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鷲等腐食性動物為什麼毒不死?生物學家研究後找到3個答案
自然界中的動物按照食性可分為肉食性、植食性和雜食性動物,三種食性的動物中雜食性動物可食用食物範圍最廣,覓食難度最低。相較之下,植食性動物覓食存在季節等局限性,而肉食性動物在覓食時會遭遇更多的限制,如動物本身的戰鬥力、追捕獵物的速度、特殊的行動器官以及被捕食對象的健康狀況等等。
因此,肉食性動物的覓食難度相較其他兩類動物要大一些。不過,肉食性動物又可分為捕食性動物和腐食性動物,後者以死亡後的腐爛動物屍體為食的部分肉食性動物覓食還算容易,就是食用腐爛肉不免讓人擔心這類動物的進食口感和健康狀況。
從事相關研究的生物學家打消了人們的這種擔憂,他們解釋稱,腐爛肉類相較剛捕殺的動物屍體確實存在更多的致病菌等有害細菌,若是捕食性動物食用大概率會生病,輕則腸胃不適重則危及生命。但是,腐食性動物食用則不會出現上述病症,因為動物食性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產生的,此類動物既然能夠以腐肉為食必定進化出抵抗細菌的能力。
研究人員以典型的腐食性動物禿鷲為例,詳細介紹了此類動物能夠食用腐肉又不受細菌困擾的原因。
一是,胃酸。一般情況下,肉食性動物的胃酸普遍高於其他動物,這樣有利於消滅食物中的致病菌。腐食性動物體內的胃酸含量要更高一些,所以大部分致病菌進入禿鷲胃內就會被消滅。
二是,微生物。禿鷲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與部分致病甚至致命細菌之間出現了一種類似「共生」的關係互利互惠。如禿鷲體內含有梭狀芽孢桿菌、梭狀桿菌、灣炭疽桿菌等多種致命細菌,但是這些細菌並不會對禿鷲產生作用,反而成為禿鷲腸道內的微生物群落,禿鷲的進食則為這些細菌提供了大量蛋白質。
三是,免疫系統。禿鷲在於食物中的細菌反覆鬥爭的過程中產生了部分抗體,這些能夠抵禦細菌或毒素的抗體逐漸演化成禿鷲免疫系統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禿鷲等腐食性動物體內擁有特殊的「解毒」能力,所以才能夠久食腐肉卻安然無恙。其實,這類動物吃腐肉看起來是有些令人作嘔,但它們之所以食腐也是生存環境所迫,同時這種食性還有助於屍體清理,一定程度上保護野生動物不受傳染病侵擾更好地維持健康。所以既然這種食性不對腐食性動物本身產生傷害,對於整體生態環境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筆者:三體—小遙
※運動是預防「老年痴呆」的最好辦法,科學家研究後,說出其中原理
※不同的雞蛋外殼顏色,隱藏不一樣的營養,你知道哪種更有營養嗎?
TAG:宇宙科學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