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衝鋒槍「波波沙」有多強?稱其為二戰最著名的衝鋒槍也不為過
似乎每個人都認為,「波波沙衝鋒槍無非是索米的廉價仿製品!」「MP40天下無敵,德國的科學力是天下第一!」這些流言並非徹徹底底的無稽之談,事實上,這些半真半假的發言值得我們去辯證的看,了解波波沙背後少為人知的歷史。
按道理是德國人做的槍更加精確些,為什麼德國人經常丟掉MP40撿起波波沙來用呢?
波波莎衝鋒槍的厲害之處,在於使用的子彈上,既7.62mm托卡列夫手槍彈。這種子彈實際就是仿造的毛瑟手槍彈,也就是盒子炮使用的子彈,二者差別僅是在口徑上差了0.01毫米,完全可以通用。二戰中的三大系類的衝鋒槍,英國司登、德國MP使用的是9mm帕拉貝魯姆手槍彈,湯姆森使用的是11.43mm的柯爾特手槍彈,相比於毛瑟手槍彈,這兩種手槍彈雖口徑大,但彈殼都是平口型的,而毛瑟手槍彈的彈殼是瓶頸狀縮口的,因此毛瑟手槍彈的槍口初速高威力大,盒子炮堪稱手槍里射程最遠的,原因也就在於此。
看口徑,湯姆森衝鋒槍是11.43毫米口徑的,波波沙是7.62毫米的,論破壞力湯姆森比較厲害。看彈夾,湯姆森有20、30的彈夾也有50、100的大容量的彈鼓,但軍隊是主要用彈夾,黑社會用彈鼓,叫芝加哥打字機。波波沙有30的彈夾,也有71發的彈鼓,但是紅軍戰士喜歡用彈鼓,論作戰持續性波波沙稍高一籌,但是不明顯啊。
1942年初,PPSh-41開始大量生產。因需求大,零件大多皆為鋼板衝壓成形,焊接及鉚接的技術亦大量使用。其主要零件可在汽車修理廠或錫廠由不熟練的勞動力使用非常簡單的設備生產,使得更多熟練的技術工人可以投入其他更為精密的武器的生產。PPSh-41隻分為87個零件,生產一把PPSh-41隻需7.3個工時。雖然槍托部分採用舊式設計,可它仍是一支堅固可靠的好槍。
「武器必需被儘可能的接近前線,以保證可以在一瞬間發揮出最大火力」是美國戰爭部在1942年對冬季戰爭的分析,也是蘇聯人用鮮血學到的教訓。他們很快就意識到了衝鋒槍在現代作戰中的效用,並開始準備量產衝鋒槍。現役的PPD-34是脫胎於MP-28II的「第一代衝鋒槍」,複雜的製作工藝讓她難以進行批量生產,即使是改進型號PPD-34/38也需要大量的機床加工,這對蘇聯較為落後的技術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於是,在1940年,捷格加廖夫對PPD-34進行簡化處理,PPD-40就此誕生。
波波莎衝鋒槍正是因為實際用的是毛瑟手槍彈,有效射程和殺傷射成、殺傷力等方面,都大幅優於英國司登、德國MP、美國湯姆森。彈容量更大且更為靈活,兩百米內因足能壓制住一挺輕機槍。二戰德國兵回憶,他們手中的MP41,100米左右擊中蘇軍鋼盔,很難對蘇軍士兵造成傷害,但如果他們被波波莎100擊中鋼盔,卻是能造成致命傷害。此外波波莎還有個常被忽略的功能,它同時還具備半自動單發功能,毛瑟手槍單發有效射程都能達到150米,波波莎的單發有效射程可達200米,而且單發射擊的精度非常高。因此說波波莎衝鋒槍,近乎於現代化的全自動步槍,在二戰時期,有資格配稱之為最好的衝鋒槍。
在衝鋒槍的歷史上,波波沙甚至不是第一款二代衝鋒槍,MP38在戰前就作為德軍制式裝備服役了。波波沙在這麼多衝鋒槍之中除了產量大了些似乎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了,但軍迷,甚至非軍迷看到那標誌性的彈鼓都會高呼:「波波沙!」
※我國的潛艇上為何不吃美味的中餐?非要吃乏味的西餐?為什麼呢?
※二戰美航母曾達100多艘,現在卻只有11艘,其他的都哪去了?
TAG:軍武二次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