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省份已出台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
中國日報網10月14日電(記者 王曉東)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記者10月12日從國家衛生健康委了解到,《意見》發布以來,全國超過19省區市已經出台了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文件及信息化便民惠民系列措施,積極推進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大數據辦處長唐勇林表示,《意見》發布以來,該委會同相關部門強化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研究起草配套政策措施,大力推動文件宣傳貫徹落實。 6月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先後印發了《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安全、服務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等文件,規範數據應用管理,明確監管底線,確保醫療服務質量和安全;印發了《關於深入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的通知》,著力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推動各地細化落地,組織調研組赴十多個省深入解讀宣傳政策,廣泛聽取各方面建議,指導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牽頭,及時研究出台《意見》具體貫徹落實方案,目前廣東、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廣西、四川、貴州、西藏、甘肅、寧夏等地先後出台了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文件及信息化便民惠民系列措施,積極推進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鼓勵醫療機構拓展服務空間和內容,充分釋放政策紅利,持續激發「互聯網+醫療健康」創新發展的動力活力。
作為東部發達地區的浙江省近年來在「互聯網+醫療健康」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居民就醫更便捷。浙江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偉杭介紹道,2011年浙江就已經建立了全省統一的公益性預約診療服務平台,開展分時段網上預約、電話預約、手機預約、社區預約等線上、線下多途徑便民服務,同時,全力支持醫療機構提供個性化預約服務並與省平台對接。在很多醫院,患者網上預約後可「踩著時間點」直接到指定診室候診,傳統繁瑣的候診流程正逐步成為歷史。目前,浙江省省級醫院已完成號源池整合,80%的號源供網上預約,40%的號源優先開放給下級醫院。省級醫院早高峰挂號排隊時間控制在9分鐘以內,各市級醫院早高峰挂號排隊平均時間從6月份的8.21分鐘縮短到了4.53分鐘。
在智慧醫療應用方面,浙江省已有13家省級醫院開展了近30項人工智慧應用,包括肺部結節腫瘤、食管癌、宮頸癌、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等疾病的篩查和輔助診斷。尤其是肺部結節等影像智能診斷系統,已在部分省市縣醫院應用,減少了醫生的漏診率,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中浙醫一院已經研發了5個智能診斷系統,其中的甲狀腺超聲影像智能診斷系統已經學習了超過5萬份包含病理結果的甲狀腺結節圖像,在超聲科應用超過300例。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表示,「互聯網+」已經覆蓋該院院前、院中、院後流程,患者就醫更便捷。2014年,邵逸夫醫院就全面實施門診醫療服務全流程移動智慧就醫,實現了在線預約挂號付費、院內導診、健康諮詢、在線報告查詢、在線評估等功能,並成為國內首家省級醫保移動支付試點單位。門診預約應用「大數據」計算每位醫生過去3年的平均就診時間,調配預約間隔時間,讓患者看門診時間精確到「分」,患者門診就醫時間從原來的4-5小時縮短為1.7小時,病人滿意度達到95%以上。
早在2015年4月,醫院就建成了分級診療為核心、以實體醫院為主體的智慧醫療雲平台,將服務的觸角延伸到了200多家醫療機構,實現了線上諮詢、會診、支付、雙向轉診、協同檢查檢驗、互聯網處方、第三方藥物配送、遠程聯合門診、遠程教育、遠程手術會診和技術指導,打通了服務基層患者、醫生的「最後一公里」,有效提升區域醫療均等化水平。
※第十二屆珠海航展展覽規模將創歷史新高
※劉愷威溫暖比心我的國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