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散文:我的北京情結

散文:我的北京情結

文/郝加獻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散文:我的北京情結


我的老家在北京遠郊山區,距離北京城區近150公里,位於霧靈山腳下,安達木河畔,與河北興隆近鄰。我發現,建國初期我老家的通信地址還是河北省興隆縣XXX村,據說,因為密雲水庫這盆水,我老家幸運地劃歸北京市,我也就有幸地成為了堂堂正正的北京市民。有一段時期,老家的電視信號不好,只能收視河北台,有人給北京市長寫信:「我是北京市市民,每天看到的卻是河北省省長!」普通農民水平如此之高,似乎在驗證著當地的自豪之語:風水寶地、人傑地靈!

在我的小學語文課本上,有天安門城樓畫像,上空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我經常唱的歌曲就是《我愛北京天安門》……耳濡目染,心中自然生出早日走進首都,早日站到天安門前的渴望,但對於遠在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的閉塞山村的孩子來說,僅是一個夢想而已。

我自然幸運了許多,因為父親在北京上班,而且就在天安門附近——東華門房管所。但是,沒有正當理由,赴京看望父親,近乎天方夜譚。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我因為腿疾,在10歲那年,終於跟家裡二大爺踏上了赴京的汽車。

平生第一次坐汽車,第一次看到火車;坐上火車,見到電線杆、建築物向後飛快閃去,卻覺著自己好像未動,與剛才坐汽車做著比較,感覺非常新鮮、好玩極了,後來,看到一句廣告詞「身未動,心已遠」,對創作者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北京站走地下通道,我根本找不到方向,又驚嘆於它的金碧輝煌(在我的眼中),在老家最富裕的家庭中,也找不到這樣亮麗的牆面,我瞬間感覺到了老家與北京地下天上的巨大差距。

在暈頭轉向中,我被二大爺帶到了父親的宿舍,大家正在午睡。在衛生間,見到了抽水馬桶,父親教給我怎麼用;趁大人午睡,我溜出房間,來到大門口,見到了滾圓油亮的大西瓜,耳邊頓時想起電影《小兵張嘎》中胖翻譯官的話:「吃你幾個爛西瓜,還敢要錢!」不禁啞然而笑。

晚上,父親帶我來到了魂牽夢繞的天安門廣場,小學三年級的我搜腸刮肚地想著我學到的詞兒,與眼前的景緻一一對號;「熙熙攘攘」、「車水馬龍」「華燈初上」「花團錦簇」……除了這幾個有限的成語,現在回想起來,細節全都模糊了。因為窮,根本照不起相,十年之後,我到北京學習,才在天安門前照了第一張相。

第二天去北京兒童醫院看病,除了記憶中的瓶瓶罐罐、刀子剪子外,沒有特別的記憶了;倒是載我爺倆兒的三輪車被門衛由大門口推到了後院車棚,叫父親著了半天急,我記憶深刻。

父親的工作是為東華門地區的居民修繕房屋。那時候,北京還不是高樓林立,居民所住大多是平房——四合院居多。有門樓、有門墩兒、也有石獅……房頂長著青苔、松塔兒,院落里有柿子樹、榆樹、棗樹等,當我讀到魯迅「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我就在想,原來城裡的樹種竟不如鄉下的多。我和院里的孩子捉蛐蛐、玩沙子(因修繕所用,從外面拉來的)、捏泥人,不亦樂乎。

在房東家,我第一次吃到了北京的餃子——父親服務的房東特意請父親和我。飯菜的味道記不清了,但北京人好客、熱情讓我始終難忘。

散文:我的北京情結


在老家的飯店我見過圓圓的燒餅,當我吃到北京的燒餅時,認為這是世上最好的食品;後來走過許多地方,再也沒有吃出當年的味道。

面對商場琳琅滿目的玩具,我心抓狂;當買下《地道戰》《地雷戰》《雞毛信》等幾本小兒書時,心滿意足的感覺比後來的初戀更讓我記憶深刻。

回程中一個細節叫人忍俊不禁。因為孩子可以享受半價票,我站在量身高的地方,卻踮著腳尖兒向買票窗口張望,被大人一通訓斥……

總而言之,北京的一切一切,對於鄉下的孩子都是新奇,都具有無限的魅力。

第二次走進天安門廣場,我已經是北京京棉二廠的學徒工(代培)了,那年我正好20歲,時間是1982年10月。住地在長城飯店附近的朝陽區麥子店正街。在每天徒步穿越朝陽公園一個月後,單位為大家購買了月票;這樣,利用休息日,可以隨意行走在北京的各個街道,盡興玩遍北京的各個景區。兩年下來,我對北京城區了如指掌,進出大的機關(如人民日報社、人民文學雜誌社、北京文學雜誌社等)如魚得水。並且利用熟人,到了一些當時還沒有對外開放的地方:人民大會堂、中南海(菊香書屋)、毛主席紀念堂等;故宮、北海、中山、景山等更是數次遊玩,頤和園泛舟、香山登頂、八達嶺爬長城……唯一遺憾的是計划去周口店而未能成行。

飲食則有了無數個「第一次」:吃燒麥、品豆汁兒、吃北京烤鴨……我和一個哥們一人要了一升(大量杯)啤酒,都沒有喝完,出了飯店,坐在長安街的馬路牙子上睡了起來,呵呵!

那時的飯店還是中低檔的居多,人滿為患,要先佔座位,吃飯的時候身後有一溜人等座;還有舔盤子的(要飯),人剛一離開,飯菜瞬間就被端走了。

上王府井百貨大樓是慕名而去,閑逛幾次,沒有購買一件東西;旁邊的利生體育用品商店我倒是經常購物而歸。

我多次去沙灘的美術館,近距離地走進藝術大師,在藝術長廊流連忘返。

我常去的地方還是王府井的新華書店,那時候,店內看書還沒有完全開放,因為經常去,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自己想看的書,在哪裡可以很舒適地坐下來讀書,有幾次,買書的人誤以為我是工作人員,讓我給取書、開票。

上午一份早報、下午一份晚報,背著軍挎(軍人書包),走上公共汽車,即使沒有帶月票,售票員也不會驗票……我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地道的北京人了。

不足兩年的時光倏忽而過,我回到了京郊密雲,我的夢中情人、我的文學大夢、我的鴻鵠之志都留在了並不遙遠的北京。

那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黃金歲月。我懷念。

散文:我的北京情結


(圖片來自於網路)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散文:記憶中的煤油燈
故事:夜半歌聲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