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商人禁止穿絲綢和乘車騎馬,是什麼讓漢朝重農抑商?

商人禁止穿絲綢和乘車騎馬,是什麼讓漢朝重農抑商?

作者:蘇子韜,山西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本科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在中華民族所生存的這一片土地上,南北各有一條橫貫東西的大河:長江與黃河。這兩條河流使得上古時代的先民選擇了發展農業,使得在中華文化的基因里就重視農業,原因有二:

黃河與長江有著豐沛的河水。兩河皆發源於作為地球第三淡水儲藏地的青藏高原,源源不斷的冰川融水攜帶著養分豐富的泥沙注入到兩河中,為兩河中下游地區的人民帶來農業發展所需的灌溉水源與肥沃的土壤。

黃河

東西流向的兩河使得先民不得不沿河定居發展農業。首先,原始社會的人缺乏長途跋涉的力量,沿著水源遷徙是最佳選擇。在遠古中國只有沿著兩河上下游遷徙的行為就留下了一個俗語叫「走南闖北」,因為脫離水源而遷移需要極大地勇氣;其次,東西流向就使得整個流域基本都處於同一氣候區,當大氣候發生變化時整個流域皆為同一氣候,此時再東西遷徙已無意義;再次,因上述原因不便「逐水草而居」的中華先民就過上了定居生活。狩獵所得食物不便儲存,因其易腐爛而無法滿足定居生活的要求,遂以採集植物莖葉果實為主要生活方式。最後,偶然間先民們發現掘地儲存之後的植物種子能夠生長發育結出新的可食用的東西,而且由於東亞地區四季分明,動植物都有季節性變化,先民們發現掘地儲存的種子與這些變化有關,於是依靠這些變化之間的聯繫就慢慢開始開始了有意識的原始農業活動。

三江源

得天獨厚的條件以及自古以來重視農業的思維慣性是漢朝重視農業的思想根源。同時現實原因也有二:

局勢所需。漢王朝歷經反秦戰爭與楚漢戰爭才得以建立,開國之初社會蕭條,皇帝出行坐的車都找不齊顏色相同的馬來拉車;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十分脆弱,難以渡過難關。整個社會百廢待興。建國後還有北部匈奴邊患與羌人叛亂等,需要穩定的後勤保障。農業作為封建王朝之本,此時急需國家政策的支持來恢復農業生產進而鞏固政權。

楚漢爭霸

商人不道德的行為與社會價值觀的轉變。開國之初各種物資短缺,商人趁機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兼并農民土地,大發國難財,擾亂了經濟秩序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因此國家採用打擊商業、保護農業的政策。漢初採用「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後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儒學作為官方的正統思想。儒家主張人要當「君子」,趨利則乃「小人」所為,這就使得商人逐漸被人們所厭惡。

參考文獻:

【1】《中國農學史-上冊》中國農業研究所

【2】《論西漢時期的重農抑商政策》何坤謙 史曉霞

【3】《西漢農業詔書探析》符奎

【4】《第一農業文明》陳綬祥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歡迎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盛世危言,西晉郭欽的「徙戎論」到底說了什麼?
鑄幣、鹽、鐵、酒國營,為何說漢武帝的蓋世武功離不開經濟改革?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