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是對歐洲難民問題的冷靜審視

這是對歐洲難民問題的冷靜審視

作為歐洲三大電影節,也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威尼斯電影節總少不了對於社會的關照。入圍今年主競賽單元的《7月22日》就是這樣的電影,從中我們看到的是歐洲政治的現狀。

2010年,「阿拉伯之春」的爆發是這場曠日持久的歐洲難民危機的起點。由於長年累月的戰爭導致本國的生存環境惡劣、經濟實體崩潰,阿拉伯地區大批的難民開始湧入歐洲。

最開始,歐洲國家曾經限制這些難民的進入,但堅持的時間並不是很長。

這是對歐洲難民問題的冷靜審視


由於西方世界長期以來堅持的「人道主義精神」和普世價值觀,對難民的抵制是與基本的道德觀念相違背的,所以遭到了大批民主人士的反對。

從德國開始,歐洲國家的國門逐漸被打開,難民蜂擁進歐洲。

但在之後,德國的社會卻開始了更激烈的動蕩,而首當其衝就是治安問題。

這是對歐洲難民問題的冷靜審視


在難民大批量到來前的2014年,下薩克森州的犯罪率已經在7年間下降了22%,治安措施成效顯著。但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到了2016年底,犯罪率就上升了10%。

這多出來的案件里有92%和難民有關。另外,2016年全州的難民群體中,犯罪率已經高達了13%,每9個人里就有一個是罪犯。這樣的比例令人瞠目結舌。

這是對歐洲難民問題的冷靜審視


在此背景下,難民與歐洲本土居民的關係越發劍拔弩張。大大小小的抵制運動在各個州頻頻爆發,而還有一部分人依然堅持接收難民,這兩者的矛盾甚至已經成了德國政局的主要矛盾。

《7月22日》的基本矛盾,就是兩者之間的矛盾,它傳遞出的是一種對於德國乃至於整個歐盟就難民問題未來前景的擔憂。

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2011年7月22日,極端分子在挪威政府大樓安放了一枚汽車炸彈,隨後又潛入了一個青少年訓練營發動大規模槍擊,死傷77人。這一事件引起了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關注。

這是對歐洲難民問題的冷靜審視


「聖殿十字軍」組織是反難民的組織之一,其名字來源於中世紀基督教反抗組織「聖殿十字軍」,從中看出這種矛盾正是來源於歷史上的基督教反壓迫戰爭,照應的正是今天的歷史。

施暴者也是男主角之一,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代表的是一種政治立場,即是反對難民的進入。

避開觀點的鋒芒,從電影本身可以看到德國社會就難民問題兩方之間的激烈博弈。正如電影中施暴者一方所言,雙方都將這事件視為一場神聖的戰爭,但我們卻從中看到了一種來源於第三方視角冷靜的觀察。

這是對歐洲難民問題的冷靜審視


僅僅是事無巨細的將恐怖襲擊爆發、偵破、律師、庭審的整個過程攤開在眼前,從中自己去尋找答案,這種表現方式我們稱之為「春秋筆法」

其實近兩年表現難民題材的作品並不算少,去年在柏林電影節斬獲大獎的《希望的另一面》也便是這樣的作品。但《希望的另一面》是從單個難民的生存視角去闡述歷史的創傷、人生的奧義,歷史背景反而顯得不那麼重要。

這是對歐洲難民問題的冷靜審視


《7月22日》則根植於社會,去展現社會矛盾,傳遞出一種強烈的政治氣息,從中可以看出整個歐洲對難民問題的焦慮,也暗含著其中的第三種政治立場。

作為受害者的另一位男主角,代表的是接收難民的派別。其實這樣來看。電影並不涉及任何宗教之間的衝突,而是兩個政治派別之間的博弈。

通過反覆的庭審,一方從復仇到釋懷,而另一方從極端到平靜,這其中反映的是兩個政治派別之間的交互與融合

這是對歐洲難民問題的冷靜審視


從中可以看到,整個歐洲正在試圖從兩派之間找到折中的共同點,以消化這種民族內部之間的矛盾,從中找到一種重新團結的基礎。

對於政治,每一派別都有不同的看法。《7月22日》中看到的歐洲難民問題,也只是歐洲問題的冰山一角。由此演變出的後續事件,歐元貶值、英國脫歐、希臘公投等等歐盟內部問題,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中,歐盟正在面臨分崩離析。

這是對歐洲難民問題的冷靜審視


《7月22日》更照出的是歐盟種族問題的境況,看到的更是植根於歐洲本土的關切,帶來的還有第三種思潮。就當下歷史環境看,也是一種看起來似乎更為合適的立場。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銳影Vanguard編輯 |致遠君

?▽?歡迎轉載,但一定要註明來源和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