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成年人的友誼,是奢侈品,更是藝術品

成年人的友誼,是奢侈品,更是藝術品







周末,和一個許久未見的老朋友一起吃了個飯。再次相見,我們都很興奮,聊起了自己這幾年的生活,回憶了曾經一起同窗的時光。





但同時,我們都感到了明顯的生疏,時間似乎悄悄帶走了很多重要的東西……




我們明白,昔日親密的關係早已被各自不同的生活所消磨。



我們都越來越忙,忙著工作,忙著戀愛,偶爾有時間也會回家看看,卻越來越少地把時間和精力,分給那些陪伴我們成長的朋友。




與此同時,年紀越大,交朋友也變得更加困難。 




午夜夢回或忙得焦頭爛額想找人聊聊時,才發現

「把通訊錄翻了一遍,沒能找到可以說話的人……」




「認識的人越來越多,能說話的人卻越來越少,微信好友越來越多,能交心的,卻越來越少。」






我們都有與他人建立關係的需要。




從11歲開始,我們就會把依戀的對象從父母轉換到朋友。等進入大學後,才又把尋求幫助的對象轉移成家人、戀人。




與其他的親密關係相比,友情能帶給人們更多自由和快樂,人們也可能在朋友關係中做出更高程度的

自我暴露

,比如一些不能和家人分享的挫折和辛苦,或者不願與伴侶道的小秘密等等。




然而,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總是在不斷失去朋友。




一個朋友曾不激烈的、無可奈何地這樣描述說 :

「什麼都沒發生。也說不上什麼感覺。我們之間的分離就像一條河,慢慢分岔流向了兩個方向一樣。」 



我們唯有感傷,卻知留不住時光。




當然,我們還會交到新朋友,因為友情的建立的附加條件很少,只需趣味相投,互相欣賞就能成為朋友。




所以,我們一生擁有的朋友的數量,遠遠超過伴侶的數量。



但我們的閱歷更加豐富、社交技能更加嫻熟,但交到交心的朋友更難了。

平日里呼朋引伴,到真正想找人說說話的時候卻沒幾個。







為什麼成人世界,交個知心的朋友越難了呢?




因為,友情在我們人生的不同階段的特點是不同的。隨著各階段情境的變化,影響友誼的外界因素和交友的心理也隨之改變,處理關係的方式也跟著發生了變化。




童年時的友情以

尋找玩伴

為特點。這時的友情很簡單。




到了青春期,友情在

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人

之間產生。

此時,我們開始形成對自己的認識,同時學習如何與人親密。




對朋友極為赤誠的人,情誼深刻而激烈,有時還會出現嫉妒、佔有慾等表現自我邊界模糊,這也是為什麼此時

我們很容易被身邊的朋友所影響

,往往因為朋友說一件T恤不好看,就將它扔在衣櫃的最底層。




18~25歲被稱為「成年初期」,這是我們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

朋友也開始有了脫落

此時我們可能會離開家鄉,到城市求學和工作,遇到愛人、結婚。




這時,最需要獲得的是親密感,以避免孤獨感。

青春期那種互相佔有類型的友情已經開始褪去。




由於在這個人生變動的時期,我們會經歷升學、畢業、就業、調職、搬家,友情受到極大的影響。




在成長時期有越多的變動,越難維繫友情,也更難建立深厚的友情。







到了成年中期(25~50歲),人們交朋友的能力不可避免地退化了。




他們對自己的需要、理想都有了充分的認識,不再像年輕時候那樣,通過與朋友的交流認識自己和未來的道路。




此時,成年男女更少願意向朋友傾訴自己的想法。而讓關係走向友誼的關鍵,就是自我暴露。




沒有足夠的自我暴露,關係只能維持在熟人的層面,停滯不前。




此外,友情是雙向的。雖然當我們稱一個人為自己的朋友時,往往默認這段關係是相互的。




但研究證明,有一半的人都只是誤以為自己和別人是朋友。

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一些人看起來似乎「朋友遍天下「,卻依然十分孤獨,在關鍵時刻總是找不到人陪伴。




成年人的友誼是複雜的,友誼的建立除了出於情感、志同道合的因素外,還會受到

資源置換

等利益因素的影響。




普林斯頓大學的哲學教授亞歷山大·內哈馬斯(Alexander Nehamas)形容說,

成年人的友誼更像是藝術品。





它是複雜的、多面的、持續處於灰色地帶的;




它既不是

完全道德性的(moral)

,也不是

不道德的(immoral)

,而是

非道德的(amoral)




他們在擇友時考慮更多的是文化價值、社會規範和界限、社會經濟因素、對方受教育的情況等實際因素,並且,試圖尋找那些

與自己在人格、興趣和生活目標上真正相似的人。




成人的世界是孤獨的,成長的過程,必然是走向孤獨的過程。但這並不妨礙我們一直想要追尋友情的心情。




生而為人,我們都有情感的需要,誰能在人生的旅途中一路孤軍奮戰,而不感到疲憊呢?




誰不希望在我們最需要摯友的時候,能有個隨時隨地和你聊天的人。




其實好友在精,不在多。




一個人不可能有許多朋友。所謂朋友遍天下,不是一種詩意的誇張,便是一種淺薄的自負。




熱衷於社交的人往往自詡朋友眾多,其實他們心裡明白,社交場上的主宰絕不是友誼,而是時尚、利益或無聊。

而真正的友誼,是不喧囂的。







| 本文節選自《孤獨少女的光芒》,

本書已上市,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購買頁面。





評論有禮







本文下評論點贊最高的前 5 位


將獲贈

《孤獨少女的光芒》

一本


獲獎者會收到平台回復


活動截止時間:10月15日12: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我們笑著和愛的人說假話,哭著和陌生人說心裡話
殺死愛情的,從來不是「變心」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