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七次跳槽只知溜須拍馬的叔孫通為何被司馬遷稱讚為「漢家儒宗」?

七次跳槽只知溜須拍馬的叔孫通為何被司馬遷稱讚為「漢家儒宗」?

原標題:七次跳槽只知溜須拍馬的叔孫通為何被司馬遷稱讚為「漢家儒宗」?


秦末漢初的時候,有一位叫叔孫通的儒生博士,一生侍奉7位君主!他深諳帝王之心,阿諛奉承,能討得各個君主歡心,擅長見風使舵、溜須拍馬,絕不是一個剛正不阿的臣子,卻被太史公司馬遷稱讚為「漢家儒宗」!


叔孫通精通儒術,應該在秦始皇末期的時候,被召為待詔博士,也就是個備用的顧問,一直也沒什麼施展才華的機會。到了秦二世的時候,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消息傳入朝廷,秦二世就召各位待詔博士發表一下看法。其他博士們紛紛建議,這是聚眾造反,皇帝您趕緊發兵鎮壓。可殘暴昏庸的秦二世根本就是一個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主,只喜歡聽天下太平的好話,說造反的事他壓根不信!一聽博士們的回答,臉色馬上就變了。

叔孫通一看皇帝的臉色,趕緊上前說:「各位博士說的都不對!現在天下一統,城池都毀了,兵器都上繳熔化了。當今的皇帝又這麼聖明,天下都歸附,哪裡有人敢造反?這不過只是一夥小偷強盜,郡縣的官兵處理一下就是了,沒什麼好擔心的。」秦二世就喜歡聽這話,馬上就封賞賜了給叔孫通,那些說是造反的儒生博士卻被統統治罪!



叔孫通多精明一個人,估計也看出來大秦危險了,為了保全自己,拍拍秦二世的馬屁,然後就捲鋪蓋跑回老家薛縣,後來先後投靠跟隨項梁、楚懷王、項羽。


公元前205年,劉邦趁項羽外出平亂,率五路諸侯攻下項羽的大本營彭城,叔孫通就投降了劉邦。劉邦生平不喜歡儒生,所以剛開始叔孫通穿著儒生的服裝,去拜見劉邦的時候,很不受待見。這叔孫通是多機靈的人,於是腦瓜子一轉,馬上按楚地的習俗穿上短襖什麼的,反正就是換掉了儒生的服裝,再去見劉邦,劉邦就很高興。

叔孫通知道漢王劉邦現在正是打天下需要人手的時候,雖然自己的儒生弟子有一百多號人,但他從不推薦他們,就推薦一些鬧事鬥毆、偷雞摸狗的能打架的人。他察言觀色、深諳局勢,對帝王之心又摸的很透,所以很快被劉邦任命為博士,並封為稷嗣君。



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以後,取消了之前秦朝的那些嚴苛繁瑣的儀禮規矩。但當時打天下的功臣之前都是一些屠狗賣肉的普通老百姓,根本不懂禮儀規矩,群臣在朝廷宴席喝酒後,有大呼小叫的,喝醉了的甚至拔劍砍庭中的立柱,劉邦一個小人物能當上皇帝,剛開始到沒覺得什麼,可後來也越來越頭疼。


叔孫通又看透了漢高祖劉邦的心思,就趁機勸諫漢高祖招募儒生,制定朝廷禮儀。漢高祖當然同意了,只提了一個要求,就是制定的禮儀規矩要簡單容易,讓大家都能做得到就可以了。


於是叔孫通奉命徵召魯地儒生三十多人,但其中有兩個儒生看不上叔孫通,說:「您侍奉過好幾個君主,都是靠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獲取重用的。如今天下剛定,又要制定禮樂法規。從禮樂興辦的根由來看,只有積累功德百年以後,才能時興起來。我們才不願意違心替您辦事,不要玷污了我們!」

叔孫通也不生氣,只是譏諷他們說:「你們真是鄙陋的儒生,一點也不懂時世的變化。」



公元前200年,長樂宮建成,各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來朝拜皇帝參加歲首大典,全程按照叔孫通制定的禮儀行事。全程由監察官員執行禮儀法規,不符合禮儀規定的人就直接被帶走。


從朝見到宴會的全部過程,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和行動失當的人。大典之後,漢高祖劉邦非常高興,得意的說:「我今天才知道當皇帝原來能這麼尊貴啊。」


於是漢高祖封叔孫通為太常,這可是漢朝九卿之首!並賞賜黃金五百斤。叔孫通順便進言,跟隨自己的弟子儒生制定朝廷禮儀都有功,漢高祖劉邦也都一一給他們都封了官。

出宮後,叔孫通又把五百斤黃金全部分給了各位儒生,各位儒生很高興,都盛讚叔孫通是大聖人。這一招最高明,自己當了九卿之首,再花500斤黃金,買得大聖人的美名,值!



公元前198年,叔孫通當了太子太傅,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劉盈的老師。劉邦後來起了廢劉盈立劉如意的心,叔孫通以晉國驪姬之亂、秦朝胡亥扶蘇的案例進行勸諫,並表示,如果劉邦要廢嫡長立幼,自己寧願受死。


這是史籍資料上記載的,唯一一次叔孫通血性勸諫的案例。當然,這更多的也應該是他基於自身政治層面的考慮,漢高祖劉邦已到晚年,呂后權勢滔天,自己又是太子劉盈的老師,這個時候如果不死諫,真的換了太子,他這個太傅能有好果子吃?

漢惠帝繼位以後,叔孫通又調任太常官職,制定宗廟的儀禮法規,漢朝諸多儀禮制度都是由他制定的。那時,漢惠帝經常要去長樂宮朝拜呂太后,每次清道開路都很麻煩,於是就直接修了一座天橋直達長樂宮。


叔孫通彙報工作的時候看到了,這天橋正好修在送衣冠到高廟的通道上,等於說是後代都在宗廟通道上面行走,這在古代是不孝的。漢惠帝一聽,嚇的想要毀掉這座天橋。



叔孫通就說:「做皇帝的不能有錯誤的舉動,現在既然都已建成了,再毀掉讓百姓知道了,就說明您做錯了事。臣建議在北面再修一座一樣的祠廟,要修的更大更廣,每月把高祖的衣冠送到這個祠廟就可以了。這樣才能根本解決問題,天下百姓也會稱讚您大孝!」於是,另外一座祠廟就建造起來了。本來錯誤的不孝,經叔孫通一折騰,立馬也變成好的大孝的事情!


叔孫通一生,跳槽七次,基本上都能討得各位老闆的歡心,最終自己也是功成名就,留下了「漢家儒宗」的美名!但他處事方式,始終給人為保全自己,而阿諛奉承的感覺,這到底是道德的淪喪,還是因時而變、為大義而不拘小節的大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沙趣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盤點歷史:三位死後秘不發喪的皇帝,都是因為皇位傳承。
明朝的好宦官們:鄭和領頭,陳矩押後

TAG:平沙趣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