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李鴻章120年前紐約時報的訪談,如今讀著依舊讓人陷入沉思
日報君選取《帝國的回憶》一篇「李鴻章接受美國記者採訪錄」,給讀者分享這段精彩的回答。《帝國的回憶》作者鄭曦原寄語:「親愛的讀者,這是在圖書館故紙堆里沉睡了百年的文字,今天它醒了,像一輪世紀的新月浮現在我們心中。」
1896年的9月3日,也就是122年前,李鴻章出訪美國時,紐約日報(New York Journal)打響廣告:「李鴻章從來沒有錯過星期天的報紙」。
當天,在紐約記者招待會上9時許,李鴻章在紐約華爾道夫飯店接受了紐約時報記者的採訪。
圖源:Pinterest 李鴻章到達華爾道夫酒店
美國記者第一個問題是:「尊敬的閣下,您已經談了我們很多事情,您能否告訴我們,什麼是您認為我們做得不好的事呢?」
李鴻章回答到:「我不想批評美國,我對美國政府給予我的接待毫無怨言,這些都是我所期望的。」
「只是一件事讓我吃驚或失望。那就是你們國家有形形色色的政黨存在,而我只對其中一部分有所了解。其他政黨會不會使國家出現混亂呢?你們的報紙能不能靠國家利益將各個政黨聯合起來呢?」
美國記者繼續問:「那麼閣下,您在這個國家的所見所聞中什麼使您最感興趣呢?」
李鴻章:「我對我在美國見到的一切都很喜歡,所有事情都讓我高興。」
「最使我感到驚訝的是20層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樓,我在清國和歐洲都從沒見過這種高樓。這些樓看起來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風吧?但大清國不能建這麼高的樓房,因為颱風會很快把它們吹倒,而且高層建築如果沒有你們這樣好的電梯設備也很不方便。」
圖源:The New York Times
美國又有記者問:「閣下,您贊成貴國的普通老百姓都接受教育嗎?」
李鴻章:「我們的習慣是送所有男孩上學。」
李鴻章的翻譯馬克先生插話:「在清國,男孩才是真正的孩子」
「我們有很好的學校,但只有付得起學費的富家子弟才能入學,窮人家的孩子沒有機會上學。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你們這麼多的學校和學堂,我們計劃將來在國內建立更多的學校。」
美國記者:閣下,您贊成婦女接受教育嗎?
李鴻章對這個問題停頓了一會兒,然後很謹慎地說:「在我們大清國,女孩在家中請女教師提供教育,所有有經濟能力的家庭都會雇請女家庭教師。我們現在還沒有供女子就讀的公立學校,也沒有更高一級的教育機構。這是由於我們的風俗習慣與你們(包括歐洲和美國)不同。」
「這是由於我們的風俗習慣與你們(包括歐洲和美國)不同,也許我們應該學習你們的教育制度並將最適合我們國情的那種引入國內,這確是我們所需要的。」
美國記者:「總督閣下,您期待對現存的排華法案進行任何修改嗎?」
李鴻章回到說:「我知道,你們又將舉行選舉了,新政府必然會在施政上有些變化。因此,我不敢在修改法案前發表任何要求廢除《格力法》的言論,我只期望美國新聞界能助清國移民一臂之力。」
「我知道報紙在這個國家有很大的影響力,希望整個報界都能幫助清國僑民,呼籲廢除排華法案,或至少對《格利法》進行較大修改。」
圖源:新三才
美國記者:「閣下,您能說明選擇經加拿大而非美國西部回國路線的理由嗎?是不是您的同胞在我國西部一些地區沒有受到善待?」
李鴻章表示有兩個原因不願經過美國西部各州。
「第一,當我在清國北方港口城市擔任高官時,聽到了很多加州清國僑民的抱怨。」
「這些抱怨表明,清國人在那裡未能獲得美國憲法賦予他們的權利,他們請求我幫助他們使他們的美國移民身份得到完全承認,並享受作為美國移民所應享有的權利。」
「而你們的《格利法》不但不給予他們與其他國家移民同等的權利,還拒絕保障他們合法的權益,因此我不希望經過以這種方式對待我同胞的地方,也不打算接受當地華人代表遞交的要求保證他們在西部各州權益的請願信。」
「第二,當我還是一名優秀的水手時,就知道必須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我比別人年紀要大好多歲,從溫哥華回國的航程要比從舊金山出發更短些。我現在才知道,清國「皇后號」船體寬闊舒適,在太平洋的所有港口都難以找到如此之好的遠洋客船。」
圖源:Jewish Currents
李總督有點激動地繼續說: 「排華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
他不大的眼睛閃射出灼人的光芒:「所有的政治經濟學家都承認,競爭促使全世界的市場迸發活力,而競爭既適用於商品也適用於勞動力。我們知道,《格利法》是由於受到愛爾蘭裔移民欲獨霸加州勞工市場的影響,因為清國人是他們很強的競爭對手,所以他們想排除華人。」
「如果我們清國也抵制你們的產品,拒絕購買美國商品,取消你們的產品銷往清國的特許權,試問你們將作何感想呢?不要把我當成清國什麼高官,而要當成一名國際主義者,不要把我當成達官貴人,而要當作清國或世界其他國家一名普通公民。」
「請讓我問問,你們把廉價的華人勞工逐出美國究竟能獲得什麼呢?廉價勞工意味著更便宜的商品,顧客以低廉價格就能買到高質量的商品。」
「你們不是很為你們作為美國人自豪嗎?」
圖源:circlesandsquares.asia
「你們的國家代表著世界上最高的現代文明,你們因你們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們的排華法案對華人來說是自由的嗎?這不是自由!因為你們禁止使用廉價勞工生產的產品,不讓他們在農場幹活。」
「你們專利局的統計數據表明,你們是世界上最有創造力的人,你們發明的東西比任何其他國家的總和都多。在這方面,你們走在了歐洲的前面。」
「因為你們不限制你們在製造業方面的發展,搞農業的人不限於搞農業,他們還將農業、商業和工業結合了起來。你們不象英國,他們只是世界的作坊。你們致力於一切進步和發展的事業。」
圖源:Surface mag
」在工藝技術和產品質量方面,你們也領先於歐洲國家。但不幸的是,你們還競爭不過歐洲,因為你們的產品比他們的貴。這都是因為你們的勞動力太貴,以致生產的產品因價格太高而不能成功地與歐洲國家競爭。」
「勞動力太貴,是因為你們排除華工。這是你們的失誤。如果讓勞動力自由競爭,你們就能夠獲得廉價的勞力。華人比愛爾蘭人和美國其他勞動階級都更勤儉,所以其他族裔的勞工仇視華人。」
「我相信美國報界能幫助華人一臂之力,取消排華法案。」李說。
圖源:America"s Story from America"s Library
有記者問:「美國資本在清國投資有什麼出路嗎?」
李鴻章很快反應:「只有將貨幣、勞動力和土地都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會產生財富。」
「清國政府非常高興地歡迎任何資本到我國投資。我的好朋友格蘭特將軍曾對我說,你們必須要求歐美資本進入清國以建立現代化的工業企業,幫助清國人民開發利用本國豐富的自然資源。」
「但這些企業的管理權應掌握在清國政府手中。我們歡迎你們來華投資,資金和技工由你們提供。」
「但是,對於鐵路、電訊等事物,要由我們自己控制。我們必須保護國家主權,不允許任何人危及我們的神聖權力。我將牢記格蘭特將軍的遺訓。所有資本,無論是美國的還是歐洲的,都可以自由來華投資。」
圖源:China News
美國記者:「閣下,您贊成將美國或歐洲的報紙介紹到貴國嗎?」
李鴻章:「清國辦有報紙,但遺憾的是清國的編輯們不愛將真相告訴讀者,他們不像你們的報紙講真話,只講真話。」
「清國的編輯們在講真話時十分吝嗇,他們只講部分的真實,而且他們也沒有你們報紙這麼大的發行量。一份偉大的報紙必是文明精神的一種體現,而我們的報紙還承擔不起這份重任。」
向李總督提的最後一個問題是有關此次訪問的商業和政治意義。他揮了揮手,過了一會兒,才很冷靜、若有所思地回答。他的臉就像斯芬克斯像一樣,大部分時間內表情木然,顯不出任何深刻的含義。
也許《格力法》激起了他的情緒,他用右手做了一個姿式,表示反對的姿式,這時他的臉才像動畫片一樣活了,但這種狀況很快地過去,外交家的臉重又回到他那像大理石般亳無表情的模樣。
李總督在結束採訪時站起身來,向記者們很優雅地鞠了一躬。
看完了這篇一個世紀前的新聞稿,我們敬佩李鴻章不卑不亢的外交態度,也感慨歷史驚人的相似和輪迴。
圖源:jd.com
收錄這篇採訪的書 ——《帝國的回憶》—— 整理了1857年1月至1911年10月,也就是中華晚清時期,《紐約時報》對華的新聞報道。
作者鄭曦原著書時表示,「人類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社區,當我們的文化領先時,長安、北京是世界的中心;當我們的文化落後時,紐約的時報廣場成了「世界的十字路口」。風水輪流轉,有什麼稀奇?」
圖源:中國領事服務網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進步的時代,怎麼可能孤立而封閉地存在?」
今天,對應美國的排外政策,可以說十分諷刺。作為中華民族我們收穫的永恆的啟示,正如鄭曦原所說,
「最重要的是,我們畢竟在血淋淋的拳擊比賽中終於學會了現代遊戲的法則,逐步挺直了腰桿,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