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皇帝在宮中藏3600件珍品,竟被一太監毀掉,發罪己詔後做驚人舉

此皇帝在宮中藏3600件珍品,竟被一太監毀掉,發罪己詔後做驚人舉

原標題:此皇帝在宮中藏3600件珍品,竟被一太監毀掉,發罪己詔後做驚人舉


眾所周知,清朝乾隆皇帝對古文物特別是歷朝著名書畫極為熱愛,其乾清宮貯藏件數最多,達3600件,可謂藏品之最。


乾清官是皇家園林建築中的精華,位於乾清門內,中軸線上,處於內廷的中心。·明朝至清康熙年間,此官是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的地方,因此規格極高。據統計,乾清官是官廷書畫貯藏最為集中的場所,所藏種類繁雜,基本囊括了清官書畫的所有品種,如宗教書畫、佛經、道經、帝王書畫、列朝名人書畫、本朝臣工書畫等。據史載:「殿中書數十架,經史子集、稗官小說、傳奇時藝無不有之。中列長几,商彝、周鼎、哥窯、宣爐、印章、畫冊羅列畢俱,極負盛名的《石渠寶笈》的至九卷便藏於此。」



然而,清嘉慶二年的一場大火讓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嘉慶二年(1797年)10月21日西時(17點至19點),乾清宮突發大火,據第二天總管內務府大臣永琅、和坤、福長安等人的奏報可知,大火首先從乾清官的東暖閣東面穿堂的楠木格子燃起,隨即引燃乾清官,並迅速延燒左右兩側的弘德、昭仁兩殿及後側的交泰殿。當時正值初冬,天乾物燥,頓時火光衝天、火勢極為兇猛。永琅帶領官員、士兵、太監極力救火,但無奈火勢甚猛,就連交泰殿後的坤寧宮前檐都被火熏灼,幸虧西北風起,才幸免於難。第二天清晨,太上皇乾隆親自禱告:「虔誠禮謝,以答靈貺。」


面對已成為廢墟的乾清官、交泰殿、弘德殿、昭仁殿,乾隆痛心疾首,並發罪己詔,要求大臣查明失火原因、對救火有功的官員加以褒獎。



據《東華錄》記載:總管內務府大臣怡親王永琅在撲滅大火之後,便著手調查失火原因。火災由掌火太監郝世通不慎引起,當時清官內取暖方式有兩種:一是在官殿的地下砌火道或在炕床下砌火道,在殿外廊子下的灶口處添炭,即為「暖閣」;二是在官殿內設有銅質火盆或精工細作的掐絲琺琅熏籠,謂之「熏殿」。而乾清宮為寢官,向來使用第二種取暖方式,即「熏殿」,一般流程是將未燃燒徹底的灼炭埋滅、貯壇,再貯於炕洞中,便於第二天繼續使用。然而郝世通因貪圖方便,將炭埋悶熄滅後放在東穿堂楠木隔旁,結果炭復燃,熏灼木隔引起火災。



等到稽查官禁的太監聞到煙味,探査時大火已成燎原之勢,雖立即潑水救火,但已無力回天,乾清宮化為灰燼,而其中藏品大多被焚毀。


據《石經考文提要》載:「《提要》之作,芸萃宋本之善者。嘉慶二年,乾清官毀於火,宋本俱燼。」可見損失慘重。


此事使乾隆極為惱怒,要求嚴査,據《大清律例》的規定:「失火之人若延燒宗廟及宮闕者,絞監候。」但最終判決時,據乾隆旨意,從寬處理。有罰也有賞,10月24日,總管內務府對積極救火的各處救火首領太監等予以褒獎,對竭力取水救火的5名首領太監,每人賞1件小卷絲級,其他21名太監每人賞銀2兩。與紫禁城其他建築一樣,乾清官並非首次失火,自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後的近600年間,經歷多次天災人禍。據統計,永樂二十年(1422年)、正德九年(1514年)、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皆有焚毀。乾隆為此下令整頓,制定官中防火救火措施和相關規章制度,並要求在第二年春天重新修繕乾凊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知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的半個燒餅引出千古預言,劉伯溫手握免死金牌,仍難逃一死
曹操究竟有多愛才?赤壁戰敗後,他說了9個字,道出失敗真正原因

TAG:新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