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策臨終前將權力交給孫權,後人卻只封侯了事,甚至後來全被殺

孫策臨終前將權力交給孫權,後人卻只封侯了事,甚至後來全被殺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權力的更替往往是父終子替,少有出現兄終弟替的情況,一般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多是因為自己沒有後嗣。而孫策有自己的孩子,為什麼還要選孫權繼位呢,孫權繼位以後又是如何對待孫策的兒子呢?

孫策是東漢末年一位鋒芒畢露的人物,打下江東僅用數年時間,當時曹操也把他當成心腹之患。《三國志》記載郭嘉曾說:「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果不其然,孫策出外狩獵時遭到許貢的三門客所刺擊,回吳之後,因重傷過世,享年二十六歲。臨終前孫策將權力交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孫策這麼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的孩子太小了,要是立了他的孩子,估計會被佞臣所利用,自己打下來的江山就要功虧一簣。雖然在史書中沒有記載孫策孩子的年紀,不過孫策死的時候才二十六歲,可想他孩子有多大。所以選擇孫權不妨是個好辦法。

孫策

當然還有孫權個人的因素,因為孫策有多個兄弟的,而孫權能夠脫穎而出,說明孫權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張昭都建議孫策選孫翊,因為孫翊驍悍果烈,有兄策風,可孫策還是選擇了孫權。孫策在傳位給孫權時說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通過這段話,我們可以知道孫權適合治天下,可以鞏固孫策打下來的江東之地,所以選擇孫權是明智之舉。連曹操都說到過:「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見孫權一位無可挑剔的繼承者。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江東士族集團的利益關係問題。孫策在位期間,孫策只顧對外擴張,在處理與江東士族關係上關係弄的很僵,兩者之間矛盾尖銳,孫策就是被許貢以前的門客所殺。基於自己以前的經驗教訓,孫策需要找一個能與江東士族處理好關係的繼承者,而孫權此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加上張昭的輔佐自然可以處理好與士族之間的關係。

當孫權繼位以後,追封孫策長沙桓王,封子紹為吳侯,後改封上虞侯。可見孫權並沒有虧待孫策的兒子,但也不算多好。陳壽在《三國志》里是這樣評價的:「且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相比之下,後來司馬炎篡魏後,追封司馬昭為晉文帝,哥哥司馬師為晉景帝。兩者一比,高下立判。而且孫權猜忌孫策的後人,以及作為孫策女婿的陸遜。孫權對孫策必然是有愧疚的,據記載:「吳主寢疾,遣太子禱於長沙桓王廟。」換言之,孫權病倒,按理應該遣太子向孫堅禱告,卻向孫策禱告,可見其愧疚之心。孫紹死後,侯爵由其子孫奉沿襲。到了孫奉的時候,因為有謠言傳孫皓將死,孫奉將繼承皇位,於是孫皓趕盡殺絕。《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記載:「權稱尊號,追謚策曰長沙桓王,封子紹為吳侯,後改封上虞侯。紹卒,子奉嗣。孫皓時,訛言謂奉當立,誅死。」在權力面前,親情如草芥。

正是孫策傳位於孫權,孫權才能開創屬於自己的孫吳政權,與曹魏政權,蜀漢政權形成三國鼎立之局勢。雖然孫權對這些侄子們做法不夠厚道,也算是仁至義盡了,畢竟孫策後人是對孫權有威脅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解說子峰 的精彩文章:

被低估的一位皇帝,整日遊玩不理朝政,殺戮卻十分果斷
于鳳至67歲離婚,為不拖累女傭幫她找到良人,為何到死還是她倆過

TAG:娛樂解說子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