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倍即將訪華 日本真的不打算跟中國鬧了?

安倍即將訪華 日本真的不打算跟中國鬧了?

原標題:安倍即將訪華 日本真的不打算跟中國鬧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0月12號宣布,應中國總理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10月25號至27號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此訪也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來的首次正式訪華。



自2012年日本宣布將釣魚島國有化,引發中日領土糾紛起,兩國關係便陷入低谷。這幾年來,中日之間摩擦不斷,日本甚至還拋出所謂自由與繁榮之弧概念,力推TPP等,力圖打造反華包圍圈,對中國之敵意可見一斑。為什麼到現在,中日關係又出現回暖呢?


其實日本對華態度改變,今年早些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安倍訪華,只是這種變化的一種標誌性體現而已。至於這種回暖之所以會出現,從日本角度來看,主要還是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圍繞釣魚島的中日領土爭端,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性平衡。2012年日本打破過去幾十年的默契,強行啟動釣魚島國有化,等於是單方面改變了現狀。而這種做法,自然不可能為中國所接收,所以中國也隨即啟動對釣魚島的巡航,並採用各種方法,強調自身對釣魚島的絕對主權。


傳統默契既然被打破,那雙方就必須要進行新一輪博弈糾紛,通過各種方法迫使對方退讓——至少也要儘可能的在這個問題上佔據更多主動。這種圍繞釣魚島而滋生的動蕩和不穩定狀態,自然會傳到到國家層面,引發兩國在政治層面的激烈交鋒。


不過,幾年下來,情況已經有了變化。經過幾年的交鋒,雙方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新格局——雖然圍繞主權的政治聲索方面,雙方依然各執己見;但在實際操作中,基本上已經形成了雙方口頭上各執己見,但實際操作中,中國海警定期巡航,但不直接登島的新格局。



這意味著,中日已經在釣魚島問題上達成了階段性的新平衡,在出現重大外力,或者中日實力對比或國家戰略發生重大改變之前,這個平衡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既然新平衡已經出現,並為雙方事實上所認可。那麼因釣魚島博弈對中日關係的衝擊,至少短期內就已經結束。只要平衡不被打破,這裡就不會再對中日關係構成什麼實質性掣肘。


其次,中日實力對比的變化,也使得日本不得不對中國重新定位。


釣魚島衝突爆發的2012年,美元計價的中國GDP剛剛超越日本。這種超越雖然實屬必然,但真當變為現實時,勢必對日本朝野造成了巨大衝擊。「遏制中國」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日本的迫切心理需求,並能收穫廣泛的支持。這時候日本心急火燎的跟中國開撕,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6年過去,情況又發生了變化。2012年時,中國GDP只是剛剛超越日本,差距還沒拉開;但到了2018年,中國GDP已經是日本的三倍之多(2017年中國GDP13.17萬億美元;日本4.34萬億美元)。


這種變化,使得日本在極力推動反華的同時,也不得不對兩國間懸殊的實力對比,以及越拉越大的未來趨勢予以正視。

以前中日經濟體量差不多,日本在文明發達程度上還遠勝,這種情況下,日本衝到前頭跟中國開干,多少還有點底氣。現在日本擺明了已跟中國完全不是一個檔次,文明程度方面的差距也在迅速被抹平,這種情況下,繼續充當反華急先鋒,這個風險就很高了。


不管日本對中國崛起有多麼不樂見,但在現實面前,它必須要重新定義與中國相處的方式——而無論從哪方面看,跟已成為巨人的中國繼續針鋒相對,都是不符合日本利益的。所以,儘管日本無法放下對中國的敵意和戒備,也不能完全放棄遏制中國的想法,但適當改善中日關係,至少不要被中國當做刺頭來針對,這個是完全有必要的。


而特朗普上台後國際經貿關係的變化,也對安倍政府對華政策調整,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日本雖然想全方位遏制中國,但考慮到中國的實力和現實國際態勢,這種遏制,主要還是以柔性的經濟遏製為主。對此,日本前兩年力推TPP,希望通過這種辦法,打造出一個經濟反華聯盟,將中國排斥在全球主流經濟體系之外,讓對全球化高度依賴的中國經濟失去主要市場,自然而然的頹靡掉。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日本不惜在農產品等領域對美國做出巨大的讓步,目的就是要拉攏美國入伙,讓TPP之於中國經濟的遏制效力發揮到最大。


本來,安倍幾乎就要成功了,奧巴馬執政末期,已經簽字同意加入TPP。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特朗普這個民粹大嘴成了美國總統,然後上台後第一件事,就是把TPP給否了。


這下安倍就懵圈了。雖然在日本的堅持下,美國退出後TPP依然存在。但沒有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加入,光靠日本和一幫上不了檯面的小國,這種TPP根本就不成氣候。


而且,特朗普還不止是廢掉TPP這麼簡單。此君以民粹上台,宣揚美國優先,大搞貿易保護,對全球化持排斥態度。一時間,繁榮了幾十年的全球化頓有退燒之勢。


這對日本來說是很要命的。眾所周知,日本是貿易立國,本土市場狹小,國家經濟高度依賴于海外市場。如果全球化真被特朗普整廢掉,甚至僅僅是美國這個全球最大單一市場關上大門,對日本經濟的打擊都是致命的。


所以,日本堅決反對貿易保護,反對逆全球化。但日本本身實力有限不說,主權被美國高度鉗制,尤其是安倍政府一直致力於推動日本國家正常化,要做到這一點,最關鍵的就是得美國首肯。這種情況下,日本很難直接對美國硬氣。


不能直接跟美國正面開杠,但又無法接受貿易保護,這種情況下,中國就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日本可以合作的夥伴。

雖然中日在經貿方面也問題多多,甚至日本還巴不得全世界孤立中國,但在自身經貿利益也受到特朗普嚴重衝擊的情況下,與中國適當合作,在經貿問題上抵制特朗普的孤立主義行徑,這對日本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當然,特朗普政府也不是真的反對全球化。他只是不滿意的當下的這種全球化秩序和格局而已。特朗普所謂的貿易保護,反全球化只是幌子,其根本目的除了討好選民外,其實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重新定義全球化遊戲規則,讓它變得對美國更有利而已。



只不過,特朗普的新版全球化,同樣是日本很難接受的。所謂特版全球化,就是要全球大抽血,各國都必須持續不斷將大量利益給美國。


當然,如果特朗普版全球化成功,那在遏制中國方面的效力並不遜於TPP——這符合日本的利益。只是特朗普的條件太過苛刻,按這套玩法,日本根本承受不起,到時候就算能把中國玩趴下,日本自己的血也差不多流幹了。


日本畢竟不是加拿大、墨西哥,這兩個北美國家的經濟主要還是依賴美國市場。所以他們就算向特朗普屈服,導致自己跟中國的貿易關係受影響,但損失還不太大——至少自己能勉強承受。


但日本不同,它是東亞國家,中國在過去十幾年中都是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國。如果中日貿易因此大幅滑坡,對日本的衝擊是十分巨大的。


這和TPP是不一樣的。畢竟TPP規則下,美國對協議國有一定程度的讓利,所以就算中日貿易因此受影響,日本還可以從美國市場得到一些回報。但特朗普這玩法簡直是只吞不吐,不僅沒什麼讓利,對日本的扒皮程度比TPP還要狠的多。日本用這套玩法去遏制中國,等於是在中美兩頭同時受損。其結果,就算中國最後會被特朗普玩死,但這個過程中,日本的血也流的差不多了,最後光便宜了美國一家。


這種結果當然不是安倍想要的。安倍是想玩死中國,但絕對不想日本跟著陪葬。這種情況下,安倍就有必要改變策略,改善對華關係,重推中國合作。


改善對華關係,直接效果,是抵制特朗普的貿易保護和扒皮抽血——如果特朗普真的一意孤行,日本又無法接受,那至少通過對華合作,更深入的進入中國市場,可以部分抵消特朗普打擊日本所造成的損失。

而從另一方面,這種中日合作,也可以增加安倍與特朗普討價還價的籌碼。畢竟不到萬不得已,日本也是不想跟美國對著乾的。安倍所求,只不過是美國不要把日本帶入這種兩面吃癟的困境當中罷了。鑒於日本的經濟體量,如果它不配合美國,甚至挾華自重,那確實會對特朗普的遏華政策構成較大負面影響。鑒於打擊中國在美國全球經貿戰爭中的核心位置,日本的這種「反抗」,很有可能讓特朗普投鼠忌器,進而為了維護遏制中國這個核心利益,而對日本一定程度上豁免。


最後,從時機上看,現在也是改善對華關係的一個時間窗口。現在中美貿易戰熱火朝天,特朗普全球威逼利誘,試圖以自己的遊戲規則,拉起圍剿中國的經貿聯盟。這種情況下,日本這個全球第三經濟大國如果立場鬆動,對中國來說是十分有利的。為了爭取日本——至少不讓它輕易向美國屈服,中國會向安倍開出比較高的價碼——這是在單純中日博弈條件下,安倍不可能得到的。


既能對沖美國威脅,又能對特朗普形成倒逼,還可以從中國手上拿到更多好處。這種大環境下,安倍訪華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當然,安倍這麼做,也不是沒有風險。畢竟遏制中國也是日本外交的重要戰略訴求。如果自己的立場鬆動甚至左右逢源,導致特朗普圍堵中國的戰略失敗,或者無法達到滿意效果,那對日本來說,也未必符合其之願景。


不過,從安倍的角度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日本是想圍堵中國,但在圍堵的方式上,日本想要的是TPP,而不是特朗普這種只吞不吐的扒皮玩法。所以日本只要能得到特朗普豁免就行了。接下來特朗普愛咋玩咋玩,他玩贏了,日本跟著沾光;他玩輸了,那也沒事,反正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決心一時半會兒是不可能改變的,所以到時候肯定還有別的玩法出來——而這個玩法肯定就是TPP,到時候日本再加入就成。


這就是安倍的如意算盤。美中貿易糾紛的愈演愈烈,使得日本出現了全新的戰略騰挪空間,使得安倍得以憑藉自身重量級棋子的戰略地位,利用兩個巨人之間矛盾,為日本爭取更多的利益和轉圜。而安倍訪華,就是在這種大的戰略背景下實現的。


這是從日本角度來說的。而從中國角度來說,它同意改善中日關係,也有著自己的圖謀。雖然從政治邏輯上看,安倍並沒有真正放棄遏制中國的執念,甚至就算特朗普版的全球圍剿中國計劃以失敗告終,接下來十有八九還有TPP——而到時候日本肯定會積極加入。但饒是如此,這一階段改善中日關係,對中國來說,依然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並值得中國為此讓日本拿到一定好處。


這是什麼道理?中國的這種做法背後,有什麼樣的邏輯和依據?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解讀。

本文為雲石海外系列1876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訂閱全部雲石君國際時事分析系列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石 的精彩文章:

伊拉克內亂不止,國力衰敗,美國為什麼還是不能將其控制?
為什麼中國一直沒有跟梵蒂岡建交?

TAG:雲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