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口壓力效應凸顯 2050年全球糧食系統對環境的影響最高可達90%
科學家們得出結論,減少肉食可以幫助減輕全球糧食生產的環境壓力,讓地球更好地支持快速增長的人口。
(圖源:REUTERS)
調查顯示,2010年,全球糧食系統以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形式排放了相當於52億噸溫室氣體排放的二氧化碳。而隨著世界人口到2050年將達到100億,未來20年糧食系統的環境成本可能會上升90%。
根據周三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份報告,這將超過所謂的「行星邊界」——即人類活動可能使地球生態系統不穩定的程度。
圖1:「行星邊界」空間
科學家們建立了一個全球糧食系統模型,經過分析指出,「如果不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我們發現,由於人口增長和脂肪、糖和肉類飲食含量增加,到2050年食品系統的環境影響可能會增加50%至90%,」牛津大學納菲爾德人口健康系的Marco Springmann博士說。
糧食系統對環境有很大影響。比如,糧食生產排放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溫室氣體、佔用近三分之二的淡水資源,減少森林面積並破壞生物多樣性,使用化肥和農藥還會造成氮、磷污染。
該研究分析了幾種可以減少國際糧食系統(為全球人口提供食物所涉及的過程和基礎設施)造成的環境破壞的方案,並發現採用「靈性」飲食——通常稱為「休閑素食」——可以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一半以上。
全球糧食系統模型下,研究團隊將2010-2050年的糧食相關環境影響,在五大環境領域進行了量化。這五大領域分別為:氣候變化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土地系統變化相關的耕地利用、地表水與地下水的淡水使用,以及氮肥和磷肥施用。研究團隊根據模型和數據作出預測:截至2050年,如果技術變革和其他緩解措施缺位的話,就每個指標來看,糧食系統對環境造成的壓力將增加50%—92%。
圖1:按不同食品組分,目前(2010年)和預測(2050年)五個環境領域的環境壓力
數據顯示,農業肉類是溫室氣體的重要來源:每公斤羊肉排放33.06千克二氧化碳,1公斤牛肉產生32.49千克二氧化碳。相比之下,蔬菜每公斤產品僅產生0.06千克二氧化碳。
從以肉類為中心的飲食轉變為素食,也將使農田、淡水和化肥的使用減少多達25%。更重要的是——可持續地為100億人提供食物!
該研究表明,到2030年,地球表面溫度最高只能升高1.5攝氏度,因此還需要將全球食物浪費減少一半並改善耕作方式。
斯普林曼博士說:「只有當我們結合三種不同的措施——飲食變化、減少食物浪費和改善農業技術——才能保持在安全的『行星邊界』內。」
圖2:2050年減少食物損失和浪費,技術變化和飲食變化對全球環境壓力的影響
增加現有農田的農業產量、平衡肥料的應用和再循環以及改善水資源管理,也可以減少糧食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分析指出,必須要把這些措施結合使用,這樣到2050年,許多預期會增加的環境壓力或許能得到緩解。
圖4:緩解措施的組合和相對貢獻,同時將環境影響降低到「行星邊界」的平均值以下
「許多的選擇正在實施和測試,但我們需要更積極的政府來真正聯繫整個食物系統的行動。」斯普林曼博士說。「一旦你超越了地球界限,就會陷入所謂的"不確定區",而且很可能會出現環境災難的緩慢下降。我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但我們知道自己想要避免它。「
他補充說:「政府、企業和私人公民應該考慮他們可以改變什麼——無論是你的飲食還是商業行為。」
近日,聯合國也向全人類發出了《全球升溫需限於1.5℃,否則2040年世界將陷入危機》的警告。而℃的上限,我們現在已經用掉了1℃的份額。要讓全人類存活下去,到2030年,全球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需比2010年減少45%;2050年達到「凈零」碳排放。
圖5:結合措施時減少的對環境的影響
圖6:全球範圍內主要磷流量概述
圖7:與氮的不同控制變數和與產量相關的反饋效應有關
全球糧食產量以兆噸為單位顯示。包括消費(缺點)、家庭食物浪費(廢物)、生產中的糧食損失(損失)、工業和其他農產品需求(oth)、飼料需求(飼料)、加工成油、油的中間需求 膳食和糖(內)、貿易食品(貿易;全球,進口平等出口)和總產量(生產=缺點+浪費+損失+oth+飼料)。
※硬體跟不上!科學家稱尋找外星生命需要一款全新的太空望遠鏡
※千禧一代是我國奢侈品消費主體,愛馬仕最受我國消費者的追捧
TAG:前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