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孩子過度玩手機的三個建議
有一個我見過最好的答案是這樣的: 與其糾結要不要給孩子玩手機,不如去尋找能給孩子帶來真實成就感、歸屬感和自主感的更有意義的活動。
1. 找到替代品
觀察孩子對什麼感興趣,找尋另外可以給孩子帶來歸屬感的事物,比如對繪本感興趣的孩子,在繪本中,也能滿足ta的好奇心和成就感。
在電子設備里為孩子下載簡單的動畫,方便控制觀看時長;在設備上裝一些電子書,讓ta覺得看書和看手機好像也差不多。
找到可以引發孩子好奇心的東西,給ta講有趣的故事,帶小孩去戶外探險、旅遊、踏青的時候也可以附帶上相關的小知識和故事。
和孩子一起記錄經歷過的趣事,培養對事物觀察,思考的習慣,還提高了學習、分析、表達、溝通、邏輯思維等能力。
2. 以身作則
我們可以把視線從孩子身上移開,關注到自己身上,因為父母的行為方式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先管理好大人自己的行為,形成一種學習的「場」,自然而然會影響到孩子,也就會形成良好的習慣。
要不然我們在管教孩子不要玩手機的時候,ta會回答你說:「你也整天玩手機啊,為什麼不讓我玩?」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說「父母不能玩手機了」,父母給孩子的示範不是不玩手機,而是專時專用。只是避免出現以下情況: ▼
媽媽在監督孩子做作業,一邊要求著孩子專心努力認真,一邊自己坐旁邊玩手機。
孩子放學回家,想找爸爸聊天,可是全程爸爸都專註著手機上的鬥地主,有一句沒一句地應付著。
3. 做約定
可以與孩子做個約定,可以玩遊戲,但是玩耍時間是需要「購買」的,用學習時間來換取玩遊戲的時間。
比如可以學習1個小時,可以得到0.5-1小時遊戲時間,視情況而定,而且每次學習和玩遊戲的時間都要記錄下來。
前天,有一位家長就跟我們分享了關於如何「和孩子做約定」很棒的做法:▼
幾年前,我曾見過一個「最不依賴手機」的孩子,核心原因並不是他有多出色,而是因為他的家庭為他創造了一個「不需要依靠手機來滿足精神需求」的環境。
「老師其實我平時很少用手機的,你有事的話打我家裡電話或者找我爸媽哦~」
「為什麼你不用手機呢?」
「因為沒什麼可用到的啊,回家後,晚上吃好飯會出門散步,隨後打打乒乓球,在家就看書,有時候還會和家裡人一起看一場電影。」
如果孩子一直在玩手機,說明ta缺少的是一個:比手機更有意思的生活環境。
當孩子在生活中尋找不到興趣和成就感時,就只能在手機中尋找。讓孩子不沉迷遊戲的方法,就是陪伴孩子尋找生活中的樂趣和成就感。
內容來源: 父母堂 感謝原創,支持原創,如有侵權,馬上刪除。
※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都在與父母的關係模式里
※培養高智商孩子的35個方法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