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未來,我們會想要什麼樣的電影院?

未來,我們會想要什麼樣的電影院?

原標題:未來,我們會想要什麼樣的電影院?


作者丨明眸 來源丨第一院線(ID:dyyx360)


這個世界有了光,然後有了影。電影是一種能夠將光影關係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現代發明。


1895年12月28日,法國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咖啡館放映成功之後,正式標誌著電影時代的來臨。


1896年,盧米埃爾兄弟僱用了二十個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電影。就是這樣,電影這種擁有藝術和商品雙重價值的文化產品,在西方商人擴大市場商業策略推動下,傳入了中國。

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借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


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京劇老旦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的部份場面。


我國電影市場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國內電影票房從2012年的170.7億元增長到2017年559.11億元,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2017年全國新增銀幕9597塊,銀幕總數已達到50776塊,穩居世界電影銀幕數量第一位。


電影,正日益已成為人們娛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技迅猛發展,變革日新月異的當下,影院的技術更新升級正如火如荼,3D、IMAX及4K等放映技術已司空見慣,一大批以ScreenX、4DX、SphereX和SoundX等為代表的新放映形式和技術正逐步推廣。


那麼,五年以後、十年以後的電影放映形式技術會是怎樣?新型的電影院將會是建設成怎樣?影院將會發展成一種怎樣的商業業態?或者,再大膽設想,二十年以後,電影院還會存在嗎?它會以一種的怎樣的形式延續?明眸願意和大家一起腦洞一番。


更逼真的視聽感受


更舒適觀影環境


《阿凡達》讓我們認識了3D和IMAX,《霍比特人》讓我知道了48幀,《比利?林恩》讓我們排隊搶購120幀。要不是這些影片的推動,國內的放映技術,大概只有銀幕在經歷從0.8K到2K到4K的緩慢發展。在國內電影行業屢創新高,電影票房節節高升的同時,我們的放映設備和技術並沒有什麼質的飛躍。


以韓國CJ公司旗下汝矣島的CGV影院為例,各種特效廳讓我們看到除了3D和IMAX,還有許多其它的可能性,像它們的ScreenX、4DX、SphereX和SoundX,這個X大約代表了無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ScreenX影廳為代表的沉浸式觀影模式影得了體驗者的一致驚嘆。ScreenX簡單點說就是三面銀幕,除了正面銀幕,兩個側翼的牆壁也可以進行放映,作為中間銀幕視覺上的延展或者內容上的補充,帶給觀眾更強的沉浸感和立體感。


ScreenX版的《大話西遊3》


SoundX是一種3D立體聲音響系統,SphereX是一種弧形球面銀幕,4DX則是通過可晃動的座椅,配合吹風、閃電、香氣、噴霧、泡泡等4D效果,讓觀眾全身心地進入電影情節。



CGV影院還配有各種個性化、定製化的特色影廳,以滿足不同觀影人群的需求。


Cine de Chef:放映廳設計得像美術館一樣,有頂級大廚烹飪料理,觀眾在品嘗美食的同時觀看電影。



Gold Class:借鑒了飛機頭等艙概念的高級放映廳,有點類似國內的VIP廳,不同是增加了小桌板,方便觀眾們享用飲品和茶點。



Sweetbox:專門為情侶設計的影廳,每組座椅之間沒有扶手,兩邊的隔板更高,形成獨立、私密的觀影空間。


Cine Kids:專門為兒童設計的影廳,影片的亮度、清晰度以及影廳座椅都專門為兒童觀眾定製,並配置專職人員在觀影過程中照顧兒童觀眾。此影廳還配有媽媽等候孩子的休息區,以及兒童觀影前後使用的圖書館。



儘管這些技術已經應用了幾年時間,但在國內還未全面推廣。全球共有84家院線布局ScreenX影廳,在中國大陸有多個城市開設ScreenX影廳,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大連、南京、長沙、成都、鄭州、西安、武漢、哈爾濱、太原、瀘州等城市。這也許代表了影院一定時期的一種發展方向。


而相關新技術仍在不斷發展,層出不窮。今年3月8日,電視巨頭海信首次展出了300吋激光影院商用方案,一舉將激光影院的使用場景從家庭延伸到商用領域,在擁有超級巨幕的同時,解析度也達到驚人的8K。這台300吋激光影院,高度達到了3.7米,相當於一個半姚明的高度,寬度更是達到了6.6米,整體的面積比一個標準足球球門還要大很多。


由於採用了激光光源,所以相比傳統燈泡投影光源色彩更加的純正,具有廣色域高亮度等優勢,8K超高清解析度可以顯示3200萬個像素,相當於是4K解析度的4倍,更是2K解析度的16倍之多。此外,超過20000小時使用壽命的激光光源還大幅降低了這套系統的後續使用維護成本。


社交娛樂功能雜糅,


拓展影院周邊


北美院線四強早就開始著力於非票房收入的經營。例如,美國最大的院線Regal積極開發電影院的其他功能,在2014年1月成功地開業了7家Cinebarre(品牌影院),為顧客在影院內提供午餐及晚餐(簡餐),包括啤酒、紅酒等酒精飲料,顧客可以在觀影時在座位上享用。


倫敦的水池電影院


英國的影院經營者曾經就影院功能的轉變展開了一場熱烈地討論。傑森?伍德(Jason Wood)是曼徹斯特藝術中心的一位藝術總監,他對當前電影院很少顧及觀眾的感受而感到擔憂:「我認為電影院不僅僅是一個電影院,完全還可以是一個可以來喝一杯的地方。」



希臘的奧林匹亞電影院


喬恩?巴倫茨(Jon Barrenechea)是Picturehouse電影院的項目發展經理,他認為電影院應該創造出更多的社區空間:「我們需要創造更多的空間給那些不想看電影的人,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那麼我們就只能把是否賺錢的主動權交給那些電影發行商了,遇上票房高的電影還好,如果遇上了爛片集中的年份,那我們可也要跟著遭殃。」


「從我作為一個電影人的角度看,所有的電影院都應該有所改變,不再依賴於票房收入,我們必須要使我們的功能多元化,否則一旦無論電影好壞,都沒有人來電影院這種糟糕情況出現,電影院就是遇到大麻煩了。」


傑森?伍德回擊他說:「那如果我們假設十年內觀眾仍然會走進電影院,而我們只是讓他們看一些《007:幽靈黨》《瘋狂的麥克斯》《小黃人》這種電影,這將會帶給我們什麼呢?」


巴倫茨反駁他的觀點道:「我的意思不是鼓勵觀眾走進電影院去看這些大片。我是想無論我們放映什麼樣的電影都能吸引他們走進電影院。」


英國Odeon和UCI Cinemas集團的首席商務官(chief commercial officer)伊恩?謝弗德認為,服務好觀眾是未來拯救影院的根本。


明眸認為,除了在技術上進行革新進一步提高影音體驗之外,影院在自身功能的擴展上也應該打開思維的枷鎖,基於新技術、商業環境的新變化和社會生活的新趨勢來豐富自己。特別是在影院越來越成為社區、城鎮的娛樂中心的情況下,影院不止於看電影——就像酒吧不止是喝酒,它的社交功能、娛樂功能雜糅,那麼影院變酒吧呢?為什麼不可以。相較之下,目前國內影城在售票賣品區、觀眾等候休息區、餐廳休閑配套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已遠落下風。

VR技術、互動式體驗


將暫露頭角


2016年3月,一家名為VR Cinema的虛擬現實電影院就在阿姆斯特丹開張。首先,它有著不同於傳統影院的形式。傳統的大沙發換成了轉椅,而大銀幕則變成了三星Gear VR頭戴設備和高端耳機。



影院有專人幫你設置VR設備


人們不再是坐在一起凝視一部電影了,他們可以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電影,每個人都能有自己不同的體驗,就好像一場靜音的迪斯科。



轉椅將替代我們熟悉的大沙發


Facebook CEO扎克伯格曾提到了許多VR的應用場景,其中就包括「坐在私人影院中與朋友共同觀影。」這也展示了電影業的未來,人們無需冒著堵車的風險擠到商場觀影,只需坐在家裡,就能觀影互動兩不誤,這就是VR的社交魅力。


「電影誕生初期,沒人會想到這種藝術形式能成為人們交流和娛樂的最重要方式,」VR影院創始人吉普說道。「我認為VR具有同樣的潛力,它將革新整個電影產業。」


4D座椅與現在大受歡迎的VR眼鏡結合在一起,完全可以成為將來遊戲的發展方向


在VR影院,人們討論的是技術和沉浸體驗,而非電影情節本身,人們真實地體驗到與技術互動的樂趣。而在內容方面,有沒有一部真正意義上可以讓觀眾參與互動的院線電影呢?


2011年,瑞士的一部影片《Late Shift》(譯為《晚班》或《夜班》)登陸影院,當時它被《洛杉磯時報》評為「世界上第一部院線互動電影」。


據明眸了解,這部懸疑片在劇情內容上與普通影片相比並無特別之處,但走進影廳後就會發現這不是一場普通的電影。觀眾需要用隨身攜帶的手機,通過連接影廳內的Wifi,然後下載一個指定APP,這是觀看電影的第一步。


在電影開始之後,隨著情節的推動,銀幕下方會出現不同的選項,這時候在觀眾下載的手機APP上同樣會出現相同的選擇,在限定的時間內,觀眾進行選擇,結果再由後台傳輸到放映系統中,最後根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控制影片劇情的走向。



電影《Late Shift》在影院放映


值得驚喜的是,為保證完整流暢的觀影體驗,在觀眾選擇的過程中,電影內容並不會暫停播放。影院觀眾儼然成了電影的一部分,整部電影設計了180 個需要觀眾進行選擇的地方,並且最終會引導觀眾看到7種截然不同的結局,而觀眾可以決定電影劇情的發展方向,不同的選擇自然也會看到不一樣的結局。


電影《Late Shift》在影院放映是呈現的觀眾選項


這些以AR或VR等手段提供體驗的顯示設備移植到影院大銀幕上的嘗試是否可行,是否能運用於院線商業推廣,也許還有待驗證。畢竟大多交互遊戲,目前只能為個別或少數用戶提供服務,而電影卻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在多種意見中,隨機地選擇一種都能使得這樣的情景延續下去,最終甚至實現和遊戲互動相同的體驗效果,這些設想可以作為下一步影院的發展方向之一。


影院自助化、數據化、


媒體化、電商化


「沒人賣票,沒人賣食品,沒人檢票,沒人放映。有的是取票機(閘機甚至可以直接刷手機)、販賣機、電影票座位識別系統、自動放映系統。如果監管到位,如果觀影顧客能把隨身垃圾帶走,如果我們的自動化程度高到可以彌補人工服務的體驗度,沒準兒一家高科技24小時營業的全自助式影城就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有資深互聯網人士認為:「影院能帶來的是用戶和流量。有用戶和流量就有媒體的屬性和價值。


自助化讓現場服務效率提升,降低管理成本,人員成本,培訓成本,緩解前台的經營壓力,減低對人的依賴度,提升細化服務質量。


數據化是通過自助設備的有效使用,通過自有平台的建設,最終實現對數據的有效管控,讓數據可以產生迴流。通過數據分析,把活躍度低的用戶刺激到活躍度高的用戶。


媒體化是讓影院可以直接連接用戶和顧客。影院除了現場媒體的打造,也需要提升線上媒體的打造,真正把流量變現,這是影院下一步需要做的媒體化服務的重要改變。


電商化讓數字營銷打造出影院的第四空間。影院通過自有的互聯網網站,手機APP,社交媒體,數字營銷,等等的居於線上所有的服務和整合,組成了互聯網端線上的新形象,而這個新形象是影院未來發展的基礎。就如星巴克的發展一樣,緊貼互聯網模式的改變,才能不被時代高速的科技發展所淘汰。

未來影院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以終端為王來解決行業定價權,第二是自助設備替代重複性的人工服務,第三是電商管理和自建電商,第四是重建影院會員體系,第五是提高影院的流量和變現能力。通過線上線下的服務打通整合,業態連接,必然給未來影院帶來無窮想像。」


人工智慧將促動


影院的終極發展形式


網上曾有定義「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對影院進行智慧化升級改造,打造集影院數據管理、會員管理、媒體內容、在線購票、互動社群、電影衍生品銷售等服務為一體的一站式影院服務平台。」


但明眸並不認為僅僅如此,「智慧」這兩個字,則是指除了自動化之外,能夠自主進行邏輯判斷、自我執行數據的處理等,重點是「自主」,而不是「自動」。其實,未來已來。


1、通過小程序連接wifi,享受極速的購票體驗,掃碼即用,也可在手機桌面上快速購票;實現會員卡線上化,結合微信的卡包功能,幫助用戶管理虛擬卡券,聚合傳統實物錢包里存在的優惠券、電影票、會員卡等信息,便捷使用。


當觀眾面臨選片困難的時候,小程序可以在掃碼瞬間,運用後台的數據分析即時判斷觀眾的喜好,自主生成符合其喜好的影片,整個過程觀眾做的僅僅是「掃個碼」,也不用去思考到底看什麼好了。


2、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指紋識別等檢票功能的運用能夠更進一步的減少人力的人本同時可以設置觀眾入場的有效時間範圍,比如設置在影片放映前10分鐘至影片結束放映之後;還能夠按照影廳來設置不同的閘機組別以及在發生特殊情況,可人工控制閘機,防止特殊情況下影響觀眾入場、離場等現象的出現。


未來,通過AI技術對觀眾面部表情的識別和跟蹤來分析觀眾對電影的反應,分析出觀眾對電影的真實評價,以及哪個橋段觀眾的興奮度最高漲,自主提供觀眾喜好的影片。迪士尼之前就已經公布了一項基於深度學習和人臉識別的神經視覺網路系統新技術:FVAE,通過實時觀察觀眾面部表情,推測在影片出剩下時間裡觀眾將會有什麼樣的表情。


3、座位功能掃碼。觀眾在線上提前選好座位,而影院的座椅則在觀眾未進行掃碼取票之前,處在摺疊或是其他無法入座的狀態,在觀眾對預定座位號上的二維碼掃碼之後,才能解鎖座椅。這樣無需取票、檢票,減少了影院的人力成本,而座椅信息則會與系統後台相關聯,對於收集觀眾觀影數據,加強影院資源整合與分析,也是一種便捷。

以後,當觀眾在掃碼的時候,系統便會自動生成數據來分析觀眾喜歡的姿勢,就不同條件,不同動作來有所指示,通過時間長短識別,個性化積累,模擬消費者的需求。比如自動按摩、自動調節形狀等,現在的座椅廠商也開始推出更具智能化的座椅,如麗江的悅動系列能讓座椅低頻震動與影廳音效產生共鳴;帥康的4D動作編碼等新功能實現了座椅的智能化……


4、賣品智慧零售。未來,觀眾通過虹膜或者人臉掃描,進入一個賣品空間(影廳口一塊由電子欄柵封閉的空間),基於後台的數據分析,在掃描的時候對消費者進行精準分析,包括性別、年齡、表情的屬性,對用戶進行畫像,捕捉消費行為,挖掘消費動機,自主選擇觀眾喜愛的食品、衍生品等,同時,觀眾也不需要自己動手付錢,帶著食物通過感應器便可以自動扣費。


到電影院看電影是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我們不僅是為了放鬆消費和娛樂,而是去體驗和自己平時不一樣的生活,也是一種文化,一種溝通。而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普通人都能通過技術的發展而主演甚至體驗任何一部影片中任何角色的人生呢?


通過基於VR技術的全感官第一視角參演,譬如斯皮爾伯格在《頭號玩家》中呈現的「綠洲」;施瓦辛格主演的《宇宙威龍》、科林.法瑞爾為主角的《全面回憶》,涉及到的在人類大腦抹去和植入記憶也是一種體驗解決方案;又或者《代理人》人描繪的大多數人類都待在家中,遠程實時腦控俊男靚女形象的機器人替身進行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雙次元生活;甚至在將來有一種技術可以直接將人的思維轉換成畫面,並進行剪輯加工,那麼我們每個人都將是導演編劇攝影師,這是否是自媒體的終極形式?而在那時,電影院到底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站在這個似乎繁花似錦卻又危機潛伏的時代,回望當年手捧「法拉第輪」與「詭盤」的電影技術先驅,我們將是心懷一種怎樣的感慨。、明眸撰寫此文絕非只為腦洞娛樂一番,趨勢預判的重要性無需多言,過去跨界碾壓、迭代消滅的殘酷現實,讓每個行業、每個個人的生存思考,必然需要前瞻與預判,畢竟過去的是歷史與文明,將來才是脈動的希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電影票房吧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電影票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