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賣衣服做到全球第二,秒殺以純、美邦,曾關店400家的它是如何實現逆風翻盤的?

賣衣服做到全球第二,秒殺以純、美邦,曾關店400家的它是如何實現逆風翻盤的?

原標題:賣衣服做到全球第二,秒殺以純、美邦,曾關店400家的它是如何實現逆風翻盤的?


作者:TOP營銷


來源:TOP營銷(ID:TOP_MKT)


轉載請聯繫授權(微信ID:laodianzhuli)


近兩年,國貨崛起的口號越炒越熱,許多國產品牌紛紛來搭這趟車,逆襲之勢造的風風火火。

而有一家大家都知道且總被調(嫌)侃(棄)的企業,卻默默地做到了全球第二——它就是森馬


不相信?難以置信的還在後面↓↓↓


「森馬完成了對法國高端童裝Kidiliz,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童裝集團。」



被大家調侃為城鄉結合部專屬的那個森馬?什麼時候變成了童裝公司?還做出了全球第二的成績?


別急著驚訝,森馬背後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的事~


01


鎖定年輕人消費市場


創大眾服飾名牌


森馬創始人邱光和1951年出生於溫州甌海。

提起浙江溫州,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做生意、有錢。不巧,邱光和家是當地最窮的一個。


不過可能是在瀰漫著商業氣息的溫州長大,容易受環境影響,邱光和投入了從商的大軍中。


他開過電器行、辦過代工廠,曾在溫州有數十家連鎖店,生意失敗後還涉足過房地產,豐富的商業經歷給他日後的創業培養了穩健的行事作風。


1996年,邱光和看準了中國品牌服飾在未來的發展前景,一手創造了森馬。



和剛創立一年的美特斯邦威一樣,森馬的品牌定位為休閑服飾。網路流傳,邱光和曾經做過美邦的代理商,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森馬的早期發展模式和美邦很像。


至於為什麼森馬和美邦等品牌都是在那個時候創立發展,且都選擇了休閑服飾這一領域,我們看看彼時的時代背景就能理解了。


90年代是信息化時代,互聯網的發展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一成不變的市場被外來的信息攪動起來,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以年輕人為主力的市場。


那個時候的80後才十幾歲,年輕氣盛,喜歡新潮文化。彼時,港派流行服飾進入內陸,港派服裝以休閑為主,設計、裁剪都很簡單,搭配穿起來卻意外的耐看,深受年輕人的青睞。


森馬定位休閑裝,高歌猛進的發展是自然而然的趨勢。


其一,這得益於我們前面提到的時代背景,此為天時。


古人說「亂世出英雄」,亂世這個詞放我們現在來說,就是市場需求。不可否認的是,有些人的成功,還真就少不了市場需求造就的那個「風口」,邱光和就遇上了。


他意識到,90年代,正是大家睜眼看世界的時候,而時代發展中的中堅力量,就是年輕人。這個時候的年輕群體,帶著即將邁入新時代的朝氣與拼勁,必然是有著極大活力的消費主力軍。


風口抓住了才算是機遇,邱光和抓住了。


其二,年輕人的流行,更迭周期短。


為什麼不選中年或老年的消費群體下手?當然是沒大市場呀!


那個年代的中年人都是60、70後,大部分人都是從「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日子過來的,對於他們來說,快銷服裝的性價比太低了,房子之類的耐用消費品才是他們的市場。


所以森馬以「創大眾服飾名牌」為發展宗旨,這其中的「大眾」,自然還是年輕人的主場。


市場定位做的好,加上銷售業績不用愁。儘管有美邦在前氣勢洶洶,森馬也遇強則強緊隨其後,一路發展過來,不僅沒有受壓制,反而快速打響了名氣。

說到這,我不禁想感嘆一句,那個時候以年輕人為客戶群體的企業,只要是捨得花大價錢打廣告、請明星做代言的,都發展的不錯。


明星代言、廣告轟炸,森馬一路高歌猛進。


02


2012掀起電商熱潮


倒逼森馬轉型擁抱互聯網


自森馬和美邦等一路的競爭和發展,企業也越做越大,但人生總是起起落落,一家企業的發展有高峰就會有低谷。2012年,森馬的高歌之路遇到了困局。


原來,2011年,森馬門店凈增1400餘家,到2012年,森馬在全國的門店更是達到了4420家,這個擴張速度堪稱「恐怖」。


但快速擴張的同時也帶來極大的庫存壓力。一路的野蠻生長也總有遇到市場疲軟的時候,且前有「外來物種」優衣庫、H&M、Zara入侵,後有電子商務的衝擊。



阿里巴巴的2012年,一定是被加粗標紅的。那一年的雙十一被業內成為11.11的爆發點,淘寶和天貓的交易額至當月底就突破了1萬億。數據告訴我們,實體零售業要變天了。

傳統零售業的各個領域都開始尋找新出路,邱光和也選擇「化敵為友」。


2013年,邱光和關閉了400餘家營收不好的門店,開拓電商渠道以去庫存,森馬開始轉型擁抱互聯網。



當然,邱光和不只是把線上渠道當作去庫存的一個路子,更是開足馬力攻入電子商務。他整合上下游供應鏈、加強品牌管理,上線了線上專有品牌「哥來買」。


哥來買主打潮流時尚男裝概念,走「高質平價」的品牌風格,由韓國偶像金秀賢代言,「男神的襯衫」這一定位就算是落住了腳。


由此,森馬電商也從最開始的清理庫存的渠道向O2O的方向成功轉型。


邱光和的果斷使得森馬得以化險為夷。


03


品牌年輕化


多項舉措實現基因重組

如果邱光和的發跡靠的是準確的市場定位,那他近幾年的洞察就是實實在在令人佩服!


做年輕人的服裝生意,最大的挑戰還是消費者對於時尚的新鮮感變化太快,畢竟所謂時尚的標杆方向是動態變化的,一成不變就是死路一條。


那麼,森馬為了「與時俱進」把握消費者需求而做了些什麼呢?


其一,渠道優化,店面升級。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時尚的定義及追求也與以往不甚相同。


曾經深受中學生和大學生喜愛的森馬被吐槽「土」「城鄉結合部的品牌」,為了改變這一形象,邱光和首先開始重點拓展購物中心等高端商業區的新型店鋪。


這是一個看臉的世界,門店相當於是品牌的臉。作為一個年輕休閑服裝品牌,自然是要迎合年輕消費者的審美。


追求時尚的年輕人喜歡去哪邱光和就把店面設在哪,選址在購物中心直接拔高了森馬的品牌形象。


不僅如此,森馬還對很多重要地段的店面進行了視覺升級。


由此,森馬踏入了脫土向洋的改造之路。


其二,logo改版。


換logo是森馬品牌年輕化極為重要的一環。


環境在變,社會流行文化在變,消費者的審美也會隨之改變。企業換標很常見,所以要在新舊logo上做文章,森馬有自己的一套。


森馬的早期海報不知道有沒有朋友看過,大家自行感受一下



綠到人發慌的底色,「穿什麼就是什麼」這一slogan,曾經看起來個性十足的標籤早已過時,變為了人們調侃的對象。


森馬的換標,捨棄了傳統的過於「接地氣」的品牌形象,去掉繁瑣的筆畫,只留下原logo中的英文字母,以極簡、現代、全新的形象面對消費者。


簡單的字母和配色讓Semir與各路設計的匹配度更高了,無論是放在那個場景下都不會突兀,且自帶時尚元素。



換標之後的森馬海報,一下就從髮廊雜誌水平提升到時尚畫報水平!


其三,狠抓設計。


品牌升級,換門面logo終究還是治標不治本,要想徹底改變消費者對森馬的印象,樹立品牌新形象,還是要踏踏實實從產品出發。


曾經,森馬的衣服是這樣的↓↓↓



這樣的↓↓↓



現在,是這樣的↓↓↓



前後畫風變化之快讓人懷疑森馬是不是參加了變形記。


其實,這是森馬攜手設計師C.J.Yao的作品,這組服裝設計登上了今年的春夏紐約時裝周秀場,向全世界呈現了一場不一樣的中國YOUNG時裝秀。


現在的年輕人有很強的獨立意識,他們不再一味地「崇洋媚外」,也不盲目自吹自擂。


一方面,他們第一時間就能接收到來自西方的主流時尚,一方面,在中國文化被推崇的今天,他們又有著強烈的民族情懷。


森馬正是把握住了這一點,在向時尚靠近的路上,並不是照搬西方流行,而是著力發掘中國文化,致力於傳播中國的時尚精神。


另外,此次的時裝秀不僅讓森馬圈了一波粉,更為品牌自身走向潮流國際化奠定了基礎。


04


佔領兒童服飾高地


打造多元化兒童產業鏈


早在十幾年前,森馬的童裝版塊就已經展現出了其巨大的潛力。


2002年,邱光和看到了中國童裝市場的發展空白,成立了童裝品牌Balabala定位在小康及中產階級消費水平,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國童裝品牌中的NO.1。


雖然經濟發展迅速,但我國的童裝行業仍然有許多市場空白,成長空間巨大。


調查顯示,除了Balabala市場份額稍高,其他品牌的市場份額都一般,且銷售過於分散,沒有形成成熟的市場分層,也未出現童裝巨頭。


相對於低下的行業集中度,我國的童裝市場需求卻節節攀升。



近幾年消費升級、消費分級的趨勢高漲,加上人們對於兒童成長愈發關注,邱光和早已預見到兒童市場的發展勢不可擋。


而前段時間,森馬完成了對歐洲中高端童裝領軍者——Kidiliz集團的收購,加上早些年布局的低於主品牌價位的不同子品牌,森馬在童裝領域形成了多元、豐富的市場劃分體系。


近幾年,森馬的品牌戰略都是圍繞「童裝」、「多品牌」、「國際化」展開。不得不說,邱光和擁有著對服裝行業發展的準確判斷,能時刻把握市場需求變化。


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一下,在未來的發展中,邱光和依然會堅持童裝市場的拓展覆蓋;同時,在休閑版塊,森馬的國際化之路也剛剛開始。


-END-


歡迎留言,穿森馬就是森馬~


版權問題、投稿、爆料、商務合作請加微信/QQ:288133967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來汽車 的精彩文章:

TAG:未來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