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邊軍甲與鐵浮屠都出場了?細數甲胄元年上的中國傳統甲胄
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里,貴州海龍屯「甲胄元年」作為國內第一次以甲胄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活動吸睛無數,相信有不少冷兵和古戰愛好者因未能親臨現場而感到遺憾,讓我們借活動餘熱來一一盤點在活動中亮相的那些由國內甲胄愛好者所復原的中國傳統甲胄。
明邊軍甲
活動地點海龍屯為萬曆三大征之中平播戰爭的古戰場,因此,明軍裝備無疑是本次活動的重點,而重中之重正是邊軍甲,數量佔到半數以上。全套邊軍甲有邊軍盔、布面甲、環臂甲組成,和傳世古畫基本一致。
此外為了體現邊軍特色和實戰元素,增加了護腋和護喉。這兩處引起了一些爭議,不過按照目前的文物研究,明末布面甲應該是也有這兩處部件存在。
明罩甲
活動中出現的明罩甲應當是還原了《畫說中國歷代甲胄》中關於明罩甲的經典樣式。而《畫》一書主要參考了明人所繪《王瓊事迹圖》中的武將造型,畫中清晰可見武將鎧下身著衣物的馬面褶和紋飾,可能是某種賜服。這次活動中有很多人選擇了具備類似樣式和紋飾的飛魚服來搭配甲胄。
萬曆皇帝甲
依據《出警入蹕圖》復原的明萬曆皇帝戎服,頭戴鳳翅盔,身甲基本仍然是明代罩甲樣式,由鱗狀甲片編綴而成。其相較普通罩甲多了一些炫富裝飾:胸前左右各有金色升龍紋,兩肩有獸吞併伴有須狀裝飾,環臂也為金色甲片組成,底層還有四色彩穗。
努爾哈赤甲
從配色看,這套邊軍甲很像是依據傳世的努爾哈赤甲復原,畢竟努爾哈赤早期也是給明廷打工。中國的文化兼具多樣性和延續性,在甲胄復原上,不必拘泥於朝代限制已經成為共識,例如藏甲可以看到唐代實戰甲胄的影子,明清交替時代的文物遺存也是晚明甲胄的重要參考。
勇字盔配布面甲
因某位香港導演的過分青睞碟型盔,勇字盔的識別度很高,一度被認為是明軍標配,而根據古畫,《出警入蹕圖》有而《平番得勝圖》無,勇字盔更有可能是儀仗甲胄。上圖中的甲胄比古畫多了一對簡易環臂甲增加實戰元素。
山文甲
山文甲可能是中國甲胄中最具話題性的一型。它的存在毋庸置疑,但它的真實結構卻始終成謎。褒者認為它是國甲的巔峰,貶者認為它只是有著漂亮紋飾的織物甲。活動中展示了多款山文甲,足見其受歡迎程度。雖然因為客觀原因本次活動中的山文甲都無法完全復原其歷史樣貌,但質感和審美都絕對對得起觀眾,比影視道具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各種札甲
札甲是一種存在時間很長、跨越地域廣泛空間的甲胄,是鐵制甲片編織而成,因類似古代竹簡的書札,由此得名。其結構可靠、製作維護簡易、玩法多樣,深受歐亞大陸各族人民喜愛,配上鳳翅盔加點獸吞裝飾瞬間浮誇,多用皮條等皮質材料則氣氛忽然游牧,要是再裹個二哈在上面更是騷得不要不要的。
鐵浮屠
鐵浮屠是札甲中較為知名的一種,屬重甲。上圖中的鐵浮屠據稱有七十多斤的重量,戰鬥力也是杠杠滴。
還有各種唐宋風格甲胄,因沒有直接參与古戰重演,恕不一一枚舉,各位看官賞圖便是。
註:本文圖片均源自貴州海龍屯「甲胄元年」現場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黃昏後,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