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個辭官的開國上將,能文能武被毛主席譽為「軍之良才」
原標題:他是第一個辭官的開國上將,能文能武被毛主席譽為「軍之良才」
《朱德的扁擔》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幾十年來,一直被人們傳頌著,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多次出現在課本上作為學生們學習革命精神的典範。眾多人注意到了書中的主人公朱德元帥卻比較少關心寫這篇文章的作者,作者本身也是我國開國上將之一朱良才將軍。朱良才上將(1900-1989),湖南汝城人,一生南征北戰,畢生從事思想政治工作。早年保衛過黃洋界,圍剿過張輝瓚,曾斷臂沙場;晚年作為開國上將,第一個要求退出領導崗位,還撰寫過《一根燈芯》、《朱德的扁擔》等傳世佳作,可謂能文能武,被毛澤東譽為「軍之良才」。
朱良才將軍出身於富裕家庭,讀過中學教過書,但是卻具有革命精神。1928年,朱良才參加了湘南起義,隨部隊上了井岡山,後歷任紅四軍軍部秘書、連政委、支隊政委、師政委。在戰場上,朱良才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曾多次負傷,被譽為「九死一生未下鞍」的沙場猛將。1937年初,紅軍西路軍打通與蘇聯聯繫的作戰失敗,黨中央、中央軍委成立了劉伯承任司令員、張浩任政委的援西軍。在甘肅鎮原,援西軍某團部走進來一個步履艱難的「老頭」,他竟是已經擔任西路軍紅三十軍政治部副主任的朱良才。原來,西路軍經過長期血戰,在倪家營子被敵人重兵包圍,紅軍將士又苦戰40餘天,但寡不敵眾。朱良才在祁連山中與敵周旋,最後剩下孤影一人。憑著堅定的信念,朱良才化裝東進,摸爬滾打一直走了36天,在耗盡最後的精力之際,終於找到了隊伍。
後來,由宋任窮提議並經援西軍黨委批准,朱良才被任命為援西軍政治部組織部長。對於歸來的西路軍人員,援西軍政治部迅速進行審查甄別,除了個別確有叛變行為者外,一律予以信任,及時恢復黨的生活,重新分配工作。「由於良才同志作風正派,又對西路軍各方面情況比較了解,使上述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大批西路軍歸來的同志很快走上新的戰鬥崗位。」(宋任窮語)回到延安,毛澤東作出了這樣的評價:「軍事上過硬,政治上合格」,是「軍之良才」。
1955年授銜是由於朱良才對於國家和軍隊的貢獻被授予上將軍銜,並且先後擔任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北京軍區政委等職。在戰爭年代,朱良才曾多次負傷,有兩次傷未愈就出院了,加上長期忘我地工作,積勞成疾,身體十分虛弱。他在擔任北京軍區第一政委期間,常常頭痛,痛得厲害了,就吃兩片止痛藥。為了不影響軍隊建設工作,1958年,他向軍委提出退出領導崗位。這在當時許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將軍年僅五十八歲,又在中國最大的戰略區政委的高位上,可謂位高權重,離職就意味著失去權力和特權。許多老戰友勸朱將軍掛職休息,朱將軍不願尸位素餐,毅然決定完全退休,讓位於其他人。
※周恩來救他一命他回報三次 最後為保護周恩來而犧牲
※歷史上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士兵平均活9分鐘,200天傷亡200萬人
TAG:愚人煙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