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永嘉之亂後西晉滅亡
原標題:歷史故事——永嘉之亂後西晉滅亡
要說起匈奴,在西漢時期鬧得最猖獗,後來也一直不消停。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時代,匈奴又開始蠢蠢欲動,這下曹操不幹了!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大軍平定并州,晉陽一域盡納曹氏勢力範圍。過了兩年,曹操又成為權傾朝野的大丞相,統一了北方的他,意識到大量異族壅塞軍政要衝并州的問題,必須列為十分重要的施政議程,予以優先解決。於是,曹操在晉陽周邊划了五個圈圈,這就是匈奴片區。好了,這以後就是你們的地盤啦,別鬧事,再鬧事削你!
他先把可以號令匈奴諸部的呼廚泉單于留置鄴都,鐘鳴鼎食,以上賓待之,然後把并州匈奴切分成「五部」,以晉陽為中心劃5個區域分別安置:左部萬餘落居茲氏(今山西汾陽),右部六千餘落居祁縣(今山西祁縣),南部三千餘落居蒲子(今山西隰(xí)縣),北部四千餘落居新興(今山西忻州),中部六千餘落居大陵(今山西文水)。「落」,應該是以血緣為紐、大於「戶」而小於「族」的單位。「五部」中,曹操挑選匈奴貴胄為帥(後改為都尉)承擔管理之職,另派漢人擔任司馬進行適時監督,再遣右賢王去卑駐晉陽城為監國,對「五部」給予總體協調。「五部」互不統屬,均編入所在郡縣戶籍,形成嚴密有效的管理機制。
除了「五部」分治之策,曹操另賦予匈奴所在區域「不輸貢賦」的優惠政策,安撫匈奴人的躁動之心,使之紮根新域、致力農桑。曹操對并州匈奴的「五部」分治方略收到很好的效果:一是政治上拆解了匈奴沿襲300年的部落組織結構,促使其向漢族郡縣管理體制快速轉化;二是軍事上瓦解了匈奴復國主義企圖,捻滅了匈奴東山再起的林草星火;三是文化上加速了匈奴由游牧民族向農耕民族的轉化,推進了漢匈民族的深度融合。
顯而易見的是,在汾河流域繁衍生息的并州「五部」匈奴隨汾水長流而逐漸漢化,他們紛紛改為王姓、陳姓、張姓、畢姓、黃姓、路姓,連呼廚泉單于的本姓「攣鞮」也在孫子輩改為漢皇尊貴的「劉」姓,最終全部隱沒在漢人的百家姓中。
西晉初年,不少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渭二水流域,勢如弧形,包圍晉都洛陽,形勢極不利。故武帝太康初年,侍御史郭欽請徙胡族於塞外,並以漢人實邊以絕胡患,武帝不納。惠帝元康元年,山陰令江統作《徙戎論》謂,若不立刻徙胡,晉室岌岌可危。亦不為惠帝接納。當時形勢已積重難返,既無法徙胡,即使要他們「各附本種,還其舊土」,亦不可能,故所有徙胡之議,成為一紙空文。加上政府容許胡人移入,卻不教化,只有加深胡漢兩族的矛盾;又以胡人為兵,這情況於八王之亂時更普遍,如王浚,司馬騰用鮮卑人,成都王則用匈奴。在用胡策略下,胡人盡知西晉國力虛實,只要時機一到,便起兵作亂。
八王之亂持續十六年,戰火東起河南鄴郡,西至長安,範圍不限於中央,以致生靈塗炭,盜賊四起。中原地區雖經曹魏及晉初數十年的整飭,但尚未完全重建,逢此變故,人民戰死餓死百萬以上,兩京破壞,令晉室國力大減,胡人遂有機可乘。
劉淵是西漢時期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的後裔。漢高祖劉邦將一位宗室之女,作為和親公主嫁給冒頓單于,並與冒頓單于相約為兄弟,所以,冒頓單于的子孫都以劉氏為姓。永興元年(304年),劉淵在南郊築壇設祭,自稱漢王,赦免境內囚犯,建年號為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建造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進行祭祀,立妻呼延氏為王后,國號為漢(史稱漢趙、前趙)。永嘉二年(308年),劉淵正式稱帝,大赦境內囚犯,改年號為永鳳。不久,劉淵命其子劉聰和王彌進攻洛陽,劉曜和趙固等人作為後繼。劉聰依仗連續的勝利,沒有設防,弘農太守垣延假稱投降,乘夜偷襲,劉聰軍大敗而回,劉淵穿著白衣服前來迎接。同年冬,再次徵發士卒,派遣劉聰、王彌與劉曜、劉景等人率領精銳騎兵五萬去進攻洛陽,派呼延翼率步兵接應,結果,在黃河南面將晉軍打敗。永嘉四年(310年)八月,劉淵在光極殿去世,共在位六年。劉淵死後,其子劉和繼位。不久,劉聰自西明門攻入西室,殺劉和自立。
劉聰繼位後,劉曜與劉粲(càn)長驅入洛川,與西晉軍隊周旋於河南一帶,攻陷晉台壘一百餘處,包圍洛陽。永嘉五年(公元 311年),劉曜同石勒、王彌會攻洛陽,劉曜命其部下燒毀洛陽坊市,殺諸王公及百官以下三萬餘人,將晉懷帝、羊後及傳國璽送於平陽,史稱「永嘉之亂」。攻陷洛後,劉曜又奉命進攻關中。建興五年(316年)八月,劉曜率軍圍攻長安。由於城內糧盡,無法拒守,愍帝只得赤露左臂,口含玉壁,乘坐羊車,帶著棺木,驅車出城投降。劉漢軍將他押到平陽,封為光祿大夫、懷安侯。西晉至此宣告滅亡。自永嘉亂後,開啟北方五胡亂華的局面,中原陷入胡人分裂混戰近130年,影響深遠。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