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地產下半場後,開發商開始押注未來

地產下半場後,開發商開始押注未來

資本是跟著風口走的,當風口從地產轉向科技領域的時候,開發商也在把錢投入到科技業務上來。

開發商們買過足球,種過地,賣過服務,辦教育,最近開始把未來押在了高科技上。

恆大在高科技上要花 1000 億,碧桂園要造 100 個科技小鎮,華夏幸福、綠地、保利、富力、佳兆業這些房企都紛紛在科技領域發力。

房地產行業進入下半場之後,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成為每個房企必須思考的問題。

楊國強問自己,「我們有沒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公司?」

張玉良則說,「大企業需要主動擁抱現代科技,傳統企業運用新科技將是新的物種,可實現新的騰飛。」

許家印那句「航天、人工智慧、生命科學、幹細胞、互聯網,在有機會的條件下都會去探索」,也難掩對科技的野心。

與其說開發商越來越不滿足做地產,不如說他們正站在科技的風口尋找未來。表面上看都是在搞科技,但開發商們也玩出了不同的花樣:

恆大

開發商搞科技,最特殊的要數恆大。在許教授的世界觀里,房地產是夕陽產業,將來會不可避免地進入市場萎縮期,因此許教授近幾年一直在尋找多元化發展方向,體育、糧油、農業、高科技都是他的試驗田。

買過球隊、賣過糧食的許教授,最後把未來押在了高科技上,「在不久的將來,恆大將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健康、旅遊為兩翼,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格局。」

在 3 月 26 日恆大舉行的 2018 年度工作會議上,許教授就曾定下小目標:從 2018 年開始,恆大要在戰略上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

立下豪言壯語的許教授,前腳剛剛火速簽約中國科學院,計劃用 1000 億元布局生命科學、航空航天、量子科技等領域;後腳就花了 67.46 億港元,成功入主 FF ,直接用賣房子賺來的錢投資未來。

許教授把入主FF視作是「進軍高科技的第一槍」,看起來更像是要做地產界的馬化騰。但當時誰也沒想到,蜜戀僅三個月後,恆大和法拉第正式開撕。

科技並不是房子,哪怕平地起高樓也不意味著盆滿缽滿。因此,並非所有人都願意以雄厚的資本為高科技的夢想「孤注一擲」。大多數房地產企業還是離不開賣房子的主業,選擇從產業園、科技小鎮等模式切入,試圖趟出一條風口上的新路。

華夏幸福

立志於高科技造車的不止許教授一個,華夏幸福在 2017 年就以 3.3 億元收購了合眾新能源近 53.4% 的股份。這家成立於 2014 年的汽車公司,今年6月才發布品牌 LOGO 以及車型信息, 7 月新車亮相, 8 月新車上市,產品投放速度令人咂舌。

除了高科技造車之外,華夏幸福在描摹產業地產時,也經常帶有科技的色彩。在造城的老本行上,華夏幸福沿用其 PPP 市場化運營模式,拎出一條科技產業鏈條導入自己的產業小鎮當中,然後進行異地複製。

在科技領域,華夏幸福的標杆項目是香河機器人小鎮,直接聚焦工業機器人產業,涉及產業研發、核心零部件製造、系統集成以及機器人本體製造等各個環節,以完整的產業鏈條來支撐小鎮的發展和運作。

近兩年來,隨著華夏幸福戰略布局的調整,其產業小鎮的發展重點也由京津冀逐漸向外擴張,無錫感測設備產業園、來安電子信息港等項目都是其在科技產業集群領域的嘗試。

碧桂園

相比於沉迷造車、重金投資的恆大,碧桂園的科技之路就很有地產特色,直接喊出 100 個科技小鎮的目標,讓專業的產業資源先行,再做相應的產業規劃落地方案。

2016 年 8 月,碧桂園宣布「產城融合」戰略,未來五年計劃投入千億元資金進行科技小鎮的開發,推出科技創新智慧生態小鎮計劃,正式進軍產業地產。

為了這個戰略,碧桂園當年7月就迅速搭建了人才團隊,成立產城發展事業部,隨後更是依靠「未來領袖」計劃,在全球範圍內網羅人工智慧、等技術、產業發展的博士人才。

除了承接區域內已有的產業基礎優勢,在外部資源的拓展上,碧桂園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其合作者,都是各自領域的巨無霸,譬如金融領域的紅杉資本、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以及互聯網行業的思科、騰訊、軟通等大型企業。

以惠州潼湖創新小鎮為例,該科技小鎮的產業用地、產業配套用地、生活配套用地比例大致為 3 :3 :4 。第一期先開發產業地產,住宅項目會放在二期做產業配套。項目在初期洽談時就已明確將與思科合作,碧桂園負責全部的重資產開發建設,思科等主要合作夥伴則帶動上下游產業資源的進駐。

9 月 28 日,被碧桂園視為標杆作品的惠州潼湖科技小鎮第一期正式開園,當天就引進了英唐智控、客如雲等 27 家企業和機構入駐。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感慨道,「這一刻,潼湖科技小鎮成為了真正的產城運營服務商。」

除了 100 個科技小鎮,碧桂園還要投入 800 億元做機器人,炒菜、砌磚、安保、質檢等功能多樣,立志於把機器人應用於建築業、社區服務、生活起居等各類場景當中。無論是搞小鎮,還是做機器人,碧桂園在科技上的探索其實都沒能捨棄地產的基因。

綠地

作為央企,綠地一直在「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領域布局,在整個戰略布局方面,科技地位並沒有恆大那麼高深。

綠地的科創板塊始於 2017 年 2 月,瞄準的是投資建設運營研究院、科創中心和科創城三大業務,重點突破生命科學、人工智慧、機器人、文化創意、科技金融等五大科創領域。在科創板塊,綠地主要走兩條路子——

一條是跟高校、跟政府合作:今年 4 月 13 日,綠地聯合復旦大學、楊浦區政府,一口氣在上海大本營設立了三個科創平台——上海智能產創新研究院、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和復旦綠地科創中心,並且重點培育、孵化了不少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科創企業。

一條則是花錢入股科技企業: 今年 8 月 18 日,綠地控股耗資 3 億元入股深藍科技,以第二大股東的身份正式進軍人工智慧。

另一家央企:保利也開始在科技產城領域發力。 2018 年 3 月,保利宣布啟動產城融合戰略,將與HPE中國在產業合作、科技特色小鎮和產業合作基金等方面展開合作。

同年同月,華潤置地深圳「龍華科技小鎮」正式簽約,依託周邊大型電子信息、高端製造業企業,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資源,目標是打造新一代電子信息產品為特色的高科技產業聚集區。

就在去年,佳兆業剛在 2017 年 4 月 17 日簽下蘇州近 2000 畝木瀆智慧產業園區項目, 2017 年 5 月 3 日就宣布要在承德建造力海企業港大數據產業園,以一個月內連下兩城的速度布局科技產業。

富力也和清遠市政府合作,在清遠新區建設富力中以科技小鎮項目,截至 2018 年 6 月 29 日,已經引進 10 多家意向企業進駐。

不論是產業園、科技小鎮這樣的地產老路,還是注資入股的新路,哪怕是站在同一個科技風口上,開發商們看到的也是不一樣的未來。

買下法拉第的許家印跟賈躍亭開撕了,學習人工智慧的楊國強要放慢腳步了,多元發展的萬科也只想著活下去。地產行業走到下半場,開發商在投資未來之前,或許最先需要考慮的是如何過好現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健康飲食習慣難培養?Kencko 用冷凍乾燥技術打造新型即沖蔬果汁
西蒙電氣亞太管理中心副總裁焦龍:智能家居設計應保留物理觸摸實體,少使用手機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