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探測中國亮出利器,2019年12月發射首顆試驗衛星
就在中國首次載人航天發射日之際,10月15日今天,新華社等國家級媒體集中發布一則重要消息:2019年底計劃發射首顆太空引力波探測技術試驗衛星。
這意味著:中國在空間探測引力波領域,即將率先跨出第一步。
這將是繼量子通信後又一個全球領先的尖端科研突破。
所謂天琴計劃
(TianQin Project)
其實是一種很形象的說法,就是在10萬公里高度的地球軌道上部署三顆探測衛星,組成等邊三角形隊形,就好像太空中安置的一部巨型豎琴,每個邊長達17萬公里,如同豎琴的琴弦。
科學家就是利用這種琴弦——裝備的激光干涉測量、慣性感測器等尖端技術,捕捉/感知來自宇宙深處的時空漣漪,引力波信號——正是科學家努力尋找的撥弦者。
我們知道,早在1916年愛因斯坦就曾預言引力波的存在,直到一百年後的2016年,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首次發現引力波。
而在此之前,人類探測宇宙奧秘的唯一利器就是光。引力波,正在為人類打開一扇嶄新的探索大門,前途無量。
為啥要把引力波天文台部署到太空,而不是像美國LIGO那樣設在地面?
其實很簡單,除了能夠避開地面各種干擾外,太空引力波天文台的最大優勢就是具有超高靈敏度,能夠探測到低頻引力波。相反,大名鼎鼎的LIGO只能探測到高頻引力波。
這就意味著:未來部署的中國天琴很可能顯示出明顯的後發優勢,從而達到引力波領域前所未有的探測高度。
天琴計劃由中山大學主導,2016年正式啟動,包括建設研究大樓、超靜音洞穴實驗室、地面觀測中心等,建設預算10億人民幣以上。
而項目總預算高達150億人民幣(23億美元)。相比之下,目前最大的引力波天文台LIGO總投入6.2億美元。
天琴計劃目前的部署時間表
2016~2020年:部署首顆太空引力波探測試驗衛星,利用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測試超過地月距離的激光測距技術。
2021~2030年:發射下一代引力探測衛星,部署慣性感測器、無拖曳控制系統、激光干涉儀;衛星間激光測距、高精度加速度感測器。
2031~2035年:部署完成三顆探測衛星,組建高精度衛星編隊飛行、皮米級空間干涉儀、飛米級無拖曳控制系統。
當然,天琴計劃並非獨此一家,與之類似的還有歐洲激光干涉空間天線計劃(簡稱LISA),最早與NASA聯手啟動,2013年改由歐空局獨立研製,目前處在設計階段,計劃2034年投入運行。
天琴計劃示意圖
LISA計劃示意圖
兩者最大區別在於
天琴計劃三顆衛星圍繞地球運行,LISA三顆衛星繞太陽運行。另外,探測波段也是稍有不同,從目前設計能力來看,天琴更勝一籌,探測波段要比LISA高10倍。
不過,按照計劃推進時間表來看,兩者最終建成的時間點差不多,都是2030年代中期。暗地裡互為競爭,但在科學探測上,又是合作互補。
可以預見,天琴計劃將會為人類探測引力波獻上更強大的利器。最前沿實驗物理領域,中國將佔有一席之地。
※脈衝星發現者錯過了44年前諾獎,如今卻贏得300萬$最高獎金,結果全捐了……
※美國太空軍1.3萬人,預算130億美元
TAG:三體引力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