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子:風雨將逼人,鬼神如脫壁!
唐代人才輩出,然而被人奉之以「聖」的,只有三人——「草聖」張旭,「詩聖」杜甫,「畫聖」吳道子。
據說吳道子性格豪爽,不拘小節,「每一揮毫,必須酣飲」,因此,經常是醉中作畫。
當時,長安、洛陽一帶寺廟林立,吳道子曾作壁畫三百餘間,而間間情狀各不相同。
傳說他描繪壁畫中佛頭頂上的圓光時,不用尺規,直接揮筆而成。
在龍興寺作畫的時候,觀者更是水泄不通,"長安市肆老幼士庶,競至觀者如堵",吳道子揮筆作畫,往往像一陣旋風,一氣呵成。
天寶年間,玄宗讓年已62歲的吳道子去嘉陵江寫生。
吳道子到了嘉陵江,沒有現場作畫,而是認真觀賞這無限風光,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用心去體會,之後便兩手空空回到長安。
玄宗問他寫生稿積攢幾何,他卻說一紙未得。
玄宗生氣之餘,嚴命他在宮殿壁上作畫。
吳道子口頌"臣無粉本,並記在心",而一日間揮成"嘉陵江三百餘里"。
直讓唐玄宗讚嘆不已,認為該畫和在此前不久另一位畫家李思訓用幾個月功夫畫成的嘉陵山水一樣美妙。
吳道子是中國山水畫的祖師,而他的人物繪畫更是「冠絕於世」。
中國畫最講究的是線條,而吳道子所繪人物,善用狀如蘭葉條之線條表現衣褶,使之有飄舉之勢,人稱「吳帶當風」;
又因他喜以焦墨勾線,略加淡彩設色,又稱「吳裝」。
吳道子一生畫的題材最多的是佛畫。
相傳,吳道子畫過《地獄變相圖》《寶積賓伽羅佛像》《維摩經變圖》等畫,據宋代內府收藏畫卷記錄,還有《帝釋像》《摩那龍王像》《擅相手印圖》《佛會圖》等等,共計93件之多。
吳道子存世可靠畫跡者,又首推《送子天王圖》橫卷,縱35.5厘米,橫338.1厘米。
不過也說真跡已經沒有了,此圖系宋朝摹本,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送子天王圖》局部)
《送子天王圖》又名《釋迦降生圖》,乃是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繪畫,該圖場面宏大,細描剛韌,情節生動,描繪傳神,是吳道子的傳世傑作,被稱為「天下第一畫」。
圖分兩段,前段描繪天王送子的情節,後段描繪釋迦牟尼佛降生後,其父凈飯王和摩耶夫人抱著他去向諸神禮拜的故事。
圖中繪人物、鬼神、瑞獸二十多個,天王威嚴,大臣端莊,夫人慈祥,侍女卑恭,鬼神張牙舞爪,瑞獸靈活飛動,極富想像力而又畫得極富神韻。
(《送子天王圖》局部)
吳道子還畫過多幅鬼神圖。
傳說他的《地獄變相圖》,畫得特別傳神,殺豬宰羊的人看了嚇得紛紛改行。
《山鬼圖》是河北曲陽岳廟的碑刻,相傳也為吳道子所繪。
畫中描畫一個形似惡魔的力士,肩扛利器,凌空騰躍,天衣飛揚,滿壁風動。
《維摩經變圖》則是吳道子的另一幅傑作。
畫中的摩詰手執塵尾坐於胡床之上,身子前傾,凝神聚眉,思慮深邃,成竹在胸,線條流暢剛勁,一氣呵成。
後人稱讚它「虯須雲賓,數尺飛動,毛要出肉,力健有餘」。
吳道子雖是畫工,但史料記載,他先隨張旭、賀知章學書法,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悟畫法,這樣的「打通」能力也是獨一無二。
公孫大娘是開元盛世唐宮第一舞人,善為「劍器渾脫」之舞。
吳道子觀賞了公孫大娘舞「劍器」後體會用筆之法,畫藝大進。
有一天,吳道子在洛陽遇裴旻和張旭。
裴旻以金帛請吳道子在天官寺為亡父母作畫超度;吳不受謝金,曰「聞將軍之名久矣!如能為我舞劍一曲,足抵當所贈。觀其壯氣,並可助我揮毫」。
裴即翩翩揮劍起舞,吳道子奮筆作畫,「俄頃而就,有若神助」。
張旭也乘興揮灑,一壁狂草龍飛鳳舞,時論以為「一日之中,獲三絕之觀」,傳為有唐一代佳話。
吳道子能從不同藝術門類悟出畫理畫法,更可證明天才卓越,非同凡俗之手。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蘇軾非常欣賞吳道子,曾稱讚他的藝術為「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好理於豪放之外」。
蘇東坡更是在《書吳道子畫後》題記中評曰:「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所謂遊刃有餘,運斤成風,蓋古今一人而已"。
吳道子在民間享有崇高威望。
自隋唐以來,民間畫工的行業組織一直奉吳道子為本業祖師。
直到民國時候,同業公會會館中皆設立吳道子像,朝夕受香火供奉。每逢大祭年祭,還要行三跪拜大禮,有如拜財神拜關公。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吳道子締造了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傳奇!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學國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
學國學網
我是有趣的國學公眾號
TAG:學國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