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偃月刀和丈八蛇矛,真的存在嗎?| 問答
問:請教一個問題:在中國冷兵器時代,史書記錄的戰爭中,最常用的兵器是什麼?
楊津濤/文
中國古代兵器種類繁多,從功能上說,大致可分為長兵器、短兵器、射遠兵器、防禦兵器和衛體兵器(如匕首等)。按材質歸類,又可分為石制兵器、青銅製兵器和鐵制兵器。
本文以時間為序,對古代戰爭中的常用兵器做一簡要介紹。
車戰時代,戈最為常用
在新石器時代,原始人類通過打磨石塊,製作石刀、石斧、石簇等,並利用動物的骨頭、犄角,及木頭、竹子等製作兵器。直至商周時期,石制兵器依舊會在戰場上出現。
從考古發掘看,青銅兵器的使用當始於商朝早期,以戈和矛為主。
戈主要由戈頭和木柄(稱為「柲」)組成,戈頭長約20厘米,前面突出部分稱為「援」,用來啄刺敵人,戈頭的上刃能夠推搗,下刃可以勾割,因此戈又有「啄兵」「勾兵」之稱。
圖:春秋時期的戈,長27.4厘米,出土於河南浙川下寺二號墓
商朝戈柲存世極少,柲長通常在0.8—1米之間,在車戰中,兩車交錯時,士兵將戈伸出去,便於勾殺敵人。①
戈的缺點同樣明顯,士兵用其勾殺或啄擊時,一旦用力過猛,就會導致戈頭掉落。因此在車戰被步戰、馬戰取代後,戈也從戰場上消失了。②
矛也主要包括兩部分,即矛頭和木柄。矛頭前面有尖,兩側有刃,屬於「刺兵」。青銅矛頭的形制從商朝到春秋,發生過較大變化,總體上刃部不斷加長、矛頭不斷變窄。
按《考工記》所記,步兵所用「酋矛」,長約4米;車兵所用「夷矛」,長約4.8米。不過從出土實物看,步兵所用矛多在2米左右,沒有規定的那麼長。
圖:左列為秦朝銅矛、春秋銅矛;中間為西漢銅矛;右列為戰國銅矛、商朝銅矛(摘自杜文玉等《圖說中國古代兵器與兵書》)
截至1986年,安陽殷墟已發掘的939座墓中,有166座出土了青銅兵器。這些墓里,有100多座出土了戈,約50座出土了戈和矛,還有不到10座僅出土了矛。
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已出土的商朝青銅兵器中,有戈2000多件、矛1400多件。③
由商至西周、春秋,乃至戰國時期,戈和矛還是作為戰場上的主要兵器出現。《詩經》中多次提及,如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王於興師,修我戈戟,與子偕作」。
《荀子.議兵》更明確說: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
此外,由商周至戰國,常見的青銅兵器還有戟、鉞、戣、刀、短劍等。
鐵質兵器中,槍堪稱「百兵之王」
鐵質兵器出現於西周時期,戰國時期逐漸普及,至漢朝已完全取代青銅兵器。此後,鐵矛稱霸戰場,唐宋時期才被鐵槍替代。
東漢末年,孫策進攻黃祖,劉表曾
「遣從子虎、南陽韓晞將長矛五千,來為黃祖前鋒」。
荊州一次就能出動5000名裝備長矛的士兵,可見矛在當時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小說《三國演義》中,張飛所用的丈八蛇矛,在歷史上確曾存在,《晉書》中說陳安
「左手奮七尺大刀,右手執丈八蛇矛。」
只是這裡所說的丈八蛇矛,其實就是「矟」,一種馬上使用的長矛。
研究兵器史的學者
韋鎮福等
認為,在實戰中,彎曲的矛頭,無論殺傷力,還是牢固性,都不如直矛頭,因此張飛不可能用這種想像中的蛇矛去衝鋒陷陣。
不過明清時期,確實有人開「腦洞」,鍛造了彎曲、有若蛇狀的矛頭。不知道《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否受此啟發,為張飛配備了一桿丈八蛇矛。④
圖:電視劇中,手持丈八蛇矛的張飛
直至唐初,矛還被廣泛應用。李世民在洛陽擊敗王世充1萬多人的軍隊後,還能俘獲「矛盾兵六千」。
鐵槍出現於三國時期,由鐵矛發展而來。槍和矛最大的區別在於,槍頭較小、較窄,更為鋒利。隋唐時期的輕騎兵使用槍,行動更為輕巧。
槍的用途很廣,除作戰外,還能「立槍為營」,作為障礙物;「縛槍為筏」,當作渡河工具。⑤
為應對不同的戰場情況,槍衍生出各種形制。唐朝軍中槍有4種,名為漆槍、木槍、白頭槍和撲頭槍;宋朝則增至馬突槍、雙鉤槍、單鉤槍、梭槍等18種。
圖:宋朝的各種鐵槍(見於《武經總要》)
唐宋時期還有不少擅使槍的名將。史稱唐初的秦瓊「躍馬挺槍刺於萬眾中,莫不如志,以是頗自負」。五代時期,後梁大將王彥章「常持鐵槍衝堅陷陣」,人稱「王鐵槍」。
作為「百兵之王」,槍在戰場上被使用的時間很長,即使是火器出現後,也沒能完全替代槍的地位。
長戟和長刀的廣泛應用
在古代戰爭中,戈、矛、槍是雙方使用的主要兵器,除此之外,比較常見的長兵器,還有長戟和長刀。
戟產生於商朝,是戈和矛的綜合體,既能勾啄,又能直刺。⑥春秋時期,青銅戟在車戰中被廣泛應有,《左傳》中有「倒戟以御公徒」等記錄。
隨著鐵制兵器的普及,銅戟也逐漸變為鐵戟。《漢書》中說秦國兵力雄厚,即形容其為「持戟百萬」,由此可知,戟在當時是一種頗具代表性的兵器。
圖:西周早期的青銅戟,左側的戟頭出土於河南,右側的戟頭出土于山西(摘自劉旭《中國古代兵器圖冊》)
戟具有多種作戰功能,這就決定了其鍛造工藝較為複雜。在戰爭規模日趨擴大後,為了裝備更多士兵,歷代執政者們都傾向使用鍛造相對簡單的矛和槍,於是戟在唐朝以後,完全退出戰場,成為一種用於儀仗的兵器。⑦
相比於戟,長刀廣泛應用的時間較晚。這是因為,
刀的主要功能是劈砍,在馬鐙還沒有發明的年代,騎兵在馬上用長刀很難著力。因此,關羽在馬上不可能揮動82斤的青龍偃月刀,更不要說斬將殺敵了。
圖:電視劇中,揮舞青龍偃月刀的關羽
直至唐朝,長刀才被裝備於正規軍中。唐玄宗時的李嗣業,即受命統帥「陌刀隊」。《唐六典》說,
「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斬馬劍。」
具體說,陌刀為「兩刃刀,其長一丈」「重十五斤」,可惜陌刀沒有實物留存,我們已無法獲知其真實樣貌。⑧
圖:清朝的各種長刀,分別為挑刀(2.44米)、片刀(2.28米)、偃月刀(2.24米)、武科刀(2.34—2.61米)、割刀(1.66米)(摘自成東等《中國古代兵器圖集》)
至於「偃月刀」這個名字,遲至宋朝才出現。
明清時期,長刀在軍中更是廣泛裝備。古書中記錄的兵器
現在我們要去了解古代兵器的使用情況,除了依靠出土文物外,主要的參考資料是歷代留下的兵書。這些兵書中,往往真實記錄了當時戰場上的兵器種類。
比如,唐人李筌所著《太白陰經》中,記有一支唐軍的兵器配比,包括槍、弩、弓、佩刀、陌刀、射甲箭、長垛箭等。
又如,北宋官方編著的《武經總要》中,記錄了當時使用的各種兵器,包括長刀、槍各7種,短刀和劍各3種,專用於攻城、守城和教練的槍9種,其他槍2種,兩用兵器5種,斧和叉各1種,鞭鐧錘等12種,防護裝具和甲胄共9種,弓4種,箭7種,弓箭裝具5種,弩14種,炮17種。書中所附繪圖,更是珍貴的歷史資料。⑨
不過歷代為穩定統治,往往禁止兵書流傳。宋朝曾組織人校對兵書,但不刊印,所謂「秘而不與大臣」。乾隆年間,清朝修《四庫全書》,又毀去《武備志》《籌兵葯言》等一批明朝兵書。⑩
綜而言之,中國古代主要兵器隨著作戰方式、鍛造技術等的改變,經歷了由戈到矛,再到槍的轉變。可惜的是,這種革新未能趕上火器時代的步伐,最終落後於世界。
圖:《武經總要》內頁
注釋:
①郭妍利:《商代青銅兵器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33頁。
②李少一、劉旭:《干戈春秋:中國古代兵器史話》,中國展望出版社1985年,第19頁。
③楊泓、李力:《中國古兵二十講》,三聯書店出版社2013年,第24、25頁。
④靈吸怪:《國外叫它「焰型矛」?小考三國里與青龍偃月刀齊名的丈八蛇矛》,「冷兵器研究所」公眾號2018年10月5日。
⑤葉鴻灑:《淺探北宋兵器之一——「槍」的種類及其用途》,《宋史研究集第 18輯》,國立編譯館1988年。
⑥周緯:《中國兵器史》,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5年,第57頁。
⑦⑧韋鎮福等:《中國軍事史 第1卷》,解放軍出版社1983年,第26、34、38、39頁。
⑨王兆春:《中國的兵器》,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0年,第19頁。
⑩許保林:《中國兵書通覽》,解放軍出版社2016年,第59—61頁。
推薦閱讀
中國人這麼白,為什麼被稱為「黃種人」?
林彪首次見蔣介石,獲評「幼稚可嘆」
「康乾盛世」這個詞,究竟是誰造出來的?
王安石被罵八百年「小人」,不算冤枉
乾隆年間中國GDP世界第一,這事不值得驕傲
重溫2100年前那場偉大的「鹽鐵會議」
※林彪首次見蔣介石,獲評「幼稚可嘆」 | 短史記
※輪船招商局的沒落:一場晚清典型的官進民退 | 短史記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