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清醒的宰相,預見遼宋議和之後內憂外患更嚴重
宋朝宰相李沆被稱為「聖相」,王夫之更是稱讚他為「宋一代柱石之臣」。李沆為相有一特點,別人都是報喜不報憂,他卻專門撿不好的事情上報,例如水旱災害、盜賊、不孝、作惡等壞事。宋真宗每次聽了之後,都慘然變色,很不高興。
副宰相王旦認為這種瑣事不值得讓天子煩心,而且丞相常常稟奏一些不好的消息,會拂逆了皇帝的心意,他向李沆請教為什麼這樣做。李沆意味深長地說:「皇上還年輕,應當讓他知道各地的艱難情況,這樣皇上才能常憂慮警惕之心。不然,皇帝血氣方剛,將來不是沉迷歌舞、美色、珍玩,就是沉迷大興土木、窮兵黷武,或是耽於祭祀神佛。我老了,來不及看著,這是你未來要操心的事啊!」
北宋與遼苦戰多年,後來遼與北宋商議和親。副宰相王旦為李沆怎麼看,李沆說:「和親好是好,畢竟能減少戰亂之苦,但是邊患一旦平息,就怕皇上會日漸滋生驕奢之心。」王旦不以為然。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還真被李沆說中了。
北宋與遼經過二十多年戰爭,終於結成澶(chán)淵之盟。當時,李沆已經去世,宋真宗認為既然「澶淵之盟」已經與遼國修好,而西夏也來納貢,大宋再沒有戰亂之虞,就意味著國泰民安、繁榮昌盛了。於是,好大喜功的宋真宗就在王欽若、丁謂等人的慫恿下,進行泰山封禪。要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他們都沒敢自以為是到泰山封禪,宋真宗又何德何能?宋真宗不僅東到泰山封禪,還西到山西汾陽去行「祭祀后土」的大禮。從此,宋真宗致力於封祀之事,粉飾太平,廣建宮觀,勞民傷財。
當時已經成為正宰相的王旦,親眼見證宋真宗正如李沆所言,因暫時的太平而驕奢無度,而他就算想規諫宋真宗,也已經來不及了。王旦此時才明白當初李沆的遠見卓識,感嘆:「李沆真是聖人,看事情那麼有遠見!」因此,時人都說:「李相太醒。」
參考書目:《宋史·李沆列傳》
文:阿風
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 迎 關 注
文藏藝術
文藏書畫
文藏
關注我們,精選好物《紫禁城》電子雜誌免費贈送給您!還是一整年的哦~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