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曉謎底:為何50萬美軍10年攻不下越南,中國不到一月就大勝
美國10年越戰,投入54萬大軍,花費上千億美元,最後也只能在1973年敗退。僅僅2年以後,越軍就攻克了西貢,統一越南。而我國在1979年經過1個月戰鬥就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裡的原因是什麼呢?
美軍在1963年在越南的兵力為1.63萬,1965年在越南兵力為2.33萬,1966年美國在越南兵力為18.4萬,1967年,美國在越南兵力為45.6萬,到1973年增加到了54萬。這就犯下了逐漸增兵的添油戰術的錯誤。
美國陸軍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從1966年至1967年,在南越的絕大多數戰鬥是小型伏擊戰,而且通常是在鄉村伏擊美軍部隊。被派往戰場的大部分美軍士兵是缺乏作戰經驗的新兵,結果非常糟糕。
因為他們作戰的對手大都是久經戰火考驗的游擊隊員並且在本土作戰,而讓這些美軍新兵學習一些作戰中得以生存的經驗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為期一年的「海外服役期」意味著具有作戰經驗的老兵不斷地離開南越,而一些沒有作戰經驗的新兵作為補充兵員不斷地取代他們的位置。
美軍逐漸被拖入了無窮無盡的持久游擊戰當中,只要美軍大面積分布在越南,每天進行巡邏,就會不斷遭到越軍的襲擊,而美軍又不敢越過17度線,去摧毀越軍大本營。因此,這種游擊戰就只能沒有盡頭的持續下去。
美國將軍科盧拉克認為,北越把勝利寄希望於使美軍遭受足夠的損失以「逐步削弱我們國家的意志而迫使我們停止對南越的支持」。美軍司令威斯特摩蘭在他的回憶錄中稱:「如果一位西方的指揮官像武元甲那樣損兵折將的話,他將很難在指揮官位置上撐上幾周時間。」
實際上,武元甲相當謹慎,和那些主張全面進攻南越而達到速勝效果的其他北越將領不同,武元甲相信那種少損失兵力的持久作戰更穩妥。但是,只要能夠贏得最後勝利,武元甲寧願付出被美軍指揮官們稱為不顧後果的犧牲。而我軍在1979年的勝利,關鍵在於一次投入全部主力,數十萬大軍和近萬門火炮,在同一時間投入戰鬥。對戰役縱深內的越軍主力,進行圍獵式的殲滅戰,在取得戰役勝利以後,迅速回師。
這樣,就根本不給對手發動大範圍長時間游擊戰的條件。通過一次大規模的猛烈打擊,讓對手不敢再輕舉妄動。這是戰略的勝利,如果美國敢於一次投入大兵團,進行幾場大型殲滅戰,然後撤軍,局勢有可能會好於美軍那種添油戰術,長期駐軍,分散駐防,反游擊戰的模式。
※為何中國導演天天清宮戲,很少拍攝明朝戲?就一個原因不好賺錢
※大規模炮擊!突然中斷與俄羅斯友好條約:俄軍緊急調精銳部隊馳援
TAG:精兵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