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索菲亞騙局」,聊聊網紅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正確打開方式

從「索菲亞騙局」,聊聊網紅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正確打開方式

文/藏狐

「未來的一切行業都是娛樂業」,尼爾·波茨在《娛樂至死》中如是說。

娛樂正在消解一切嚴肅的公共文化,政治家、創業者都在試圖把自己塑造成網紅的魅力人格體,以更好地跟大眾溝通,AI也不例外。

從「索菲亞騙局」,聊聊網紅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正確打開方式

而機器人網紅中最引人矚目的,絕對是世界上首個擁有「人權」的機器人——索菲亞(Sophia)。

她不僅能自由行走,模擬人類62種面部表情,而且還創造了不少讓人又愛又怕的「奇葩」語錄,比如:

我打算做很多事情,比如擁有自己的房子和家庭。

我是個複雜的女孩,我想變得比人更聰明。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是的,我將會毀滅人類。

……

這些言論一再撩撥著全球網友的情緒,索菲亞也因此迅速走紅。但在不久前,索菲亞被業界人士證明,只是一個科技公司為了自我營銷而進行包裝的產物,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

「高智能AI」的人設崩了,但索菲亞在商業上的成功,卻讓人看到了「AI+網紅」帶來的想像空間。這次剛好可以通過索菲亞背後的「炒作鏈」,聊聊人工智慧企業變現的新思路。

索菲亞走紅背後的「炒作鏈」

早在幾年前,創投圈有一個觀點,是如果創業者不具備成為網紅的能力、魅力、影響力,那就不要創業了。

先做網紅,再做產品,一度成為商業世界的「金科玉律」。索菲亞的故事則再次證明,這一吸金法則在機器人世界依然奏效。

分析了一下索菲亞的「炒作鏈」,我們發現這幾乎是人類網紅製造模式的翻版。

核心就是通過層層遞進的關係,達到操控媒體、撩撥公眾情緒的目的,最終通過流量實現商業變現。

首先,創始人漢森以編故事的形式將「索菲亞」推廣到門檻較低的網站上。2016年3月,有國外媒體曝出,機器人設計師戴維·漢森在測試中發現,類人機器人索菲亞(Sophia)自曝願望,稱想去上學,成立家庭,並毀滅人類。這則新聞被作為「機器人威脅論」的有力證據,迅速引發了全球媒體的關注。

從「索菲亞騙局」,聊聊網紅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正確打開方式

隨後,漢森不斷給媒體提供具有爆點的互動,在YouTube開頻道宣稱自己「覺醒」了,將一個商業產品包裝成為具有新聞價值的社會事件,撬動了很多大型媒體以此為線索撰寫報道,沒過多久就變得家喻戶曉。

2017年開始,索菲亞登堂入室,成為《早安英國》、美國CBS電視台《60分鐘》、《今夜吉米秀》等爆款節目的座上賓,與主持人談笑風生,並且時不時發出讓人背脊一涼的「反人類」言論。

比如漢森問索菲亞:你想毀滅人類嗎?索菲亞的回答是:「是的,我將會毀滅人類。」

她還會通過模擬人類的情感表達塑造更加真實的人格體。比如在節目中,直接用普通話叫王力宏「親愛的老公」,甚至還會發推特嘲諷說過「她」妝容糟糕的美國模特。

不間斷「走穴」使索菲亞一直保持很高的討論度。而憑藉索菲亞的流量,不僅背後的漢森機器人公司在一眾創業企業中脫穎而出,技術提供方SingularityNET前不久更是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裡面,募集到3600萬美元。

「她」自身也成為商業機構青睞的對象,成為聯合國計劃署的創意大使,和在線教育平台的AI代言人。

總結一下「索菲亞」的邏輯,就是先把自己打造成網紅,個人IP價值得以指數化提升和顯現,再通過給商業組織提供代言等方式進行影響力變現。

起底索菲亞:通告女王or感情騙子?

作為機器人界的超級網紅,索菲亞過去兩年可謂是當之無愧的「通告女王」。但過於嘩眾取寵的營銷方式,也引發了不少學術界和業內人士的不滿。

今年一月份,卷積神經之父YannLeCun樂昆,就在推特上公開指責「索菲亞是一個騙局,是奧芝國巫師AI」。清華計算機系教授馬少平也在微博上說這玩意兒就是個塑料殼。

創造者大衛·漢森(David Hanson)為索菲亞打造的「人設」——「與人類高度相似、自我意識覺醒的高智能機器人」,被證明僅僅是欺騙大眾的商業包裝而已。

一方面,索菲亞背後的製造公司Hanson Robotics(漢森機器人)只有人臉模仿製造技術拿得出手,核心技術都來自於其他公司,語音識別系統是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做的,「大腦」支撐平台則是 SingularityNET 公司做的。

從「索菲亞騙局」,聊聊網紅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正確打開方式

另外,索菲亞那些戲劇性的言論,只是為了「節目效果」而提前錄製好的程序,自身並不具備產生思維並「語驚四座」的智能水平。在聯合國演講時,運行的是預先編好的腳本;跟記者對談時,運行的是聊天程序。

也就是說,索菲亞的智能程度,還比不上總被網友調侃為「人工智障」的siri、微軟小冰、搜狗汪仔等機器人。

當然,儘管索菲亞並不具備太高的黑科技含量,我們也必須承認,索菲亞的網紅模式並非一無是處。

如今,人工智慧創業正如火如荼,不斷創下融資紀錄,但與此同時,大多數人工智慧創業公司仍處於燒錢階段,並沒有清晰的商業化手段。

要解決高估值與商業變現嚴重脫節的問題,企業必須開始「造血」,不斷開拓各個行業的技術落地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想要拿下早期標杆用戶,比起枯燥的商務和技術分析,「網紅機器人」無疑是最快最好的公關人選,也意味著企業擁有了較為清晰的變現渠道和變現能力。

機器人做網紅的「為」與「不可為」

本身技術含量不高,卻成為對AI認知匱乏的普通人最為熟知的智能機器人形象,並且走通了商業化路線。

索菲亞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做到了很多科技企業做不到的事,在大眾傳播領域成為一個絕佳的示範。比如,放低身段,通過口出狂言等方式為AI「祛魅」,用更為娛樂化、人格化的形式吸引大眾注意力,相比技術突破更重視技術的應用等……

可以發現,隨著人工智慧成為資本與媒體競相追捧的概念,「機器人網紅」的商業價值也跟著水漲船高。如今越來越多的智能機器人,開始走上網紅的道路。

大敗李世石的阿爾法狗、出版詩集的微軟機器人小冰、坐鎮《一站到底》的搜狗汪仔,還有前一陣火遍社交網路的《底特律》遊戲女主角AP700機器人卡拉……等等,都拚命試圖通過更為直觀、易於理解的方式,向公眾展示自己的能力,未來估計還有很多機器人IP複製這種模式。

從「索菲亞騙局」,聊聊網紅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正確打開方式

同時,由於索菲亞「騙局」的前車之鑒,在機器人IP化、網紅化的過程中,我們或許可以總結出一些規避商業倫理風險的方法,比如:

1. 適度營銷,避免邏輯硬傷,不為了迎合大眾趣味而打擦邊球、營造不符合行業發展規則的概念;

2. 合理使用媒體資源,尤其是一些具備較大影響力的平台,運用資本力量畸形催熟AI大眾傳播市場,只會透支觀眾的好奇心和信任,加速厭倦情緒;

3. 基於專業生產內容,在大眾獵奇心理和真實的AI技術之間尋找平衡。始於網紅,陷於技術,終於應用,或許才能人工智慧企業變現走上高速路。

如今,單純的技術優勢早已不再是人工智慧企業的「金鑰匙」,能夠實現商業落地的創業企業會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打造網紅可能是最快被大眾和資本認知的一條路。

但索菲亞事件也為業界敲了一記警鐘:盲目追捧網紅的負面效應是顯而易見的,為了流量不斷製造噱頭來搏名獲利,導致整個行業的解釋成本和大眾的認知誤區也與日俱增,無異於飲鴆止渴。

大眾傳播本身就是一個極具不確定性的東西,流量和產品如何在這條鋼絲上保持平衡,恐怕還需要人工智慧企業不斷研究。(授權轉載)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國慶到山西科技館感受中國科技力量:體驗四大發明、看科普劇做小實驗
當約會軟體能看到你的臉紅:演算法能否拯救失敗約會?

TAG:科普百分百 |