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在築長城後,秦始皇還要建直道?

為什麼在築長城後,秦始皇還要建直道?

橫有秦長城,縱有秦直道;長城是弓,直道是劍。寬闊的秦直道和綿延的萬里長城為秦王朝營造了一道收放自如的攻防體系。兩大工程在中國古代政治史、軍事史 、建築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秦王朝之所以為後世所關注,主要表現在兩點:其一,創建了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實行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而且對後代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即「百代皆行秦政事」;其二,秦國修建了眾多的大規模工程,有長城之偉岸、有直道之便捷、阿房之宏大、秦俑之震撼。正是以上兩點構成秦王朝的基本元素。原創性的政治制度是其神、龐大的工程是其形,形神兼備成為秦朝,缺一不可。在這些大規模工程當中,完善的交通體系猶如帝國神經,延伸到帝國的各個部分,秦直道作為一條重要的神經,在秦帝國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秦長城的修建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迄今仍是「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秦王嬴政從公元前二三0年到公元前二二一年,經過十年的南征北戰,氣宇軒昂、氣勢磅礴、氣貫長虹、氣吞山河,終於完成了秦統治者的夙願,滅亡了六國,平定了天下,終結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成就、開創並締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帝國。

賈誼云: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李白道:「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擊浮雲,諸侯盡西來」。這些是對秦始皇統一全國的高度稱讚。

秦王嬴政掃平六國統一天下之後,才發現建立一個體制完備的嶄新的秦帝國有一系列十分具體的問題需要解決。首先是王的稱號或稱呼問題,過去的「王」和「天子」顯然不能滿足秦始皇的心愿,因為這些稱號度是被他平滅的。於是下令丞相和御史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廷議。參加討論的人員先後有朝廷大臣、博士等,最後形成了較為一致的意見,上書秦王,曰:古有三皇,即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臣等冒死上尊號,王號應稱為「泰皇」,其命稱為「制」,其令稱為「詔」,王自稱為「朕」。建立了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兩千多年的皇帝制度。

秦東滅六國、北擊匈奴、南平百越,為了維護和鞏固其空前統一的封建帝國,陸續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和邊防守備的重大戰略措施。諸如大規模修建萬里長城,在內地和邊防開築馳道、直道、新道、五尺道,建立全國性的糧食戰略儲備體系,以及派重兵屯戍邊疆和徙民實邊等等。

道路的建設發展是與人類文明史相始終的,而且具有延續性。道路的稱謂起於周代,《辭源》認為:「供眾人通行的土地」。其定義很明確,它是供行人、車輛、舟楫所運行的區域,同時也是整個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發展、流通所不可或缺的大動脈。《史記·夏本紀》中就有「陸行乘車」的記載,說明早在4000 多年前,中國就已經有了供車行走的道路。

西周時期的道路系統已經比較發達了,修建了從都城鎬京通往各諸侯城邑的道路,形成世界道路史上最早的比較完善的路政管理制度,《詩經·小雅·大車》中說:「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詩經·小雅·何草不黃》又說:「有棧之車,行彼周道」,周道就是指周朝的大路。

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雖然為了防禦別的國家的的進攻,在道路上修建了諸多的關隘,但在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對這些關隘都予以取消。同時對周道和諸侯國的道路進行了改造和維修,除了修建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系統,還修建了通往北方的直道,從而建立了規模宏大的道路交通網。這一切都說明我國的道路史源遠流長,道路文化燦爛豐富。

不過,「道」與「路」的概念在古代有一定的區別,「道」是古代行政區劃名。漢代在少數民族聚居的郡下設道。《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檄到,亟下縣道,咸喻陛下意,毋忽」。「道」在秦漢時期是級別與規模相當於縣的行政區劃機構,道多設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道之所在,都在交通條件比較差的地區。《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云:「(縣)有蠻夷之道」。如:秦時蜀郡有湔氐道、僰道、嚴道。「路」,指道路。《周禮·地官·遂人》:「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於畿」,跟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意義差不多。唐代設十五個道,屬於當時中央派往地方的監察系統,宋代將「道」變成了「路」,並且「路」形成為行政區劃中的地方政府。

當然,古代中國道路的等級劃分是非常嚴格的,不同的路供不同等級的人行走。在一個都城,主路寬度是最寬的,是皇帝或者皇帝允許才可以行走的;其次為次路,分成多條道,最後環繞城牆還要有路。皇帝走的路叫馳道,是皇帝的專用通道,沒有皇帝的恩准,別的人不能在上面行走。對此,秦之前史籍中早有記載,西周初年,三監叛亂,周公為平定叛亂,大修周道,「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可見,道路是分等級的,遠在西周時期,道路的使用權就已經體現了高低貴賤的階級差別。統治者可以自由地在周道上行走,而「小人」卻只能在道旁迴避、讓路。又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統一後的第二年,即始皇二十七年就開始治馳道。注曰:「馳道,天子道也」。蔡邕曰:「馳道,天子所行道也,若今之中道然。漢令,諸侯有制,得行馳道中者行旁道,無得行中央三丈也。不如令,沒入其車馬。」不僅一般的老百姓無權在中央馳道穿行,就是王公貴族,沒有皇帝的特許,在馳道中央行走也是違法的。

《漢書·賈山傳》曰:「秦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秦時著名的馳道有9條,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陝北)的上郡道,從陝西大荔過黃河通山西的臨晉道,出函谷關通河南、河北、山東的東方道,出今陝西商洛通東南的武關道,出秦嶺通四川的棧道,出今隴縣通寧夏、甘肅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可以說,這相當於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國道」。與此同時,秦始皇時期曾經在秦都咸陽修建了各種形式的道路,包括復道、甬道、閣道等,是供秦始皇在咸陽行走時所用的。

同時,秦始皇時期還修建了兩項大型國家工程,就是直道與長城,這是兩項著名的軍事工程,是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的壯舉,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秦直道和長城的修築反映出當時先進的勘探、測繪、建築技術,體現了當時勞動人民高超的智慧和創造力。然而經過兩千多年的自然侵蝕與人為破壞,大部分秦直道和長城遺迹已無跡可尋或深埋地下,為後代研究帶來比較大的困難。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西北斥逐匈奴」,「築亭障以逐戎人」。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築長城」。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直通之」。為什麼在築長城後,秦始皇還要建直道?築長城與建直道的目的和作用是否完全一致呢?只有回答了這些問題,才能深刻理解秦直道與秦長城的關係。實質上兩大工程之間有必然的聯繫,這兩大工程猶如秦人製造的一把大弩機,直插到匈奴的心腹中,是秦始皇為當時保衛北方邊疆的採取的重大決策。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戰勝北方的匈奴,在北逐匈奴取得河南地後先修築了長城,同時修建了從雲陽林光宮(今淳化北梁武帝村)直達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南麻池古城)的秦直道。秦直道的修建加速了中原與北疆地區的聯繫,為秦王朝長城防線的鞏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戰略意義非常重要。

秦王朝在修建長城與直道時,注重其本身的實用性和附屬設施的完善,集中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實力,結合沿線地理實際,從而把長城沿線地區與關中地區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同時,在修建秦直道過程中,也將大量人口遷徙到直道沿線,使得秦直道沿線地區的社會經濟和生產力水平有很大提高。

秦直道一多半建築在山頂梁脊,一少半修築在沙漠草原。僅僅兩年半的時間,就基本上完成了選線、施工任務,這在道路建築史上,實在是一個奇蹟。它和秦始皇陵、阿房宮一樣,只有秦始皇才可以干出如此大的工程。

秦直道儘管是一個尚未完成的工程,不久秦王朝就滅亡了,但繼之而起的西漢,仍然長期沿用秦直道與匈奴作戰或者進行交流,漢武帝也曾利用秦直道巡遊。後代也在沿用秦直道。

由於秦直道與長城的研究涉及到到秦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係等方方面面,有許多問題值得探討,因而受到了學術界廣泛關注。特別是國家文物局提出對長城的全國性普查和對直道的大遺址保護以來,實際考察、發掘與研究都取得了重大進展。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申請了陝西出版基金,欲對秦直道進行系列研究,出版系列研究成果,本書忝列成為其中的一本。

由於該書為「秦直道研究叢書」中的一本,因而儘管也寫了與直道關係密切的秦長城,但主要還是以直道為主的,從篇幅上讀者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秦直道和秦長城是秦代的兩大軍事工程,不僅對秦代歷史乃至中國古代歷史都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而且也對世界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正如徐君峰先生所講的:「秦直道--一條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的軍事通道」。秦的長城對漢代以後的長城也起到了重要的借鑒作用。

本文為徐衛民、喻鵬濤《直道與長城——秦的兩大軍事工程》序言,標題為公號編輯所加

秦直道與秦長城的修築標誌著秦帝國在北部邊境已構築起一道抵禦匈奴南下的堅固防線,也為漢朝依託秦長城,通過秦直道反擊匈奴奠定了基礎。作者分別從目前的研究現狀、直道與長城的關係、秦直道與長城的修建原因,以及直道與長城的修建細節等諸多問題著手,向讀者揭示了秦直道和長城在中國交通史、軍事史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作者簡介

徐衛民,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任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等職,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國歷史地理學、秦漢史、文化遺產學。承擔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出版專著20多部,論文40多篇。

喻鵬濤,2013年獲西北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秦漢史,現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網信辦幹部。曾參與「2010年教育部社會科學重大課題」《中國歷代長城研究》、陝西考古研究院《秦直道調查》等課題,發表《「約法三章」新探 》《漢初遊俠產生原因與評價》等5篇學術論文,參與《中國歷代長城發現與研究》《秦直道考古發掘、調查報告》等學術著作的撰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釋來浩:我在棒喝威加之下成長
周汝昌:《禪在紅樓第幾層》序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