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離奇跑路,揭秘這家理財公司20億騙局始末
來源丨經濟觀察報
作者丨王涵、黃一帆
前期野蠻生長的第三方理財會是繼網貸之後又一個風險領域嗎?潮湧背後泥沙俱下。國慶前夕,隨著嘉豐瑞德(上海)投資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下稱「嘉豐瑞德」)董事長薛李鵬發文稱「以如此不光彩的方式結束」,一場第三方理財創始人跑路,以及其代銷產品的P2P公司產品無法兌付事件在投資者的震驚中上演。
經濟觀察報記者獨家獲悉,嘉豐瑞德受害者多達2600餘人,薛李鵬因涉嫌非法吸收存款20多億元被經偵立案,並於10月7日列為重點人員在逃,出逃時間9月17日。
時間回至9月25日,薛李鵬在《致客戶書》將這家名曰第三方理財公司涉嫌非吸的情況推至檯面上,並變相公開了跑路事實。在這封信中,薛李鵬同時將嘉豐瑞德代銷的上海宜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宜盛」)拋出來,稱宜盛挪用資金導致嘉豐瑞德資金斷鏈,經營困難。
隨後,宜盛董事長潘章雲在公司官網上公布客戶書稱,與嘉豐瑞德僅屬於合作關係,涉及宜盛和本人的相關內容不做評論,並表示絕不會跑路。但私下跟投資者說,資金是被嘉豐瑞德挪用,此番評論被投資者視為雙方高管互相推諉扯皮。
正是這樣的曝光開端,將嘉豐瑞德和宜盛藏匿的利益關係公開化,損失慘重的投資者組建維權團隊並報案。
經濟觀察報經多方調查發現,嘉豐瑞德的理財產品所投標的不僅含大量假標、投資項目虛構,而且通過公司高管註冊殼公司與客戶簽約收款;此外,該公司代銷的宜盛P2P平台「宜盛寶」早在數月前已出現兌付危機,至今仍未與銀行建立三方存管。
或許,進入門檻之低導致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遍地開花,加之理財師良莠不齊,資金空轉甚至自融等亂象頻繁;中國可謂世界上私人財富成長最迅速也是私人財富管理規模最大的國家,第三方理財市場亟待理性回歸正軌,如何讓粗放發展的理財市場健康發展拷問監管藝術與智慧。
1
薛李鵬跑路
雖然薛李鵬發布公開信的時間是9月25日,但記者獲悉薛在9月17日已經出境。投資者從內部員工處獲悉,「薛曾聲稱到台灣籌款,之後便杳無音訊,直到底層員工收到上述公開信後方知薛李鵬捲款跑路。隨後,部分投資者和員工向經偵報案,嘉豐瑞德副總程儉、財務總監王瑞英、投資部總監冉文君、第一、二分公司總經理陸佳明、陳真等高管被拘留。」
據公開資料顯示,嘉豐瑞德在2015年註冊,為台港澳法人獨資有限責任公司,由香港嘉豐瑞德資本集團全資100%控股,主要從事固定收益類理財、私募基金類理財,海外保險代理等業務的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但記者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並未發現嘉豐瑞德取得相應資管牌照,也無私募管理人資質。
「我們當時是在網頁上看到嘉豐瑞德推廣信息,對方宣稱是香港背景,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憑藉九級風控體系實現盈利。」投資人張潔告訴記者,「但事情敗露後,我們發現和香港資本沒有任何關係。這只是當初薛李鵬買的一家香港空殼公司,沒有實體業務、辦公地點和員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8日,嘉豐瑞德在老辦公場合舉辦喬遷儀式。但該樓物業告訴記者,嘉豐瑞德已入駐辦公兩年有餘,並不是近日才遷入,對舉辦儀式充滿了疑問。對此,投資者認為:「嘉豐瑞德的騙人伎倆,假模假樣的喬遷儀式為的就是吸納更多的客戶圈錢。」
同時,嘉豐瑞德善用各式福利「籠絡」客戶,比如答謝晚宴,日本出境游等手段。若在活動中,老客戶向理財師推薦新客戶,則本期收益將上升近10個點。此類福利亦拉長了受害者的鏈條。投資人張潔的丈夫告訴記者:「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沒有那趟日本旅遊福利,我都不知道家裡做這筆理財。」
投資者透露,早在數月前嘉豐瑞德員工就出現大量離職情況,而高管層對嘉豐瑞德的內部情況一清二楚。例如高管陳真、程儉、分公司總經理石文兵等為逃避追責,主動作了降職處理,一夜之間成為基層員工甚至離職。
據調查,在薛李鵬預謀跑路前,該公司高管曾協助薛進行資產轉移。投資者和嘉豐瑞德內部人員均告訴記者,財務部經理王瑞英在薛跑路前三個月中,幫助薛將公司資產轉移至個人賬戶。同時薛和其他高管層承諾將王瑞英的工作關係轉讓到宜盛財富,以助其逃脫懲治。
2
假標、空殼公司
年僅32歲的薛李鵬是如何白手起家,在短短三年內將嘉豐瑞德「打造」成管理資產超600億元的財富公司?嘉豐瑞德宣稱公司更像一家精選的產品超市,在九級風控體現上,提供豐富而稀缺的理財產品是該公司的優勢。
所謂的「豐富而稀缺」理財產品,分為嘉豐瑞德自營自銷的理財產品和代銷宜盛財富旗下P2P平台「宜盛寶」的資金出借。而自營的理財產品大多涉及虛假、虛構標的。
記者獲悉一份「嘉豐瑞德-穩利精選組合投資計劃」(九期)特定資產收益權轉讓協議(下稱「穩利九期」)中寫明,特定資產管理人為澤亦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募集資金1億元,最低起投資金20萬元。投資者王明認購的是今年8月27日開始一百萬元的穩利九期,一年期固定收益為10.1%。
在投資範圍中僅籠統表明為投資信託市場,以固定收益類信託為主,最終投向重點關注與信政合作、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等優質信託計劃。同時也投向資管計劃、國內債權市場、保理、期權、股指等品種。
除此之外,嘉豐瑞德在該協議書上附加了三類擬投資產品,包括中泰信託·祥泰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博時興盛貨幣市場基金、有抵押債權類等。而投資者並未收到任何關於資金投向標的的合同。
時至今日投資者都不知曉,交至嘉豐瑞德的20億元資金流向何處,購買何種債權、信託產品。相比更為拙劣的是,其打款賬號並非是嘉豐瑞德和澤亦,而是一家名為「上海隨順投資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的戶頭。張潔告訴記者,當初理財師解釋打款賬號和戶頭變更是為了「合理避稅」。
記者通過企查查工商信息發現,上述澤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隨順投資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法人分別是林澤陽、冉文君,前者是薛李鵬的司機,後者則是嘉豐瑞德投資部總監。
此事件中另一重頭角色是宜盛財富。薛李鵬在告客戶中明確將所有鍋轉至宜盛。「為什麼會發生現在的問題,是因為錯信潘章雲代銷了宜盛的產品,在後期查賬時發現潘並未將資金完全用於企業業務經營上」,造成難以填補的資金漏洞。
一位嘉豐瑞德理財師稱:「宜盛在外有兩個億債權,但70%都要不回。」
記者通過投資者渠道獲悉,代銷的宜盛寶早已出現兌付危機。今年6月份開始,投資者通過嘉豐瑞德購買的宜盛寶債權無法兌付,但理財師仍大肆鼓吹。
宜盛寶P2P平台創建於2015年12日,其母公司為宜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記者登陸宜盛寶APP,目前只有「安盈智投」和某公司借款項目在線,年化回報率在7.2%-8.3%之間。在該APP開屏首頁顯示與浙江民泰銀行簽署資金存管協議,但記者從民泰銀行出獲悉,宜盛寶曾與該銀行簽署過資金協議,但從未上線,且合約並未履約。換句話說,宜盛寶在監管三令五申要求互金公司的資金進行第三方存管時,仍長期「裸奔」未上線銀行存管。
該平台披露的8月運營報告顯示,累計成交額為1.79億元,累計借貸餘額為1606萬元。即使該平台能正常運營,也難以符合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合規要求。
待薛李鵬跑路一事發酵後,嘉豐瑞德和宜盛開始扯皮互撕。有部分投資者質問宜盛董事長潘章雲,宜盛寶早就出現無法兌付情形為何仍舊繼續哄騙投資者。潘章雲回復稱:「客戶的錢被嘉豐瑞德挪用導致無法兌付,目前首先安撫投資人情緒,然後定製應對方案」。
不過,記者走訪嘉豐瑞德和宜盛財富的辦公場所,發現兩家公司聯繫緊密,辦公地位於同一幢大廈的樓上樓下。截至發稿,記者獲悉宜盛財富被黃浦經偵查封,潘章雲被實際控制。
另外,在投資者出具的一份人事資料卡上,薛潘兩人相識多年,薛李鵬在2012年曾擔任宜盛財富市場部運營總監,是潘章雲的下屬。薛李鵬在此之後三年創建了嘉豐瑞德,並和宜盛進行業務合作。
3
監管「盲區」?
現在,投資者對於理財師的欺詐和誤導仍心有怨氣。張潔向記者展示其與理財師王某的微信對話,9月5日,王某發微信告知張潔:「我已經離職,會有其他理財師聯繫你。」並一反往日推銷的常態稱,若理財9月份到期,資金可以考慮贖回。王某的語氣依稀透露著「小心為上」的情緒,當時張潔心裡咯噔了一下。
而另一位理財師石文兵在八月下旬仍向一位廣州的投資者推薦另外50萬元需要承接的份額,由於當時該名投資者手中未有空閑資金,所幸並未投入更多。
「到期回來的錢在賬戶中躺不了幾天,隔三差五就會來讓你投這投那」,張潔告訴記者,大量投資者以老人為主,聽信理財師的「噓寒問暖」在嘉豐瑞德購買了代銷的宜盛產品,其內部流傳出來理財師的業績提成相當高,每月提成有20萬至30萬元。「負責我的本來是一位普通的理財師,但幾個月後因銷售業績好就升任了分公司總經理」。
事後來看,國內一些理財師無相應的正規執照,對金融專業知識、行業走向、法律風險知之甚少,但深諳推銷話術;這些可能也是此次事件的肇因之一。在薛李鵬跑路後,眾多與客戶對接的理財師解散微信群、拉黑客戶直至失聯。
一位浙江的投資者透露,嘉豐瑞德的「花樣」還體現在緊跟社會熱點,旋即能出相應產品。例如之前火爆的區塊鏈,教育、醫藥股權類私募,甚至是100萬美金起投的美國房地產皆有。但其真實資質和合格性則大大問號。
顯而易見,過去10年中,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經歷了初級的野蠻生長階段,正逐步走向規範化及規模化。然而,在監管缺失的情況下,部分獨立理財公司發展並不規範,風險意識淡漠、追求銷售返佣甚至涉及自融、資金空轉的第三方理財公司或不在少數。
事實上,收入方面,國內由於客戶付費獲得諮詢服務的習慣還沒有形成。大多數的獨立理財師收入來源於傭金收入。掛靠在保險經紀公司的國內獨立理財師70%以上的收入來源是保險的銷售傭金。
在華安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看來,獨立理財師(IFA)在中國沒有前景,因為信託的前提是信用文化。她認為,中國缺乏IFA的市場土壤。
目前,針對非金融機構的第三方理財處於監管真空地帶,監管並未設立專門的第三方理財牌照。一位第三方理財機構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花200萬註冊成立一個投資公司,也算正式進入理財行業。
據《銀行家》雜誌聯合新湖財富發布的最新《獨立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研究報告》指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以「理財公司」、「投資諮詢公司」等名字成立的獨立理財公司多達上萬家。若第三方理財機構發行資管產品,必須拿到私募管理人資質證明,每發行一隻基金或私募產品必須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並定期對產品進展進行披露。
邏輯上,理財師根據執業執照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投資顧問代表(RIA,Invest-ment Advisor Representative),一類是經紀人(Broker)。RIA只能向客戶提供投資相關的建議,並提供資產配置的服務。Broker可以向客戶直接銷售產品,銷售產品的種類取決於其拿到的執照。
合規性而言,有的IFA註冊諮詢公司來」展業」,但只提供方案;有的IFA掛靠保險或證券經紀公司後,方可賣產品。概之,IFA若銷售產品的話,需要有相應資質、證照等,或者背靠某個機構體系的牌照。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告訴記者:「第三方理財本身是很大的悖論。真實的第三方理財含義是理財經紀公司,大多數是無牌的,無牌照不是金融機構,所以不受金融監管。真正被監管調查的往往是出現了風險導致投資人資金虧損。」
尹振濤補充稱:「很重要的一點是很多所謂的第三方理財公司早有風險苗頭,監管機構、地方金融辦或者街道是有責任和義務的。當發現問題應當儘早介入、了解並疏導,提示投資者風險。」
「第三方理財估計是繼P2P網貸之後,又一個潰敗的領域。」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向記者分析:「不管是發行理財產品還是銷售理財產品,企業、機構都應該取得相應的資質,沒有資質應當加快取締。」
而金融監管整體趨嚴的大背景下,國內獨立理財市場的有效監管或應提上議事日程,包括投資者教育也不容小覷。潮水退去留下什麼?拭目以待。
來源 | 經濟觀察報
聲明 |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來源。
精彩爆文
點亮網貸之家「星標」,就差你了!
※待收30億的平台岌岌可危,原以為老闆會跑路,結果卻在忙這些事……
TAG:網貸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