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自殺「合情合理」?有人不這麼看
隨著自殺率上升和一連串的公眾人物自殺,談論自我毀滅的最好方式是什麼?專家提議,要理解自殺者及和他仍在世的家人,積極溝通,並抵制美化自殺的行為。但流行文化卻並沒有嚴格遵守這些規則:Netflix發行的電視劇《十三個理由》引發了更多自殘事件,Robin Williams的死也引發了電影圈的連鎖反應。
音樂圈作為歷史上的自殺「多發地」,最近就如何處理自殺問題爆發了衝突。越來越多憂鬱氛圍的rap和搖滾樂內容都很直白的表現了心理健康問題,但也透露出些許浪漫氣息,而且某些藝術家也喜歡模仿科特·柯本(涅槃樂隊主唱,吞槍自殺)。但好在我們還有很多思想工作可以對倖存者做。說唱歌手 Logic2017年的大熱單曲《1-800-273-8255》宣傳了國家預防自殺生命線,告訴聽眾,他們並不是獨自承受心裡痛苦。
2015年,搖滾樂隊Twenty One Pilots專輯《Blurryface》售出了驚人的150萬張,他們於周五發布的最新專輯《Trench》中,有一首頗具爭議的優秀歌曲,駁斥了大家對自殺和早逝的一般看法。這首《Neon Gravestones》(霓虹墓碑,Neon是化學元素氖,經常用在燈管里)在鋼琴聲與鼓聲交織中,讓人起一身雞皮疙瘩,調侃了批判自殺的人。除了表達同情之外,還提出了解決自殺危機的其他方法。
主唱Tyler Joseph經常在唱與說唱間來迴轉換,但這首歌里,他的聲音卻特別脆弱、嘶啞、具有試探性。第一節副歌里,他唱著:「我們神話他們,只要他們...」,「只要他們」後面的內容留白了,只要他們怎樣呢?他所指的卻很快清晰了。又唱著:「我認為我們的文化把所失視為所得」,而這種文化讓「早點死也成為一種選擇。」他用簡單的一個單詞No,結束了這段副歌,也結束了這個想法。
越往後聽,他的聲音也開始刺耳了起來,歌中的「直播」、「討論」和「讚頌」是他放棄生命、選擇「一槍崩了自己」所獲得的回報。我想起,近來一些受關注度頗高的死亡事件—自殺、過量用藥、甚至謀殺—讓逝者的作品在Billboard排行榜上走高。Joseph唱著:「他們說『如果他都有了一切怎麼會去死呢』?」,這句描述的似乎是大眾對明星個人悲劇的偏見。「我會為孩子哀悼,但不會為國王哭泣」。
令人不寒而慄的是,Joseph把對社會的評價和自己聯繫在一起:在充滿了情感的間奏(bridge 在這裡是一個音樂裡面的專有辭彙,鏈接兩個部分)中,他要求承諾「如果我向自己認輸,你不要為我哀悼,去看看其他人。」他態度強硬,不過也已事先提醒過我們。又唱著「我不是不尊重那些離開的人,我只是在請求他們不要將死「神話」。以免被視為不尊重死者,他說,他的問題就是「誰幫過那些我們讚頌的人(逝者)?」
但很難不去想死者到底有沒有被批評過。這首歌用部分gut-punch 和PSA押韻結尾,手法就像Dr. Seuss-ian(美國兒童文學作家)的作品中的押韻一樣。Joseph承認,討論心理健康的恥辱感正在減輕,這很不錯。「但為了討論....真的有人被誤導,將這種錯誤的方式視作反擊?...心裡想著,我會好好教育他們?好吧,那既然這樣我拒絕上這堂課。
進而產生的問題就是:那麼,這種拒絕是什麼樣的呢?沒有公開葬禮,沒有集體悼念和哀樂?Joseph並沒說明悲劇是如何失控的(例如,你可以看看,群眾是如何將責備,都推到Mac Miller和Anthony Bourdain傷心欲絕的愛人身上的。)相反,他只是簡單地要求「你不會為我哀悼一天。」但一個曾感動過數百萬人的藝術家去世了,無論他是自然死亡還是非自然,都會無可避免的引發大眾集體反應,不讓粉絲記住他們很殘忍嗎? Joseph 認為唯一可以選擇的道路就是尊重努力生活的長輩。
英國聖公會牧師Giles Fraser曾寫道:「美化就是這般奸詐的謊言,它否認了大多數人們自殺其實是因為陷入絕望。他們一般受著壓抑、精神分裂、債務、無家可歸、酒精、毒癮等事情的折磨。」Joseph可能會贊同Fraser,他們反對美化自殺而且認為「neon gravestones(霓虹墓碑)」誘導了更多名人死亡。他更願意將自殺視為一種希望而不是無望:毫無疑問,追求不死很難,但這首歌與其說是問題的論證,倒不如說是提問——關於分別的難題,關於那些還活著的人們更難的題。
本文譯自 theatlantic,由譯者 Ayeshanyoga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動物園對動物的數據採集有利於動物的野外生存狀況
※你有想過為自己準備後事嗎?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