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避免跌入誤區——參考學習
謹 防 跌 入 書 法 學 習 的 誤 區
周生力
您學習過書法嗎? 您想進入古人書法之堂奧嗎?
危坐正襟,懸肘五指執筆,筆鋒垂直紙面,掌心中空,筆根置幣,運筆不落,他人突拔其筆而不動,中峰用筆,力透紙背,正反難辨,羊毫筆使之等;統稱「功力深厚」。老師如是說,學生如是做。然哀嘆書法太難!寫「十八缸水」,無功而返,責己不堅持。禍乎福乎?時至今日,持之以恆,苦學「十八缸水」之人,估有數十萬之多,史不認之,無果清零,此乃真悲劇焉!苦學時間,數倍獻之,未入門道。何故?予逐盡己主觀之見識,試解之,願對後學有所裨益為盼。
一,選帖:
學員選帖,概由教師指定,此乃誤區之第一。 先賢遺迹,外形風格各異,內涵外延之標識,男女性別、性格、年齡、體質、文化、知識、經歷、氣質、修養以及書寫案幾高低、執筆法等諸多因素不同,字跡表現亦不同。學員選帖,唯率己之性而定奪。此乃學員步入書法學習殿堂,極其重要之第一步。此步走錯,「十八缸水」盡廢。臨習教師之字,荒唐至極,天下莫耶!。試問教師:你算老幾?羲之不悅!「行」、「草」、「楷」,從何入手?教師答曰:「正楷是基礎」,反問:「中國書法史,行草、正楷,二者何先?」。視正楷為實用性寫字之基礎,具普遍之社會意義無疑,寫字也!說正楷為書法之基礎,非也!,形而下與形而上如何混淆?篆、隸、行、草、楷,楷書至唐方才成熟,若言羲、獻父子仰慕之東漢草聖張芝沒基礎,可笑否?故敘己見:率性選帖(不含今人帖)!行草、楷書入手皆可,唯喜歡就行。師以嬰孩學步之例勸誡,莫聽!楷乃「十八般武藝」之一,楷書與篆、籀、簡、帛、隸、行、草等,同為祖國書法文化遺產之魁寶,前者非楷由來,楷乃前者之進化,書法史必讀!。再則,楷書基礎紮實者,改學草書者難,另起爐灶,楷之影子,如泥牛般纏你,難以解脫,草書耍不開,苦不堪言。
二,選筆:
學員起手均選羊毫筆使之,此乃誤區之第二。羊毫筆柔軟,吸墨充分,適於圓渾厚實之筆劃。為古人彩陶圖案之專用筆,羊毫可制大筆,故古之書家好寫尺把以上大字,該筆之優乃經久耐用且廉價。然羊毫筆不易讓書者才情顯露,這是中國書法之一大忌。。狼毫筆,前代也確以狼毫制筆;但今日所稱之狼毫,為黃鼠「狼」之「毫」,而非狼之毫。黃鼠狼僅尾尖之毫可供製筆,性質堅韌,僅次於兔毫而過於羊毫,也屬健毫筆。。今日所見清前古人的真跡,除大字外大多由健豪筆使之。明文彭等也用過羊毫筆,屬個別現象,真正普及自清代始。進入清代,反清復明,漢人動搖清朝政權之能量巨大,除鎮壓外,清朝皇帝還實行了一系列奴化漢人的措施。為隱含漢族文人之個性,樹董其昌書法為範本,普遍提倡使用羊毫筆,這也就是使用羊毫筆書寫的來歷。習書者注意,書法之目的,流露個人自身品質修養也。簡述狼毫筆之理由,就是易於表達。起承轉折,提按徐疾,掌控自如。狼毫筆分大、中、小三種,視所寫字體的大小而定,適合好寫即可。
三, 執筆法:
採用「五指執筆法」懸肘書寫任何書體,此乃誤區之第三。我們讀帖,先揣測該帖所使用之毛筆種類和大小;其二要看懂該帖的執筆法,古之書家,執筆習慣各異;其三要琢磨一下古之書家之案幾高矮。而後動筆臨習,就比較容易把握。予此例舉幾位古代書家之執筆法供諸位參考。
顏真卿執筆法
王羲之執筆法
柳公權執筆法
米芾執筆法
蘇東坡執筆法
何紹基執筆法
四, 選紙、墨:
習者初學,採用廉價之毛邊紙練字,此乃誤區之第四。毛邊紙表面粗糙,為使筆墨吃得住,學員須緩慢運筆,豈不知書寫有速度快慢和提按變化。毛邊紙之性,按、快和提時筆墨容易犯墮飄二病。故毛邊紙不適合進行真正意義上的練字,那怕是依樣畫葫蘆,亦很不順。用毛邊紙練字還不如用報紙之效果。太好太貴太厚,墨暈太好之宣紙也不是書法用紙的最好選擇,快和提的運筆亦不能自如靈便,予之經驗,採用單宣或廉價的安徽、富陽產之書畫紙書寫,效果最佳。古人寫字除了簡帛絹外,大都是在紙上書寫的,當時的宣紙質量尚未達到現在這麼生,要把古人書法的形抓准,把古人書寫時的速度提按變化把控好,把書法的精氣神、韻味學到上手,用對紙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用墨,一是用松煙墨,二是要知道用墨實際是用水墨,古人書法用墨黑度不失精氣神,不顯墨氣,關鍵是用水用得好,我們現在不再強調用雨水、泉水,井水之類的水資源,但用量要很認真才好。不管三七二十一,滿紙墨氣那是不行的。
五,臨摹方法:
只臨不摹,此乃誤區之第五。初學不外乎臨摹,臨書得其筆意,摹書得其間架。書則一字已見其心,可謂「簡易之道」,最難即此「簡易」,古人學書是強調摹寫的,一板一眼地反覆摹寫,將書法之法銘刻於心,故前輩一般讀書人皆有一手好字,就是如此。而當下在書法教學中,疏忽摹寫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更有甚者,教師要求學員臨帖要意臨,豈不知法書仙手,致中極和,可以發天地之玄微,宣道義之蘊奧,讓初學者如何會意臨之。這才是嬰孩學步,不會走先學跑的謬論。可悲至極,此類論調,比比皆是,這也就是當今學書者,苦修而不見結果的根本原因。敏思藏於胸,巧態發於筆,知書道之玄妙,必資於神遇,不可力求,不可以目取之。一筆落下,便當掌控第二三筆如何救應,如何結裹,書法所謂意在筆先,文向思後,此乃基礎入門之後之事是也,初學切莫急於求成,以防終身徘徊於門道之外,人生盡廢。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見其志,覽之即令瞭然。……玄妙之意,出於物類之表;幽深之理,伏於杳冥之間;豈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測?學員不必顧及好為人師者之「諄諄教誨」,靜下心來,摹寫時段,爛熟於手,銘記於心,起碼可獲一枚步入中國書法堂奧之門票。
五,學書動機:
今學書之人,孤芳自賞,欲與日月並曜,成為大書法家,此乃誤區之最。是最最無知之動機。書者,散也。……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書者人生也!繼往聖之絕學,開後覺之良心。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以書法之神采、形質,可紹於古人做人之道理,可開後覺之良心,這才是繼往聖人之絕學之根本目的,別無他意。學書者應積極入世,以期出世之境界,變化氣質,陶冶性情,提高素養,努力做事做人,令人尊敬,日常又有習練書法愛好,如果方法對頭,基礎紮實,法書品味自然不會低估。若立志成為書法家而學書,那就是風馬牛不相干了,那是成名成家專業之學問,不屬於本文討論之範疇。
予簡述綜上五點,作一初探,望同志呼應,共同努力,補偏救弊,為中國書法文化之普及和健康發展做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一般教師之面上知識,大多來源於個人心得和當下人云亦云之口頭交流,或是歷史傳頌之書家軼事或小故事。故事有後人編撰之嫌,有對有錯,還有理解之角度問題。古代留有關於書法之專門著述和語錄頗多,闡述清晰,條理有序,很有文化厚度,閑暇時,可靜心閱讀之。古人專於形而上學層面上講解,皆為天人合一之人生道理。
近現代,亦有不少學者熱心於中國書法的研究,發表了一些個人見解。對近代影響最大的人物,當屬五十年代之沈伊默先生,為配合當時全國範圍內的掃盲運動,讓學文化之工人、農民、學生們能把字寫好,沈伊默先生在眾多的書寫法中選擇了「五指執筆法」,「中鋒用筆」等方法作為書法教學的規範,印刷出版了類似新仿宋體之字帖,供學員們習臨。後又出版了類似字體之中學生字帖。沈先生對解放後之文化教育普及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五四運動以降,為了建立一個新國家,推動新文化的發展,,反古法也是當時思想意識形態中一股主要的思想流。這就給今天致力於傳統文化學習和研究之工作,留下了令人痛心之後遺症。在此暫不再展開,望能見諒!
拙文僅供讀者參考,歡迎商榷!
2013-5-17隨筆於上海
※論《書譜》之「五乖五合」
※《無正側》式用筆《新楷書千字文》「修正版」(一)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