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人有太極生五臟,把握要領好保養(下)

人有太極生五臟,把握要領好保養(下)

3

三、肺貴強

《素問·靈蘭秘典論》認為,「肺者,相傅之官也,治節出焉」。

「相」,佐助,「傅」,同「輔」,輔佐之意。相傅是古代的官名,如相國、宰相、太傅、少傅等,皆屬於相傅的範圍內。

「治」,治理,「節」調節。「治節」,即治理調節,處理事務井然有序而不紊亂。

古時相傅輔佐君王,處理各方面大小事宜,理通上下關係,制定各項規章政策,外避強敵,內安民生,使君王得以垂拱而治。相傅較好地履行職責,則國泰民安,否則,則民不聊生。

肺者,相傅之官也(資料圖)

肺在五臟中為相傅之官,主氣,有主持和調節一身之氣的功能。

「肺者,以氣之總管在肺,故肺主治節。司腎氣之出納,而又制節肝氣,使不得逆;制節脾氣,使不得泄;制節心氣,使不得越;肺之氣治,則各臟腑之氣皆治矣」(《醫經精義·下卷》)。

正如相傅很好地履行其職責,才會國泰民安一樣,只有肺主氣的功能較好地得到發揮,各臟腑之氣才可能正常、功能才可能正常發揮。

人體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在肺的功能較正常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在局部臟腑發生一定程度的病變時,仍保持整體的協調和穩定,保留有一定水平的生理功能,而不是立馬癱瘓掉。因此肺之養生要領,在於一個「強」字。

「肺貴強」是由肺的生理特性、病理特點以及功能要求所決定的。如上所述,相傅較好地履行其職責,則可外避強敵,內安民生。

肺的「強」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衛氣的作用得以良好地發揮。

氣有防禦的作用,衛氣為水谷精氣中的剽悍之氣,行於脈外,固護機表,使外邪無處進入機體。

生活當中,各種各樣的外邪紛然沓至,體虛(尤其是肺衛氣虛)之人易感邪患病而體壯之人則不然,可見肺衛強是很重要的。

另一方面,機體內各種精、血、津液之間的相互轉化發揮作用,都是在氣化作用下完成的所謂「肺主諸氣,氣旺則精自生,形自盛,血氣以平。

故曰:陽生則陰長,此之謂也」(《醫學發明·本草十劑》)。肺主氣功能正常,則精微物質之間的轉化運行正常,肺主氣功能不正常,則會導致瘀血、痰飲、氣滯等病症。

有氧運動有助於養肺(資料圖)

養肺的關鍵在於養氣,養氣又有三個方面要注意:其一,肺氣需鍛煉,才會充盈不息。人若長時間懶動,氣血不旺,自然會出現氣弱的情況,即所謂的體虛。

因此想要有充盈的肺氣,鍛煉是必不可少的。根據自身體質,從小運動量的太極拳、導引、八段錦、散步開始,逐漸增加到慢跑、長跑、游泳、登山等運動量較大的有氧運動。

只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擁有一個良好的體魄。

其二,要注意不得過勞。勞則氣耗,人體各項生命活動、行為動作都要靠氣來支持,勞作太過,不知休息,自然氣不足。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勞逸結合。上面說了,養氣要注意鍛煉。

但反觀當代,年輕人體質好,但是工作繁忙,往往疏於鍛煉,以至於氣越來越不足;

而老年人本身形氣雖有不足,但因為閑來無事,早上晨練、下午遛彎、晚上跳廣場舞,卻導致過度運動,結果越運動越虛弱,這也是需得留意的。

此外,所謂「氣隨汗脫」,出汗的同時氣也會有一定的消耗,因此也要注意出汗的量,前些年由於空調的濫用,大家都不大出汗,這幾年養生知識普及之後,許多人開始重視出汗,但反而走了極端,沒事就做汗蒸,逼出一身大汗。

需知,如此出汗,也甚為耗氣,不可盲目過度行之!

注意天氣變化,預防疾病(資料圖)

養氣第三點,在於預防呼吸系統疾病,這一點對老人、幼童尤為重要。所謂「開源節流」,如果增加鍛煉是開源的話,預防疾病則是節流。

小孩子生機蓬勃,許多疾病會隨著發育慢慢恢復,因此家長對於小孩感冒發燒咳嗽的時候不用太過擔心,避免過度用藥,損傷肺氣。

但是在平常的時候反倒要綳著弦,不可太過放鬆,需得細心留意小孩汗出情況,汗多需要及時擦乾、避風避寒,以免反覆生病。

老人生機已差,衛氣不固,變天之時更要小心防病,「保得一分肺氣,延得一分壽命」。

4

四、腎貴藏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作強,是指作用強力;伎,同「技」,多能之意也;巧,精巧也。「蓋髓者,腎精所生,精足則髓作。髓在骨內,髓作則骨強,所以能作強,才力過人也。

精以生神,精足神強,自多技巧。髓不足者力不強,精不足者智不多」(《醫經精義》),腎為作強之官,藏全身精華,為一身之根本所在,「腎者,人之本也」(《中藏經·論水腫脈證生死候》)。

根本者,從來藏而不露。《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九》有言曰:「按精猶水也,靜則位安,動則妄行。何以言之,左腎所藏者精也,真水也;有神所藏者氣也,相火也」,腎藏不窮,氣化而推動其餘各臟運作,則各臟伎巧用而不息。

腎之保養,在於「藏」。

腎貴藏,保持先天之本的充盈(資料圖)

腎陰、腎陽為人身一身之元陰、元陽,先天之本。腎貴藏,藏的是先天之本,即保持先天之本的充盈。具體而言,所藏之物包括兩方面內容:藏腎陽氣、藏腎陰精。

「元氣藏於腎中,靜則為水,動則化而為火」(《慎柔五書·卷三》)腎陰、腎陽同為一身之根本,一身陰陽皆賴此二者資助,則此二者皆當收藏,慎勿傷及。另一方面,兩者之中,又以腎精尤當藏之。

究其原因,則一是因為腎的生理功能中,「藏精」是明確被醫家指出的,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腎精為先天之精,尤當藏之;

其二是因為腎之陰精養育、制約腎陽的功能,腎陰精不足,常常導致腎陽發生病變,如《松園醫鏡·下卷》所言:「夫惟縱慾無度,腎水日竭,真陽之面目始露矣」,陰損及陽也。

不藏則泄,泄則虛衰,虛則更不能固攝。腎臟疾病,有腎泄、腎脹、腰痛、遺尿、腎勞等十六種,然其病機無外乎腎不藏精、攝納無權、開闔不利三條。

三條病機中,攝納無權、開闔不利貌似於「藏」無關,實際上導致攝納無權、開闔不利的原因之一就是腎不藏,先天之本已有耗瀉,

而攝納無權,開闔不利,最終都會導致「泄」,而一身根本虛泄之後,病症必會加重。

因此,可以說,腎的病理表現從反面論證了腎要保持最佳生理功能狀態的關鍵在於「藏」。

藏精在於節慾。男女一事,情濃蜜意,適時疏泄,有益身心健康,但若過於頻繁,或者勉力行之,亦或身體虛弱而強行使用藥物催行,則大耗腎精。此外,根據我們臨床觀察發現,當今年輕孩子腎虛的情況越來越多,越來越低齡。

如今性觀念愈發開放,而性教育明顯跟不上,導致青少年不避諱性事,也不知節制,不知放縱之危害,沉迷聲色犬馬之中,以致本應身體強壯的少年人,竟有許多出現腎虛。

父母師長在這方面應當進行正確引導。

藏精在於節慾(資料圖)

節慾之外,養腎還要愈疾。所謂「五臟窮,必及腎」,腎中陰陽為一身陰陽之根本,反過來說,一身陰陽不停損耗,最終也將耗到腎上。

因此及時治療疾病,避免成為慢性、虛弱性的疾病是很關鍵的。許多女性月經不調多年,始終懶得治療,久久之後腎精大虧,想要生育或者恢復健康,也很困難了。

5

五、脾貴運

「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倉廩,民之所生,國之本也,國無倉廩穀物則必亡。

然而搜刮民間糧餉,存於國庫,卻也行不通。民失儲糧則亂,國強民弱,國亦不能久。

因此自古稱職的倉廩之官,不僅僅擅長聚集糧食,更擅長於分配糧食,使國庫充盈而民生無窮。

脾主土,主運化,為倉廩之官,「土有長養萬物之能,脾有安和臟腑之德,取脾味甘配土,理適相合。是以古人治脾,每借土為比喻。蓋謂脾氣安和,則百病不生,脾土缺陷,則諸病叢生」(《聖濟總錄·卷八》)

「故萬物非土不生,人身五臟六腑非脾胃不養」(《聖濟總錄·卷三》)。脾為倉廩之官,其作用關鍵在於主運化這一生理功能。

脾氣健運,運動不息,方能吸收胃中食物精微,生血運化,以養五臟;相反,脾運化不利,則會出現水濕內停的病理現象。因此養脾之要領,在於「運」。

脾胃者,倉廩之官(資料圖)

每個人的飲食消化能力是有限的,貪嘴進食太過,則脾胃運化不及,脹滿不舒,故養脾第一要務在於節飲食。勿要多食,勿要進食過雜,勿要冷熱刺激。

此外,進食時務必細嚼慢咽——人的牙齒有咀嚼、碾碎食物的作用,狼吞虎咽地吃,食物還沒咬碎就下肚了,這就把牙齒的工作扔給不擅長咀嚼的胃腸,增加胃腸的工作負擔,自然也就出現運化不及的情況。

上班族午餐時間不足,或者經常下班晚了,太餓,飯來了就急著吃,最容易有這個問題,需得小心。另外,脾主四肢,四肢運動也有助於提高脾胃運化的功能,故有「飯後百步走」之說,以運動四肢以促進脾胃氣機運轉也。

平日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使得基礎代謝率保持在一個良好的水平,自然氣血流通,脾胃健運。

總之,人體得天地陰陽之氣,交融摩盪而成五臟六腑。五臟為一身生理之根本,保養自有要訣。

肝為陽氣初生之時,以升發陽氣,生機勃勃為要,其保養在於「達」;心為陽旺之臟,不可妄動,故貴於「寧」;

肺為嬌臟,需得強壯;腎為固秘之處,「藏」字最要;至於脾胃,飲食入而氣血出,是陰陽化生之處,以「運」字為保養要訣。

要訣簡單,操作需有恆心,諸君當慎行,久久自然健康無病。

(編輯:靈瑾)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三清」道祖是指哪三位祖師?
是天尊還是菩薩?道教圓通自在天尊考辨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