的閱讀,其實沒你想像的那麼複雜!


讓家長不累、孩子又有收穫的閱讀,其實沒你想像的那麼複雜!


閱讀需要精細,也需要流暢感和整體感

衡量閱讀質量高低有三個因素:理解、記憶、速度,三者缺一不可,互相成全。深入透徹的理解有助於鞏固記憶,有意識、有重點的記憶能夠加深理解,而較快的閱讀速度有助於閱讀內容的整體把握和吸收,當然也更有利於記憶。

現實中比較多見的情況,是家長們往往重點關注理解和記憶,而忽視速度,於是出現了一些破壞孩子閱讀流暢感和整體感的做法。

——在帶孩子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停下來解釋或提問。這個錯誤我曾經犯得非常厲害。因為太擔心孩子是否能理解書中的內容,同時潛意識裡也覺得儘可能多地教給孩子知識是合格家長的表現,我在講的過程中不時插入「名詞解釋」。比如有一次講長頸鹿的特徵和生活習性,繪本開頭第一句話是「長頸鹿是主要生活在非洲熱帶稀樹草原上的一種大型哺乳動物」,我擔心女兒不知道什麼叫「熱帶稀樹草原」,就解釋了一番,講著講著又覺得她可能會問「非洲」是什麼意思,又擴散開去,把世界五大洲的知識作了一番科普。這樣一通長篇大論的解釋至少花去了10分鐘,待我回到書本上繼續講下去的時候,女兒已沒了聽的興緻。反覆多次以後,我終於悟到自己的做法有問題,讓孩子流暢完整地聽完一個故事、讀完一篇文章,給她腦海里留下的記憶和美感,遠比塞進一大堆她一時半會還理解不了的解釋要好得多。

——遇到生字總要求孩子自己查字典。說到這裡,我又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一件趣事。那時我好像是小學一年級下學期,有次讀一篇新課文時,看到一句話「醫生把受傷的病人抬進治療室,細心地給他清理、止血、做手術」。那時我還不認識「治療」兩個字,憑著低齡學生「讀半邊」的本能,讀成「台了室」。因為急於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我沒有去查字典,但聯繫上下文,我能判斷出「台了室」是醫生給病人治病的地方。

在學生生涯的起步階段,我經常這樣「連猜帶蒙」地看書,不但沒有影響生字學習,而且還由於閱讀速度快,而使閱讀面得到較大的擴展。參加工作後,我仍然保持著這樣的習慣,閱讀文件、資料時,先通讀全文、了解主旨,對陌生的名詞、提法先做標記,回頭再擇其重點請教別人或查資料,實踐證明對提高工作效率幫助很大。所以說,家長在孩子閱讀遇到生字時痛快地告訴他,比總是要求他查字典要效果好。如果孩子遇到生字不問,那就說明這個生字不影響他的整體理解,更沒必要干預。事實上,「跳讀」的孩子,並不比頻繁查字典的孩子缺少對文字的精準理解,相反,由於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受到的打擾少,閱讀速度快、流暢度高,在當下各類媒體空前發達、信息量爆棚的時代,更有利於培養起快速抓取信息、把握整體文意的能力。

讓家長不累、孩子又有收穫的閱讀,其實沒你想像的那麼複雜!


——要求孩子閱讀時「專心」。一些缺乏閱讀功底或不理解兒童的家長,會憑自己的想像,對閱讀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比如,要求孩子看書一門心思,目不轉睛,逐字逐句,前後有序,重點部分和精彩語句要讀出聲或做標記……實際上,幾乎沒有一個孩子能全盤做到這樣的要求。每個人的閱讀習慣差別很大,尤其是幼兒更傾向於用玩耍的心態、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去享受書中的故事,他們的閱讀貴在整體理解,而非深究局部。不要擔心沒有家長的強硬規範孩子就學不會「精讀」,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們提倡「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自由的孩子最自覺」,在閱讀問題上同樣是如此。所有家長不累而孩子又樂於接受、能產生良好效果的做法,歸結到一點,就是:尊重孩子的喜好和選擇,適當引導,用心成全,不搞破壞。家長在孩子閱讀這件事上最好的角色,就是榜樣和示範,給孩子傳遞熱愛知識、腹有詩書的精神氣質,創造必要的條件和環境,就夠了,一切自以為是、不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干涉和控制都是破壞力。

兒童閱讀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裡面有關於理念、方法的萬千個小話題可以展開。本來還想具體寫寫關於兒童閱讀中幾類重點門類的注意點,限於篇幅關係,只能留待下一篇啦。

讓家長不累、孩子又有收穫的閱讀,其實沒你想像的那麼複雜!

如何培養一個愛閱讀的孩子,您Get到重點了嗎?

對!重點在於家長和環境!

快來參加「28天為愛有聲閱讀活動」吧,和五湖四海的朋友們一起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榜樣。

作者介紹

七彩仙人球,「尹建莉父母學堂」簽約作者,六歲女寶的媽媽,企業行政管理,一個年屆不惑但始終不丟失好奇心的中年少女,一個既想要事業開掛又想要家庭美滿的貪心媽媽,常在夜深人靜之時挑燈碼字,與自己的心靈對話,願在這個平台上分享對婚姻、家庭、育兒的感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