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十五分鐘被稱為「一刻」?

為什麼十五分鐘被稱為「一刻」?


在看古裝劇的時候

尤其是在判刑的時候


通常會聽到這麼一句


午時三刻

斬首」







在我們的生活中

也經常會用到「刻」來表述時間


比如


下午

兩點一刻

準時集合


這裡的一刻當然是十五分鐘了


那麼古時候是怎麼把握一刻鐘呢?


以前的一刻也是十五分鐘嗎?


快來聽科普君給你說道說道

↓↓↓↓↓↓



古代計時方法



現在很多人都有起床氣,因為要早上

準時上班

,其實在古代,也是要準時起床上班的,還有在古代行軍打仗時,各隊要協調進攻,也離不開對

時間的依賴。




作為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民族,為了能夠滿足人民對時間的掌控,

在很早沒有出現手錶的時候,我國就有計時工具了。




圭 表




圭表,早在商、周時期即被使用,是中國最古老而又簡單、重要的測量日影的器具,由垂直的表和水平的圭所組成。

圭是平卧

的尺,

表是直立

的標竿。

它是利用立竿見影的原理來

測量日影長度

,進而推算時辰。





圭表有測定冬至日所在,而確定回歸年長度的功能。另經由圭表觀測日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如《宋史.卷七十六.律曆志九》上載:「觀天地陰陽之體,以正位辨方、定時考閏,莫近乎圭表。」


日 晷





中國最早使用日晷是在周朝時期,日晷功能非常強大,不但可以顯示一天時刻,還能顯示節氣和月份,簡直和現代手錶有得一拼。由於它是利用

投影的位置和影子的長短來判斷。

當然,日晷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需要陽光,導致它在陰天和晚上就沒什麼用。


為了能一天中任何時候都能確定時間,聰明的中國人就發明以水來計時的工具:這就是漏刻。




漏 刻




漏刻也叫漏壺

,最初,人們發現如果水會從容器裂縫中滴漏出來時,具有一定的規律,可以用此規律來計時,因此就

專門製造出一種

留有小孔的漏壺

,把水注入,在這個容器內有一根刻有標記的箭桿,用一個竹片或木塊托著箭桿浮在水面上,隨著箭壺內收集的水逐漸增多,

木塊托著箭桿也慢慢地往上浮

,古人

從蓋孔處看箭桿上的標記,就能知道具體的時刻。




也就是從一個水龍頭,向一個桶里滴水,滴滿一桶就是一整天了。



後來古人發現漏壺內的水多時,流水較快,水少時流水就慢,顯然會影響計量時間的精度。於是在漏壺上

再加一隻漏壺

,水從下面漏壺流出去的同時,上面漏壺的水即源源不斷地補充給下面的漏壺,使下面漏壺內的水一直保持著同一水平線,讓水滴均勻地流入箭壺,從而取得比較

精確的時刻。





為什麼十五分鐘稱為一刻




其實一刻這個時間單位就是根據漏刻而出現的,漏刻中一桶水用來標識一晝夜,而最開始漏刻的刻度被分成一百份,每份也就是一刻。



後來,隨著時代發展,各個朝代都對漏刻進行了改進,

到清初《時憲書》施行後,正式將

一晝夜

百刻改為

九十六刻

,一個時辰(兩個小時)分八刻,

一小時也就是四刻

每一刻就是十五分鐘

,而這個說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科普說 的精彩文章:

免洗洗手液為什麼可以免洗?
周末去哪?科普嘉年華等你的到來!

TAG:天津科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