驃國樂:一場名動長安的大型樂舞
原標題:驃國樂:一場名動長安的大型樂舞
唐朝時期,在大唐西南的伊洛瓦底江流域有一個佛教古國——驃國,其共有18個屬國,298個部落,9個城鎮,都城在卑謬(今緬甸卑謬),該國文化發達,擅長音樂。
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驃國王雍羌派其子舒難陀親王率領一個驃國舞蹈使團訪問了長安,這個舞蹈團為唐朝帶來了優美的緬甸樂舞,這就是當時名動京城的「驃國樂」。
以舒難陀為首的舞蹈團由三十五名藝術家組成,他們先是跋山涉水,經過南詔(今雲南一帶),來到了成都。當時駐成都的唐朝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是一個喜愛樂舞的人,他對驃國貴賓以禮相待,並觀看了他們的演出。
韋皋對驃國舞蹈團那美妙的舞姿、悅耳的樂曲以及出色的樂器都極為讚賞,逐一作了詳細的記錄。隨後他派人護送舞蹈使團到了長安。
驃國舞蹈使團在大唐的都城長安演出了十二部舞蹈節目,唐德宗李適與朝廷的官員們觀看了驃國舞蹈團的精彩演出,於是,這場動人心弦的「驃國樂」轟動了整個長安。大詩人白居易觀看演出後,還寫了一首長詩《驃國樂》,形象而生動的刻畫了這場樂舞盛事:
《驃國樂·欲王化之先邇後遠也》 白居易
驃國樂,驃國樂,出自大海西南角。
雍羌之子舒難陀,來獻南音奉正朔。
德宗立仗御紫庭,黈纊不塞為爾聽。
玉螺一吹椎髻聳,銅鼓一擊文身踴。
珠纓炫轉星宿搖,花鬘斗藪龍蛇動。
曲終王子啟聖人,臣父願為唐外臣。
左右歡呼何翕習,至尊德廣之所及。
須臾百辟詣閣門,俯伏拜表賀至尊。
伏見驃人獻新樂,請書國史傳子孫。
時有擊壤老農父,暗測君心閑獨語。
聞君政化甚聖明,欲感人心致太平。
感人在近不在遠,太平由實非由聲。
觀身理國國可濟,君如心兮民如體。
體生疾苦心憯凄,民得和平君愷悌。
貞元之民若未安,驃樂雖聞君不嘆。
貞元之民苟無病,驃樂不來君亦聖。
驃樂驃樂徒喧喧,不如聞此芻蕘言。
在這場大型樂舞中,有許多獨特的舞蹈節目,其中的《贊娑羅花舞》是讚美驃國人用作衣飾的一種香花;《白鴿舞》以跌宕起伏的旋律讚美飛入雲霄的白鴿;《斗羊勝》以剛勁矯健的舞姿表演二羊相鬥于海岸的故事;《孔雀王》就是孔雀舞,演員以絢麗的服飾象徵孔雀斑斕的羽毛;《野鵝舞》以比翼雙飛的天鵝,謳歌青年男女間純潔的愛情等等。
驃國舞蹈團每個節目的出場演員或二人,或四人,或六人,或八人,最多達十人,均為雙數。她們一個個頭戴金冠,肩披彩巾,耳垂玉飾,裸臂赤足,盛妝艷麗,宛若天仙。樂師則都是男性,他們身穿絳紅衫,以彩錦蔽膝,有的彈箏,有的彈琵琶,有的吹螺貝,有的吹笙,有的擊鼓,有的敲鈴鈸,共使用二十二種樂器,組成樂隊。
?當每個節目開始時,在悠揚的序曲聲中,一位「贊者」(解說員)走來,先介紹樂舞大意,演員隨即應和節拍,翩翩起舞,開始表演起來。
隨著交流,唐朝也對驃國的風俗民情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他們的國王日常出行時坐金繩床,遠道巡遊時乘大象。驃國人崇信佛教,都城卑謬里有一百多所佛寺,寺廟都用玻璃磚瓦築成,門窗錯以金銀,廟堂內紫紅塗地,鋪著粗毛地毯,一派金碧輝煌。
?本文參考文獻:《中國古代史常識》
※康熙廢黜太子胤礽時,為何會哭罵其「生而克母」?
※朱元璋眼中的「天下奇男子」是誰?不是常遇春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