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重陽節,重陽節的由來習俗及轉運法
農曆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
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恆景,有一年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恆景病癒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恆景歷經艱險,終於在一座古山裡找到了一位法力無邊的仙人,仙人為他不辭勞苦、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動,決定收他為徒,給他一把降妖寶劍,並密傳授降妖劍術。恆景廢寢忘食,日夜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有一天,仙人把恆景叫到跟前,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如今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這時,仙人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並授以避邪秘訣,讓恆景立即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囑咐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狂風怒號,北風驟起,天昏地暗,隨著幾聲凄厲地吼叫,瘟魔衝出汝河,撲到山下。就在這時,瘟魔突然聞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臉色突變,瑟瑟發抖,不敢前行。說時遲那時快,恆景手持降妖寶劍,立即奔下山來,經過幾個回合的激烈搏鬥,恆景將溫魔刺死,瘟疫消除。從此,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據說,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寓意生命長久、健康長壽,所以人們把重陽節又叫老人節。
九九重陽,還有歷史淵源。早在春秋戰國時,屈原在《遠遊》中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三國時曹丕在《九日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他已明確寫出重陽飲宴了。晉代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裡同時提到菊花和酒,說明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習俗。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至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的習俗
農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飄香,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熱鬧非凡。
登高
在古代,民間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寫的登高詩很多,尤以杜甫的《登高》最為有名: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所謂登高,也沒有統一的規定,不過是登高山,登高塔,舉目遠望,欣賞風景。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兒女的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陽糕的製作古人比較講究,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有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意。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小紅紙旗,點蠟燭燈。意欲用「點燈」、「吃糕」來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及飲菊花酒
重陽節恰逢金秋時節,菊花盛開,相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貌似陶淵明。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菊花品種繁多,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重陽賞菊之習尤為盛行,但已不限於九月九日了。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所以不少婦女、兒童將茱萸佩帶於臂,或插在頭上。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還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已經如此,歷代盛行。在清代,北京人在重陽節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
除了以上較為普遍的習俗外,各地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
重陽節,在陝北正式收割的季節,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陽,收呀么收秋忙。穀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場」。陝北人晚上過重陽節,因為白天忙於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吃蕎面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我國古代就有重陽「食餌」之俗,「餌」即今之糕點、米果之類。宋代《玉燭寶典》云:「九日食餌,飲菊花酒者,其時黍、秫並收,以因粘米嘉味觸類嘗新,遂成積習」。清初莆仙詩人宋祖謙《閩酒麴》曰:「驚聞佳節近重陽,縴手攜籃拾野香。玉杵搗成綠粉濕,明珠顆顆喚郎嘗」。
有些地方的群眾,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的活動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1989年,我國政府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每到重陽節,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重陽節詩詞:
採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登高,要達到化霉轉運,錦上添花的目的,還需要注意一些細節:
(一)首先登高所要選擇登的山一定是要樹木成蔭的「秀山」,而不是枯枝敗葉的「窮山」,如果你登的是窮山僻野的地方,那麼你只會吸收到四面八方的晦氣,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大家要多多注意,萬不能在這一刻,迷失了方向。
(二)重陽登高,如果要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則需要將登山的目標定為3年,每逢重陽節,都比前一年登上更高的位置,喻意為步步高升,使你的事業每年都更上一層樓。達到風水層層遞進的效果。
(三)登山轉運,除了著重要「登」外,同時要準備好三件 「轉運物」,首先是風車,拿著風車迎風而行代表將良好的氣場帶回家,傳統的轉運風車由八個風輪、兩隻蝙蝠、三個銅錢組合而成,其喻意為「發、福、財」;第二是松糕,可在山上閑息時吃,其喻意為「步步高升」;第三是帶紅色衣物,如紅披肩、紅頭繩、紅袖章,有辟邪擋災的作用。
「 重陽節」又是敬老節,真正孝順父母的表達形式,是要細心到關懷他們的日常生活,送上心裏面的祝福和敬愛。對於年邁的老人來說,居室是他們常呆的地方。因此,他們的居室值得我們用心去布置。
1、根據老人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老人的卧室盡量安排在朝陽的房間。傳統風水認為,西北位乃父母之正位,有利於老人入睡,但其不足之處是寒氣偏重,對老人的健康有一定的影響,實際上,東南方和南方日光充足的房間才是最合適的。
2、老人房不可離家人卧室太遠,也不可太吵鬧,浴廁也要離得近些。如果是樓房,就要安置於樓下,還得顧慮到樓梯的斜度,千萬不可太陡,以防滑倒。如有庭院,其大小依住宅的空間而定,庭院最好與老人住房接近。
3、老人房的色調應以淡雅為首選,適於營造和緩放鬆的氣氛,使用能令老人平靜、舒適的顏色最恰當。
4、材料方面忌用太多金屬和現代複合工程塑料,宜多用一些天然環保少污染的材料,如木材、牆紙、啞光防滑地磚以及木地板等,其氣場與老人身體氣場更吻合。
5、老人床宜偏硬,床底忌放雜物。床頭朝向東西南北都可以,若睡眠質量不高,向西更易入睡,西北、西南、東北、東南則為其次之選。
6、老人房宜擺一些象徵長壽、健康、福氣內涵的山水花鳥畫,或一些書法工藝品,忌放風鈴和一些俗而不雅、不潔的飾品。
7、條件允許的話,最好擺放一張書桌和一張雙人沙發,藤椅更好,方便老人之間聊天和學習,但有一點就是沙發要靠牆擺放。若是安裝了空調,注意不要直吹。
8、老人待在房中的機會比較多,幫其卧室要注意通風問題,最忌潮濕,常保乾燥,冷暖設備要周全。
9、老人房中避免放魚缸等陰氣較重的裝飾品,而其裝飾以簡單明了或關用方便為宜。
10、老人房尢其忌放杜鵑花盆景,連窗戶都不能對著杜鵑,否則對健康有極壞的影響。
九九重陽,久久朝陽。體內陰氣重而影響到身體健康和命運的朋友,心情憂慮、苦悶煩惱、悲觀失望的朋友,好好利用重陽節這一天,擁抱大自然,與充滿陽光的親朋好友們唱一唱、跳一跳,讓陽氣充滿體內,讓陰氣消失於無形,從此以後充滿陽光和朝氣。重陽節登高望遠,積極向上,擴大胸懷,增加視野。既能心曠神怡、陶怡情操,也能胸懷遼闊、志向遠大。讓自然風水改善收理風水,從而改善命運!
※10月8日白露起財富突飛猛進,未來三個月喜事進門運勢旺的3大星座
※10月8日寒露起橫財來襲,遇見真愛,發財享福,日子樂翻天的3星座
TAG:璞玄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