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反覆發作的口唇炎,用經方治癒,守方不移

反覆發作的口唇炎,用經方治癒,守方不移

小編導讀

慢性唇炎是一種相當麻煩的疾病,一方面,其病因不明,可能與溫度、化學、機械性因素的長期持續性刺激有關,例如氣候乾燥、風吹、身處高原寒冷地區、煙酒和燙食的刺激、舔唇咬唇的不良習慣等;另一方面,此疾病極難治癒,常常反覆發作,口唇的紅腫或細小水泡破潰引起疼痛和張嘴受限,非常影響生活。今天分享的文章,就看經方大師黃仕沛如何守方不移,用經方替患者解決煩惱——

慢性複發性唇炎案

患者某女士,也是經方愛好者,素喜辛辣刺激,2013年12月中開始出現右側口角潰瘍,至月底時靠近右嘴角頰部及雙唇裂紋處出現針尖樣小水泡,雙唇乾燥開裂處有淡黃色分泌物滲出,西醫考慮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唇炎,予以抗病毒治療。1個多月後,頰部水泡退去,但雙唇紅腫、脹痛,唇部黏膜幾乎全部漬破,有大量黃色分泌物滲出,並有淡黃色結痂,無瘙癢感。夜間睡眠差,晨起夜間大量的分泌物會引致雙唇粘連。食慾尚可,胃脹,口不渴不愛喝水,小便正常,大便日1次,但量少,不成形且有排便不盡感。

2014年1月底,因不希望長期使用激素,轉以中醫治療,先後以五苓散、柴苓散治療,並以蛇脂軟膏外塗,並忌食辛辣。治療後,唇部腫痛及滲液雖有所好轉,口唇黏膜仍成片潰瘍,大量滲液,反覆結痂,苦不堪言。

機緣巧合,在其他經方網中看到黃師醫案,遂於3月29日來黃師處就診,處以甘草瀉心湯,處方如下:

川黃連10克 法半夏24克 黃芩15克 党參30克

乾薑10克 大棗15克 甘草30克 烏梅15g 4劑

4月2日,雙唇腫痛減輕,已無滲液,結痂部分脫落尚未脫

完。大便好轉,胃脹也有減輕。堅持服藥至5月中旬,癥狀基本痊癒。

莉娜按:

甘草瀉心湯與炙甘草湯、桂枝人蔘湯、甘草乾薑湯一樣用四兩甘草,其甘草的用量是相當大。黃師常言甘草為本方之主葯,臨床常用至30克。

姜主要針對清稀的分泌物,更有現代研究指出,乾薑能調節免疫,故本方能取效,還要取決於乾薑。黃師經驗,乾薑一般用6克,滲出較多稍加量。

甘草瀉心湯中的黃連、黃芩主要是針對清熱燥濕而設,《金匱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浸淫瘡,黃連粉主之。」

此類患者多有鬱熱,故往往可以加石膏,用至60~90克。

滲出、瘙癢比較明顯可加升麻、苦參,燥濕、解毒。仲景用升麻非為升舉清陽,而是用於解毒,如升麻鱉甲湯、麻黃升麻湯。《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蝕於下部則咽干,苦參湯洗之。」滲液較大、瘙癢明顯的,黃師往往會加苦參。

潮紅、脫屑比較明顯的,《傷寒論》第196條:「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考慮為陽明久虛,津液不足,可加生地黃,最大用至90克。

烏梅有一定的免疫調節作用,長期遷延不愈,可以加烏梅。

此方的運用還重在守方,否則再次發作將前功盡棄。

END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黃仕沛經方亦步亦趨錄(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黃仕沛 何莉娜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汗、涕、涎、淚、唾,這五液,多了少了,都是五臟失調
放過你的膝蓋!這6個動作才能讓膝蓋延壽40年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