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倪瓚畫譜:樹木、竹、石頭的範本

倪瓚畫譜:樹木、竹、石頭的範本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八月十五日,為了教授外甥華子文學習繪畫,倪瓚創作出來一部以樹木、竹、石頭為主題的範本畫譜,全譜圖文並茂,語言非常簡練精緻,大多是在介紹范畫的同時發現個人見解。

《倪瓚畫譜》冊(傳),紙本水墨,23.6×14.2公分,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一)柳條梓葉

二樹勢若戈戟,大者為將,小者為佐,將佐得宜,行伍整齊,畫理自得矣。若專講士氣,非初學入門之道也。

(二)大小樹間竹

大樹筆弱,欲其嫩也。小樹筆老,欲其古也。大為正面,小為側本,初學者不可不知。畫樹須間以竹,不必太工。但看晴樹則配以晴竹,此竹上挺者是也。

(三)新枝枯乾雨竹

此為蟹爪,大者為老樹新枝,小者為經霜枯乾,竹葉下垂,乃雨後之景。寫竹切不可求精,精則便有工氣。余嘗寫竹樹,而觀者問余為何樹,余為一笑,並圖於後,不可法也。

(四)樹正面反面折竹

所謂疏者不厭其為疏,密者不厭其為密,濃者不厭其為濃,淡者不厭其為淡,始見天真。用筆遒勁,乃是得法。二樹俱一面,一正一反,布置時自當夾雜,亦要隨景斟酌,清雅自勝,春則墨葉濃而稠,夏則密而郁,秋則疏,冬則落。

(五)松老嫩正反

松最易工緻,最難士氣,必須率略而成,少分老嫩正反,雖極省筆,而天真自得,逸趣自多。庸人多不取,大雅自不棄,勖之勖之。

(六)半壁佐遠山

丈山尺樹,古人不易之論也。今人畫樹尺許,山不滿尺,甚非畫理。惟遠山亦通,若近山則當寫殘山半壁,庶幾相稱,此半壁而以遠山相佐者也。

(七)兩石各皴法

凡寫石不可用鉤法,鉤則板,隨手寫去,似石而已。要古樸,須少皴;要秀麗,須多染。石腳可寫小石為佐,隨地坡廣窄為之,用墨濃淡正反寓焉。石紋內用點苔,不可多皴。二石上秀下朴,取其長,棄其短,毋自執一皴法。古人專用斧劈、丁香、馬齒等法,今人不能,乃雲古法有俗工氣,故專師李唐披麻法。學而不能,是為兩失。餘二石雜用古今,爾自體認。

(八)披麻皴二石顆石

二石專用披麻,略涉古法,雖不盡善,仿而為之,正合時尚。後幅顆石大小,俱時尚,或點綴,或佐以野竹,隨意為之。

(九)兩山

耕當問奴,織當問婢,常談也,畫理豈余所當言哉。余甥華子文有志學畫,問理於余。余命往問王叔明,叔明乃文敏外孫,得諸外祖者必富也。子文必欲余言,且逼圖譜,以至情不可辭,少圖數幅與之。先寫以樹,樹為畫中之首耳。次寫以石,石為畫中之體耳。竹為畫之餘,畫竟而興緻未已,則寫竹葉一二枝,亦足以助畫景,景界既定,而樹木蕭疏,雖多寫竹不妨也。若點綴直須看石皴陰暗處,稀稀輕點,若夏山秋樹,密點不妨,但求有理有趣可也。樹上藤蘿,不必寫藤,只用重點,即似有藤,一寫藤便有俗工氣也。如樹梢垂蘿,不是垂蘿,余里中有梓樹,至秋冬葉落後,惟存餘莢下垂,余喜之,故寫梓樹,每以筆下直數條,似蘿倒掛耳。若要茅屋,任意於空隙處寫一椽,不可多寫,多則不見清逸耳。亭屋非竹,則小樹為護,始見不孤。至正十年八月十五日,滄州叟寫,並論。

這九段文字,都是以所對應的畫面範本為切入點,用精練的語言將學習繪畫時對於樹木、竹石形象塑造的技法以及所需要遵守的模式高度概括了起來。從這些論述中我們不難發現其中不乏科學的繪畫觀,如對於樹葉與枝幹的描畫上,雲林就提出了要「隨景斟酌」,「春則墨葉濃而稠,夏則密而郁,秋則疏,冬則落」這樣的觀點,就是充分考慮到季節對樹木形態的影響。

乾隆推崇倪瓚的繪畫,又受其畫風影響,他曾言:「元四大家,獨雲林格韻尤超,世稱逸品。在此畫譜冊末頁,乾隆帝書有「庚午嘉平臘月,三希堂背臨一過」字樣,能達到背臨的程度,可見乾隆對倪瓚作品的喜愛。下圖就是乾隆皇帝御臨倪瓚畫譜的冊頁,可謂力追雲林原稿,心手相應,用印考究,當是在其心境澄靜,領悟透徹下的精心製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他用水墨點亮了中國的夜景!
北齊佛像,美到極致!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