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大波考古學者齊聚安陽,他們來給誰慶生?

一大波考古學者齊聚安陽,他們來給誰慶生?

科技日報記者 唐婷

當談論殷墟時,你會想到些什麼?一場很多年前的重大考古發現,商朝古都,晦澀難懂的甲骨文,抑或只是一個停留在書本上的概念。

而對於中國的考古學者來說,殷墟的地位非同一般。「沒有殷墟,就沒有中國考古學。」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孫慶偉說道。

孫慶偉一語道出了現場一眾考古學者的心聲。13日,他們齊聚河南安陽,隆重紀念殷墟科學發掘九十周年,同樣也是中國考古學的九十歲生日。

催生了一個學科的誕生

時光回溯到1928年10月13日,殷墟考古挖下了第一鏟。這一次發掘開啟的此後長達9年的殷墟考古歷程,被後來者稱之為「中國考古的正式誕生」。

1928年發掘照片

從1928年10月,直至1937年6月,在那樣一個動蕩的年月,一群考古人彷彿超然世外,埋頭在安陽小屯、後崗等地進行了15次考古發掘。

他們的不懈努力,使得殷墟成為中國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墓葬、建築基址和刻字甲骨、青銅器等的發現,共同證實了文獻所載的晚商確實存在。

1937年發掘照片

「九十年,我們為什麼紀念?殷墟,證實了商王朝的存在,改變了國史撰寫方法,催生了一個學科的誕生,讓我們與世界對話。」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唐際根說道。他曾擔任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殷墟考古隊隊長。

殷墟90年的科學發掘史,也是中國考古學的成長史。中國考古學家們在殷墟田野發掘實踐中逐步擺脫地質學的影響,形成以觀察記錄遺迹現象為核心、具有自身特點的考古地層學的真實記錄,不僅可以研究遺迹的層位關係,而且可以研究各種遺迹平面分布的情況。

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劉緒看來,殷墟培養了中國第一批早期的考古學家,「考古不收藏,收藏不考古」現在這仍是衡量一名考古人的最基本的標尺。此外,殷墟科學的田野考古發掘模式影響至今,形成了中國田野考古學技術與方法的傳統,確立了可靠的年代標尺,並對都城考古具有深遠影響。

近距離探訪殷墟遺址

想真正了解殷墟,最好的辦法是走近它。殷墟主要由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

宮殿遺址

殷墟博物館

殷墟博物館就坐落在宮殿宗廟遺址里。司母辛鼎是這座下沉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出自商朝第二十三王武丁的配偶"婦好"之墓。靠近櫥窗,你會看到它的內壁上有銘文「司母辛」。

司母辛鼎

司母辛鼎銘文

女為悅己者容,商朝女子自然也不例外。她們是如何梳妝打扮的呢?透過這些做工精巧的飾品,或能領略一二。

女子飾品

女子飾品

從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出來,大約10多分鐘的車程,便來到了一河之隔的殷墟王陵遺址。

王陵遺址

司母戊鼎出生地

鼎鼎大名的司母戊鼎便出自這裡的大墓M260。講解人員介紹,在被考古工作者發掘之前,大墓M260已經多次被盜掘,司母戊鼎之所以未被盜走,很可能是因為它體積大且沉重。

據介紹,從1934年迄今,在王陵區發掘出13座大墓、少數陪葬墓和多座祭祀坑。大墓規模宏偉,雖歷遭盜掘,但劫餘之物仍可反映王室的豪華與奢侈。

作為廣受國內外關注的考古遺址,殷墟的發掘與研究、保護與利用已然走過了九十年,並將持續下去。為了推動殷墟文化的深入研究,參加本次紀念活動的業內專家學者還共同發布了《殷墟發展共識》。

《殷墟發展共識》提出,要貫徹在文化遺產保護理念指導下田野考古發掘的工作思路,為殷墟發掘之後的遺址保護與利用提供堅實的理論、數據及實物的支撐,避免考古遺址空心化現象,統籌解決遺址可持續發展問題。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編輯:岳靚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國號稱「史上最強」的火箭,首飛日期一再推遲,到底有何顧慮?
男人婚後容易迅速「胖起來」原來是真的!還有科學解釋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