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合理配置科研經費

科學合理配置科研經費

8月23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通過國家驗收 陳曄華攝

工作人員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查看混合磁體裝置 劉軍喜攝

科研人員在靈長類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調試實驗設備 曹發華攝

純基礎研究如人類對天文、宇宙方面的認知,很多源自興趣導向,研究成果難以準確預期。對於前沿科學探索,科學家經常是「摸著石頭過河」,可能需要30到50年時間才能轉化為生產力。應用基礎研究通常是目標導向研究,其成熟標誌是產生核心高技術,如研製出頂尖水平的晶元以及飛機發動機材料,這類研究很多也需要10到2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積累期。

長時間的學術積累需要穩定的科研經費支持,自《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頒布以來,我國科技投入持續以兩位數增長,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科技投入國,2017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為17500億元,推動了科技領域的整體發展。基礎研究經費亦快速增長,2017年達到920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持續加大對重大原始創新和交叉學科的支持力度。

同時,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原司長張先恩也指出,我國基礎研究經費投入佔全社會研發投入(R&D)總經費之比多年徘徊在5%左右,2017年為5.3%,僅比上年提升0.1個百分點,遠遠低於經合組織(OECD)大約15%的平均水平。

具體來看,R&D活動分為三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三類,我國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支出顯著低於試驗發展,基礎研究支出也明顯低於應用研究。

有受訪專家指出,受限於基礎研究投入不足及體制機制等因素,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創能力與科技強國相比還很弱,跟蹤式研究多,領跑、原創的研究少,導致一些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被發達國家封鎖,受制於人的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穩定經費支持

今年1月25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以封面文章在線發布了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成果,這是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我們非人靈長類研究平台建設每年有300萬元的所長基金支持,2009年以來,共獲得神經所近3000萬元的穩定經費支持。我們還拿到了中科院『腦科學重大突破項目』『腦功能聯結圖譜與類腦智能研究項目』支持。」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強表示,穩定的科研經費支持是取得重大科研突破的保障。

孫強所說的「腦科學重大突破項目」來自於中科院部署的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中科院希望通過前沿科學計劃的實施,為老、中、青三代拔尖科學家提供相對穩定的經費支持,使他們坐得住冷板凳,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衝擊國際一流的重大科學問題,產出更多國際領先水平的重大原創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高鴻鈞告訴記者。

從2016年開始,該計劃已經支持了近600位拔尖科學家的創新研究工作。2017年新增的7名院士、15名「傑青」和29名「優青」均獲得了該計劃的支持,促進了一批高水平人才成長,並在原創科學成果產出上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如破解類星體寬線區之謎、高效選擇性加氫反應獲重大突破、闡明寨卡病毒致病機制、發現納米結構金屬材料的疲勞與斷裂機理等。

但是因為經費制約,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鞏馥洲遇到的問題也極具代表性。「數學院曾希望從國外引進一名研究人員,但對方問5年之後的待遇怎麼保證,我們沒法給他保證。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基本不靠實驗儀器,他在國外能獲得穩定的資金支持,可以安心研究。」

「劍橋大學數學研究中心與牛津大學安德魯-懷爾斯數學研究所等世界一流數學研究機構每年的經費都是由國家相關部門或所在大學足額撥付,而且一般還會按當地生活水平的增幅或GDP增長速度每年上調科研經費。」鞏馥洲說,與其對比,國內院所最大的差別,就是研究人員的資源配置無法保證。「我作為一個副院長都不知道5年後國家對數學院的資助水平會怎麼樣。沒有穩定的經費支持,能不能保證前沿的學術地位大家也不知道。」

此外,在鞏馥洲看來,基礎研究經費中很大比例實際上是「人頭費」,但國內科研經費設置上並沒有這一項。有科研人員反映,相比國外的「重人輕物」,我國更「重物輕人」,看重買了多少實驗設備,而不是在科研人員身上「投資」。

還有專家指出,現行政策對科研經費的規範使用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如目前科研中需要多少只老鼠、每隻多少錢都要有預算,還要專家評估,資金的使用方式也需要嚴格審核等等,影響了經費使用的效率。

科學配置科研經費

科技界呼籲建立寬鬆自由的科研環境,讓大批優秀的年輕人自由探索,增強其工作主動性。對創新或前沿突破性研究的失敗應採取更寬容的態度,並在一定時期內,給予科研人員穩定的經費支持。今年兩會上就有政協委員提出,「希望在國家級的科研院所中,增加穩定經費投入的比例,讓科學家心無旁騖地做科研。」

據記者了解,目前,在國家財政經費支持方面,國內仍然延續競爭性為主的支持模式。以資助基礎研究為主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為例,接收申請的項目類型包括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等等,這些項目都是以競爭性為主。即便已獲得國家財政高額穩定支持的團隊、基地或機構,也允許去申請競爭性經費,有的科研人員能同時申請到多項資金支持,而有的科研人員很難拿到基金。

基礎研究領域廣闊、項目眾多,遵循科學規律、加強分類管理是提高科研經費資助效能的必然要求。張先恩建議,採用國際上成熟的經驗,根據不同性質的創新單元,採取不同的支持模式,而高校與科研機構的分工合作對理順科研秩序、提升科研效率十分必要。

高校方面,人才眾多、研究生生源豐富、創新活躍,適合自由探索研究,可以主要通過競爭性渠道和國家重點實驗室機制來支持。這在國際上也是慣例,例如美國大學尤其是研究型大學獲得資助的主要來源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其通過競爭性的科研項目對各大學進行資助。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每年都有幾百億美元的預算,其中70%以上的經費對全社會招標,大學老師可以通過申請競爭性的項目獲得這部分經費。

科研機構方面,按照國際慣例,國家科研機構定位於戰略性和長期性定向基礎研究和公益性研究,適合預算性支持,且不宜再申請競爭性經費,但應用型研究機構除外。以德國四大研究機構為例,馬普學會具有科學研究性質(類似於中科院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的研究所),其資金來源由國家財政全額撥款支持。亥姆霍茲協會建設有科研大平台(類似於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國家天文台等),其大部分經費由國家財政撥付。弗朗霍夫研究院主要研究工業技術,萊布尼茨協會主要做產業化技術(類似於中科院自動化所等),其經費的40%~50%來自工業界支持。

合理的分類支持模式,有利於充分發揮創新體系各創新單元的效能。如正在實施的國家科研機構改革,分為一、二類事業單位,一類科研單位國家全額撥款穩定支持,與德國馬普學會類似;二類科研單位與產業接軌,由國家財政部分撥款支持。「但撥款應該按現有的實際支出水平來衡量。」張先恩說。

「『選對人、給足錢、不干涉』,這是基礎研究投入的理想狀態,但實際上是很難實現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主任楊衛認為,在有限的科研經費條件下對基礎研究進行穩定支持,應穩定支持一些重點實驗室等。對科研人員的穩定支持,就要通過同行評議遴選出一部分科研人員,對這部分科研人員進行長期的、大力度的支持。

楊衛主張,針對不同類型的基礎研究,科學基金要實施差異化的資助。對於好奇心驅動的基礎研究,要充分尊重科學家的學術敏感,擴大自主選題空間,鼓勵自由探索;對於體現國家重大戰略目標的基礎研究,需引導科學家在關係國家發展命脈的戰略必爭領域攻堅克難。

中科院化學所所長張德清也強調,既要加強對基礎研究的穩定支持,特別是在平台基地、人員隊伍建設等方面予以穩定支持,也要加強基礎研究相關科研設備的研製能力建設,加強相關的項目部署。

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

中國要成為製造強國,一定離不開基礎研究的積累和創造性的貢獻。近年來,科技界一直呼籲要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公共財政支出是基礎研究經費來源的主渠道。有受訪專家認為,我國公共財政資金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尚有提升空間,應繼續加強公共財政對基礎研究的支持。

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強調,要「加大中央財政對基礎研究的穩定支持力度,構建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機制,引導鼓勵地方、企業和社會力量增加基礎研究投入。」

「對於滿足區域或行業發展特殊需求的基礎研究,科學基金要發揮『育種』作用,加強與地方政府、產業部門的協作。」楊衛認為,除進一步加強中央財政對基礎研究的穩定支持外,還要引導鼓勵地方政府支持基礎研究。

例如廣東省和中國科學院共同建設的中國首台散裂中子源日前通過驗收,投入正式運行,其中國家投入18.6億元,廣東省配套5億元。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建設,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源及應用領域的空白,為我國物質科學、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手段。

「政府一方面要儘可能強化對基礎研究的財政支持,另一方面還要繼續推進落實與企業發展有關的創新驅動政策。」張先恩強調說。

中國要成為製造強國,離不開企業創新,更離不開基礎研究,要鼓勵企業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鼓勵企業在完成原始積累之後,開展與行業發展相關的基礎研究,以提升自身競爭力和發展後勁。

「新技術發展要靠基礎研究做支撐,不做基礎研究,直接做應用性研究,相當於從第二層開始蓋房子,把別人的東西作為第一層,地基不穩可能蓋到5層就蓋不上去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向濤形容道。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了加強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中科曙光總裁歷軍表示,曙光2017年研發投入近4.3億元,正在先進計算方面加強研發,為經濟、教育、海洋、氣象等多領域提供強大的計算服務。「只有持續加大應用基礎研究投入,才能夠奠定技術領先優勢。」歷軍建議,政府可通過政策槓桿,引導企業實質性加強原始性創新研究,以支撐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來源:瞭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正在破譯的「青藏密碼」
黏土礦物超親電解液鋰電池隔膜研究獲進展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