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匈奴為啥會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古人的腦迴路很清奇

匈奴為啥會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古人的腦迴路很清奇

文/訪客

匈奴為啥會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古人的腦迴路很清奇

古時候,少數民族部族對於人們來說,是非常神秘的,他們的宗教、習俗和生活方式,與古時候的人們是非常不同的。

而在政治上,少數民族部族雖然有自己的首領,卻依然要效忠朝廷,朝廷也會派人出使,以此來加深對這些部族的了解。

根據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中的記錄,那個時候的匈奴部族,有一條即使是現在的我們看起來一談很費解的習俗: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翻譯成白話就是說,一個匈奴人,如果他的父親去世了,而這個人又正好繼承了父親的事業,那麼他就可以娶父親其他的妻子;而如果這個人也不幸去世了,那麼他的兄弟也可以娶嫂嫂或者是弟妹。

那麼這樣一條看起來不太能讓人理解的習俗是怎麼出現的呢?

根據司馬遷在這篇文章中的介紹,匈奴人本來是華夏族,他們是夏啟的後代中的一支,不知什麼原因,後來遷居到了草原,放牧狩獵也慢慢成了他們的生活來源。

如果匈奴人本是華夏族的話,那麼有沒有可能他們的習俗,是從遙遠時代的華夏人那裡繼承來的呢?也就是說,其實匈奴人並不是唯一奉行這種奇怪婚俗的民族,可能很久之前,華夏人民也有「娶後母和兄弟之妻」的習俗。

如果有酷愛各類古書的看官,就會知道,在像《左傳》這類的古書中,就有「轉房」、「收繼」這樣的詞,古人還給這種婚俗一個名字—— 「蒸報婚」,其中的「蒸」就指子娶後母,「報」就是指弟娶嫂。

儘管「蒸報婚」並不是當時的主流婚姻方式,但是也可見,它是一種存在於華夏人之間的、被人們認可的、不會像今天一樣會被人議論的婚俗習慣,而且也不是匈奴人發明的。那麼還是那個問題,這種婚俗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這跟一個家族的財產繼承、血統等有關係,原始的人類是以物換物的,但這種方法太不方便,貨幣的出現則大大的簡化了人們獲取所需物資的方式,從古至今,金錢都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古時候通常是一個大家族聚居在一起,這樣既有助於維持各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關係,最重要的是,一個家庭的財產始終會在這個家的人手中,而不會被外人搶奪去。

但即使是住在一起,如果通過婚姻,不停地有原本不屬於這個家庭的人員進入一個大家庭,還是會造成許多因為財產而起的爭端,所以古人就想出來「烝報婚」這麼個做法來確保家庭成員以及財產的穩定。

如果是富貴人家,那麼通常是夫妻兒女俱全的,男人出門賺錢,女人打理家中事物,兒子到一定年齡就跟著父親歷練,將來繼承家產,而女兒如果嫁個門當戶對的夫婿,也能為家庭增加一定的財力和勢力。

而如果有意外發生,家中男人突然去世,孩子也還不能獨當一面,那家中財產要何去何從呢?古時候的女人少有能獨自經營偌大家業的,而如果這家的妻子帶著孩子和家業轉嫁他人,那麼家業就會換姓了,也是不妥的。而且孩子多半還會受到異父兄弟的排擠

所以古人就想到了一個奇怪的電子,如果讓妻子嫁給家族中的其他成員,然後再讓該成員繼承家產呢?這樣既能保住家產,孩子的生活也能由親人來保障。

對於貧窮的人家,由於沒有財產的問題,如果有「蒸報婚」的情況,大部分就是因為家中情況實在不好,其他的兄弟娶不到媳婦,家裡沒有人延續香火,因此,嫂嫂或弟妹乾脆改嫁給了家裡的其他兄弟。

其實小編覺得,這種「蒸報婚」的婚俗,都是由於少部分人對於家族財產和傳承的病態的固執導致的,在現代,獨立自主的思想其實正在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就是是離婚或是喪偶的女性,也可以擁有好的生活;如果家裡實在是無人繼承家產,那麼老人們也有選擇將其捐贈給慈善機構的,所以,這種奇怪的婚俗在現代,存在的必要已經微乎其微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聞歷史文 的精彩文章:

為了挽留婚姻,妻子主動牽線去給丈夫找二房,他們的孫女家喻戶曉
有泰坦尼克船票的七個富豪為何不上船?理由很奇葩,有錢就是任性

TAG:趣聞歷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